青岛地区新增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近来处于爆发期,去年山东省6家过会公司全部来自青岛,近两年青岛新增上市公司15家,上半年实现直接融资383.57亿元,其中IPO首发融资80.88亿元,居全国第3位,截至9月底,直接融资额已达718.1亿元。与此同时,青岛存量上市公司也呈现健康发展态势,上半年业绩总体稳中有增,经营质量持续向好,风险基本可控。
上半年,青岛38家境内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1972.11亿元,占上半年青岛GDP三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持续发挥中坚作用,引领地方经济破浪前行。
青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的防风险、严监管、细服务。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青岛证监局局长张文鑫,就青岛上市公司如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如何在青岛新一轮历史机遇中发挥重要支撑和龙头引领作用做了深入探讨。
上市增量良性循环正在提速
记者:近两年青岛公司新上市及融资情况如何?
张文鑫:随着8月28日日辰股份敲钟上市,近两年来青岛新增上市公司达到15家,境内上市公司达到38家,辖区上市公司数量偏少的局面迅速扭转,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良性循环正在提速。今年以来已有8家公司成功上市。
仅在上半年,实现直接融资合计383.57亿元。其中IPO首发融资80.88亿元,居全国第3位,占全国首发融资总额13%。股权融资合计151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融资额2倍。交易所债券融资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交易所地方债近三年发行规模占青岛市地方债比重超过70%,诸多债券创新品种持续落地,可转债、可交换债等股债混合型产品、可续期债和资产支持证券品种亮点不断,其中不乏全国首单、全省首单债券品种落地青岛。截至9月底辖区交易所债券存量达到1334.23亿元,有力支持了青岛市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
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
记者:近来上市公司“爆雷”事件较多,也拷问着上市公司的质量,请介绍下青岛地区存量上市公司的质量情况。
张文鑫:为贯彻落实易主席在中上协年会上的讲话精神,青岛证监局制定了五方面行动计划二十条具体举措,并抓住“关键少数”,召开辖区上市公司董事长专题座谈会,凝聚提高辖区上市公司质量共识。就今年上半年来说,整体业绩稳中有增,继续在地方经济中发挥中坚作用。3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收1972.11亿元,增幅11.10%,占上半年青岛GDP三成,高于全国上市公司营收增幅1.75个百分点;共实现净利润147.28亿元,增幅5.75%,低于全国上市公司净利润增幅0.81个百分点;2家亏损,盈利面95%,高于全国上市公司盈利面7个百分点;总市值约4000亿元。
上市公司经营质量持续向好。上半年,辖区上市公司专注主业,共实现扣非后净利润132.84亿元,同比增长3%;34家公司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为正,占比约九成。大多数公司自身造血能力较强,现金流较为健康。
同时,也有部分公司受收购整合、产业投入和产能改造升级影响,业绩承压。上半年,7家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
记者:上市公司盈利之后也要回馈投资者,请介绍下青岛上市公司在回馈股东方面的工作。
张文鑫: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回报投资者是投资者分享经济成长红利的关键。截至目前,辖区30家上市公司2018年报现金分红已实施完毕。30家公司分红金额合计84.33亿元,股利支付率39%,股息率2%。其中,海尔智家年度分红金额21.4亿元,已连续两年分红金额超过20亿元,自1993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140.85亿元,远超105.72亿元的累计直接融资额。1家公司(惠城环保)半年报披露现金分红方案,计划分红0.2亿元。4家公司共回购股份8.78亿元,成为回报投资者新渠道。
建立科创板项目辅导验收绿色通道
记者:科创板设立是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海尔生物也已过会,成为青岛第一家、山东第二家过会的科创板企业,青岛证监局在培育和帮助具有科创属性企业上市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文鑫:前期建立了科创板项目辅导验收绿色通道,实现“即报即收,即收即验”,推动海尔生物医疗成功注册、华夏天信申报并获受理。另外,青岛证监局严格落实行业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监管,开展了专项检查,对投资者了解交易制度、价格笼子问题的情况高度关注。
记者:行业经营机构也是证监部门监管重点,目前青岛相关行业发展情况如何?
张文鑫:目前,行业机构集聚效应显现。各类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总计456家,财富管理规模约3570亿元。辖区私募基金达252家,期货交割库达33个,两个聚集区基本形成,辖区行业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提升。外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公司等法人机构申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设立引进外资控股证券公司、法人期货公司筹备推动工作积极开展,一旦落地将使青岛财富管理、机构业态发生根本性变化。
高比例质押公司数量下降
记者:青岛证监局在防风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青岛辖区上市公司总体风险状况如何?
张文鑫:2019年以来,青岛证监局按照风险导向和双随机原则,对辖区41家市场主体实施现场检查,采取行政监管措施15件,向稽查总队移送举报线索1起,相关违规违法行为得到了相应处罚。
股票质押风险有所缓解但尚未实质性消除。我局在第一时间安排部署通报的基础上,我局提出“扶优限劣、一企一策,存增双解、股债并用,远近结合、市场运作”总体原则,并通过逐家约谈,明确方向、路径,多管齐下化解股票质押风险,并取得阶段性成效,辖区大股东质押80%以上公司由最多时的10加降至4家,下降比例达到60%;质押股数由19.34亿股降至4.75亿元,下降比例达到75%;质押融资额由70.37亿元降至32.45亿元,下降比例达到54%;平均履约保障率由157%升至225%,上升68个百分点。
虽然辖区股权质押风险当前有所缓解,但仍需警惕相关风险回潮反复。在私募基金领域,青岛证监局和市金融监管局、公安部门等做了很多努力,掀起了私募基金监管风险,多起个案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相关个案处置也还有挑战。经过各方近两年努力,地方交易场所由最初的66家压缩到10家,风险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债券违约、商誉减值、场外配资风险在辖区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也都有案例,我们一直在未雨绸缪、严密监测,并不断完善预案,积极进行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但目前潜在风险仍需重视。大股东股票质押方面,仍要高度警惕相关风险,防止出现反弹回潮。商誉风险方面,尚需有效应对市场主体因收购行为带来的商誉余额上升情形。此外,个别公司涉及行政处罚、举报投诉、民事诉讼,个别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被证监会调查,合规风险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