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销售将成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下一个风口。自“4+7”带量采购扩面至全国范围后,中标药品价格大幅下降,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将来会有二三百个品种纳入全国集采范围。这样一来,药品不再是医院的利润中心,各省都在探索推进处方外流,处方外流成大趋势。
新医改背景下,DTP(DirecttoPatient),即院外药房营销模式,将是医药企业的不二选择。健客网、老百姓、一心堂、益丰大药房陆续宣布开展或即将开展DTP业务。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年,处方药院外市场销售规模接近2500亿元。
院外销售模式兴起
随着国家三医联动、分级诊疗等改革的逐步深入,医药分开,处方外流已是大势所趋。国务院2017年5月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曾明确提出:医疗机构不得限制处方外流,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这就给DTP业务开了绿灯。一般来说,通过DTP销售的药品为大病症用药,包括肿瘤用药、血液病、精神类、免疫用药等,其顾客群集中,范围小,收集跟踪简单,用药时间长。
向前追溯多年,院外销售并不被看好,很多医院也明确规定禁止处方外流。但近两年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零差价、药占比、两票制、4+7集中采购、辅助用药监控等一系列政策促进医药分家,处方外流也因此成为热点话题,药品经营者更是趋之若鹜,意图在新模式下分得一杯羹。
按照行业对医药分开过程中能够流出到院外的处方量预估,大致判断是未来5年内处方流出量将呈现较快增长。业内人士预计,结合整体药品零售市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处方院外销售市场规模接近250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医院为了保证自身药品利益,处方多数会流向指定的合作方,包括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其中,线下渠道主要是医院周边的药店,这类药店大多由医院开设或与医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线上渠道则主要通过互联网医院来搭建,通过与零售药店铺建互联网医院就诊网络。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处方得以部分外流,这更多是为了满足医院需求,将利益链条从院内搭建到了院外。
有能力承接院外销售的药店,一般情况下分为五大类:第一类就是医院的三产药房,这些药房和医院的HIS系统相互连接,但是不算医院院内药房;第二类是托管医院的商业公司在医院开设的院内药房;第三类是连锁药房开设在医院周边的院边店;第四类是医院周边的单体药房;第五类是网上药店。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基层医疗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楚世涛认为,现在药店看中通过一致性评价,但是没有中标全国集采的品种。未中标品种必将寻找新的销售渠道,DTP院外药房将是必然选择,只要价格合适,药房便可进行终端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