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公司 >

“为好苗子提供更好的金融沃土” ——专访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苏虎超

1949年,存款余额234万元, 贷款余额168万元。

2018年,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4万亿元和3万亿元。

70年来,陕西存贷款余额经历了从百万元到万亿元的增长。

70年来,陕西的经济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期,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巡礼”采访团走进陕西西安,证券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伟专访了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苏虎超,听他讲述陕西金融市场70年发展的经验,探讨陕西未来如何进一步壮大金融业的规模和实力,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补足规模偏小、企业上市整体滞后等短板,推动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1

图为证券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伟(左)对话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苏虎超(右)

精准施策全力做好“稳金融”工作

何伟:今年上半年,陕西省的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资增速回落,是近年来少有的低值。您认为有哪些原因?陕西省金融业如何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虎超:陕西是金融业欠发达的省份,无论从融资结构、机构体系,还是从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看,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也不乐观。上半年社融规模增量为2259亿元,增量位居全国第21位,其中直接融资255亿元,占比仅为11.29%,低于全国17.46%的平均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驻陕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金融业实力持续增强。2018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高出全国0.9个百分点,达到1419.87亿元,金融业增加值GDP占比稳定在6%左右,金融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基本确立。金融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中游,与GDP位次相当。2016年至2018年,各项存款余额在全国的位次稳居第15位,贷款余额稳居17位。

陕西上半年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宏观角度来看,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最大,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不同程度回落,社融增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关分析也很多,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营商环境需改善、民营经济不发达等等。

2

GDP和投资增速回落,在金融领域的表现是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截至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24082.1亿元,较年初新增1535.4亿元,同比少增407.2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新增795.3亿元,同比少增413.0亿元。

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总书记作出了深刻阐释。陕西金融业的发展就是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和部署,精准施策全力做好“稳金融”工作,努力做到“金融活”和“金融稳”,促进“经济活”和“经济稳”,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5个突破点支撑起区域金融中心定位

何伟:70年来,陕西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未来要想取得长足发展,突破点有哪些?

苏虎超: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具有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国的枢纽门户优势,陕西正借此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在此背景下有更丰富的内涵外延。

今天,我们讲区域金融中心目标是西部、中西部乃至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中心。陕西是金融产业欠发达的省份,没有位居行业头部的本土机构,资本市场短板突出,每万亿GDP上市公司家数仅有21家,全国排名第21位。这些都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们需要着力的突破点。

3

不过,陕西优势也比较突出,机构体系相对完善,科教特别是军民融合产业优势明显,军民融合相关企业数量高达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3000多家。陕西金融业发展要支撑起区域金融中心定位,突破点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体系的完善。目前,陕西还没有民营银行、寿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3A评级的担保机构等。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尽快完善机构体系。

二是本土机构的高质量发展。陕西有3家信托公司、2家城商行和3家证券公司,它们的行业排名和业绩等指标在全国相对靠后。所以,另一个着力点就是推动包括上述机构在内的本土机构做大做强。

三是融资结构的改善。一方面,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科创板特别是注册制为陕西资本市场追赶超越创造了难得机遇。上交所首批25家企业,陕西占据2席,中西部仅此2家。所以,推动更多企业上市,努力将科教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是下一步努力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直接融资结构的改善,还包括推动更多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发债融资,推动企业将短期负债变中长期负债,在改善自身融资结构的同时,释放银行信贷资源。

四是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创新发展。今年6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向全国人大进行专项报告中提出,运用好四板市场是促进股权融资标本兼治的根本性措施之一。我们正抢抓国务院给予的科技创新专板政策试点机遇,加快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股票发行转让制度及模式创新。探索私募股权市场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融合发展路径,为更多未满足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渠道。

五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着力打造亲商助商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以及中后台落户,包括支持西安市举办全球创投峰会,目的也是吸引更多的知名风投、创投来陕落户。在此,也希望证券时报多宣传和推介陕西。另一方面就是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个别地区消极被动处置企业债券违约等失信行为,以致损害区域营商环境的代价是极大的。

人才如同优质树苗,有沃土便会茁壮成长

何伟:西安拥有多所知名高校,培养了大量金融和科技人才,应该如何把教育的优势转化为金融产业优势?

苏虎超:这里面有一个辩证的关系,人才聚集和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主要有两点:

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陕西的金融业,扩大产业规模。金融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资本密集”的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陕西高校有108所,在校生105.48万人,高校培养出的金融和科技人才,就像一棵棵优质的树苗,在遇到良好的产业温床时,便会茁壮成长,人尽其才。陕西金融业的规模越大,就能够给这些好苗子提供更好的沃土,提升陕西金融产业的比较优势。

二是高校的人才培育要进一步结合金融产业的发展需求。当前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金融机构正在加速拥抱互联网科技,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在不断向金融领域渗透,这种相互融合、快速变革的发展态势,对高校走出的毕业生真正转变成行业领军人才的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更应该切准产业发展需求的脉。

陕西上市企业少 民营经济有待发展

何伟:对比全国来看,陕西上市企业数量偏少,科创板上市后备力量稍显不足,您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苏虎超:科创板上市后备力量稍显不足,反映了陕西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上的短板。连续多年,陕西证监局在辅导企业仅为个位数,目前也只有6家。与全国兄弟省市动辄数十家、上百家的规模差距较大。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民营经济不发达。

从全国来看,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前列的省份,比如广东、浙江和江苏,民营和外资上市公司占比分别达到71.54%、85.27%和75%。从近3年上市的665家公司的属性来看,外资和民营上市公司占比达到了86.92%。陕西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外资和民营占比仅有36.54%。上市公司是地区优秀企业的代表,反映了企业发展现状。

具体来看,教育优势未能及时转化为市场主体优势,从高校走出来的创新型、创业型企业相对较少。产业优势集中在传统的垄断性行业,比如军工、航空航天、能源资源等,这些领域的头部企业均属于大型国有企业包括央企或科研院所,对民营企业的挤出和压制效应明显。长久以来形成的结果,也是当前最大的障碍,就是民营企业家也包括部分国有企业领导人相对保守,上市的主观意识不强,已上市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有待提高。

何伟:陕西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去补足资本市场上的短板,推进企业上市?

苏虎超:大家也都看到了,为了补足陕西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上的短板,省政府办公厅于今年8月21日印发了《关于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出台了明确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组织保障的十条具体措施。

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政府是能够有所作为,也应该有所作为的。因为企业上市涉及大量改制规范问题,包括各种政府服务,协调各部门提供绿色通道的支持等,政府应该积极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目前,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按照工作部署已经牵头建立了200户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证券服务中介机构对入库的200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储备和培育更多优质企业并推动企业上市是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的方向,3年30家的目标,能否实现也有赖于证监会发审政策的取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