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走基层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荒坡野岭;如今,油茶树漫山遍野。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的司马光油茶园看到,油茶树花期刚过,生机盎然。记者在这里见到了油茶园的负责人陈世法。这个出生于1968年的农村汉子,2009年返乡创业种植油茶,现在已是光山县油茶产业带头人,精准帮扶390户贫困户脱贫。
“油料上山”
光山县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中央办公厅定点扶贫县,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相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片油茶园因此得名。
此前,发展是光山县的老大难,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戴了多年。近年来,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下,光山县将“油料上山”作为一项脱贫致富的产业进行培育,油茶成为带动光山县脱贫的产业之一。
2019年5月9日,光山县宣布脱贫摘帽。当地干部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光山县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陈世法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这个农历新年,他过得很充实,但压力也更大了。
十一年的摸爬滚打,早已让他从油茶产业的“门外汉”变成“土专家”。在光山,油茶“土专家”有不少。近几年来,光山县共有20余家企业和160余名创业成功人士或大户,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十余万亩,每年投入油茶产业的民营资本超亿元,占总投资的80%以上。陈世法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发展油茶产业,他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很扎实。
立志育苗
谈及与油茶产业结缘,陈世法说,十四岁上初一时,由于交不起学费,只好外出打工。他卖过西瓜、黄豆,砍过毛竹,当过包工头。有一年,在火车站挤不上火车,陈世法就产生一个念头,什么时候能在家乡做一个产业。
2004年,陈世法带着一支施工队到西藏中尼公路修路。到2008年,陈世法手头已有一些余钱。当年修路栽树时,陈世法想到家乡荒山荒坡多,也可以栽树。
2008年,陈世法开始与县林业局时任领导一起考察油茶产业。第一次去江西、湖南考察时,见到别人的油茶四五年才长那么大,陈世法没什么信心。第二次、第三次去考察时,发现油茶是健康型产业,陈世法便对油茶又产生了好感。虽然投资大、见效慢,但回报期也长。
陈世法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凡是国内有种植油茶的地方,他差不多都跑过,浙江、广西、海南、山东……
2009年,光山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决定》。说干就干,正是在这一年,陈世法成立光山县首家油茶企业,即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第一年承包了4000多亩荒山,但当时买不到苗木,陈世法立志育苗,当年就育苗400万株。
由于风险太大、投资太大、见效太慢,第一期与他合伙的5个股东投入300万元,第二年就没人投资了。“2010年股东开会,他们都不来了。”
但陈世法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投入。直到2015年,油茶树挂了一部分果,陈世法当时的感触是,这个产业风险不大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越看越大,荒山变成油茶园。鸟也来了,看茶花的人也来了。最后越看越开心。”
收获硕果
十多年来,联兴油茶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规模化经营。目前,基地规模达3万亩,涉及全县8个乡15个行政村,自有品牌“联兴”牌山茶油、生态茶上市,形成油茶、茶叶、苗木、养殖“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常年带动3000余农户就近就业,精准帮扶390户贫困户依托产业增收脱贫。
“我们解决就业的大部分都是贫困户,没有走出山里的农民。感觉还是有一些成就感的。”陈世法说,现在投资已经过亿元。2015年前后,他身边有人买房就赚,他是靠卖房发工资。为此,妻子称他为“傻子”。
但实际上,“傻子”也有一本聪明账。陈世法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在种油茶时,他就想着三十年的规划。第一个十年把油榨出来,把基地做起来,把示范做出来。第二个十年是深加工,将茶籽“吃干榨净”。第三个十年,把整个产业链完成,包括林下种植、农旅结合、观光体验,让大家伙儿来这儿养老。
2020年1月12日,由联兴油茶投资建设的年加工3万吨山茶籽综合深加工项目一期生产线顺利投产,采用先进工艺解决大别山地区茶籽加工问题,可年产茶油8200吨。记者走进厂房,淡淡的茶油清香扑鼻而来。
陈世法说,这些年,光山县对发展油茶产业非常支持。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光山县制定出台《光山县全民油茶计划实施方案》,对100亩以上的成片造林,验收合格后当年每亩补助100元,对采用三年生油茶大苗造林的农户,按实际栽植数量每株补助3元,连续补助三年。同时,加大对一些重点油茶基地的扶持力度,2016年以来光山县利用整合涉农资金2080万元。
截至2019年10月,光山县油茶种植总面积已达22.7万亩。其中老油茶林5万亩,新发展17.7万亩,2018年进入盛果期8.5万余亩,油茶籽产量0.39万吨。
光山县已探索出“多彩田园”产业扶贫模式,其中绿色就是指茶产业和油茶产业。陈世法说:“要想把油茶产业做好、做扎实,自身先要做好。做好品质,让消费者满意,让老百姓放心。品质第一,万一出现问题,牌子就砸了。”
稳步发展就是长效扶贫。“我们联兴是联系群众兴万家,‘联兴’也是‘连心’,我们企业连着贫困户的心。企业发展好了,才能持续扶贫。”展望未来,陈世法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