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渠道买到口罩,马上要复产,工人没有口罩不行。”“我们要采购20万个一次性蓝色医用口罩,有采购渠道吗?”春节过后,中国证券报记者多次收到这样的信息。在口罩、防护服等医用防护产品供应紧张的背景下,目前已有不少上市公司转产增加供应。
除了从事医疗器械、防护产品的企业加班加点生产或紧急扩产以外,一批原先不生产防护产品的上市公司火线上马相关生产线。业内人士表示,从相关上市公司的表态看,转产更多是为了疫情应急需要,并不会成为相关上市公司的主业,对业绩的影响有限。
部分公司忙转产
当前,口罩、防护服等医用防护产品紧缺,中国石化、工业富联、红豆股份、华纺股份等非医疗行业上市公司火线转产口罩、隔离衣等疫情防护产品。
2月7日,报喜鸟表示,公司控股的上海宝鸟服饰有限公司受上海经信委委托,紧急在上海松江区工厂成立隔离衣生产线,助力抗击疫情。家纺企业华纺股份同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按照滨州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公司临时转产部分产能生产民用口罩。现正在紧张生产中,日产量已达2万只。
此前,已有多家公司转产防护用品。富士康透露,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龙华园区首次导入口罩生产线,并于2月5日顺利实现试产。目前正在申请产品资质认证,相关产能预计在2月底可达到日产200万只,最大限度满足集团员工防疫需求,并将视情况对外支援输出。中国石化则是受国务院国资委委托生产口罩。
服装生产企业红豆股份将转产防护服。公司表示,将在取得《江苏省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口罩应急生产使用备案批件》后,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此外,青松股份日前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诺斯贝尔为解决医用口罩供应严重不足问题,采购了医用口罩生产设备共5台,每台设备的医用口罩生产能力为每日4万只。目前已有1台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可正常生产医用口罩。而青松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诺斯贝尔此前都未曾从事过医用口罩生产的经营活动。
生产资质审核加快
由于口罩生产技术门槛较低,相关企业转产难度不大。“公司有现成的车间,下一步改造成符合要求的无菌车间。购置两条口罩生产线,每日能生产5万只口罩,初步测算投入在1000万元左右。”一家意欲转产口罩的家纺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华西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从整体来看,医用口罩生产技术壁垒不高,主要瓶颈在于医用资质和原材料供应。口罩的自动生产线采用成卷的无纺布,自动切割成口罩的外形,叠压后焊接耳带,经过消毒等程序包装成品,全过程均为全自动化。医用外科口罩需要的原材料包括无纺布、熔喷布、滤材、环氧乙烷灭菌、纸塑包装材料、耳带等,原材料准时供应和人员到位是决定目前产能恢复率的重要因素。
上述企业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医用口罩生产门槛略高,其核心在于资质。在特殊时期,医用口罩生产资质的审核可能较平时会有所提速。从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可以看到,相关公司快速拿到了口罩生产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以阳普医疗为例,公司日前公告称,子公司阳普医疗(湖南)有限公司(简称“湖南阳普”)2月4日收到了由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用外科口罩《医疗器械注册证》,具备向医疗机构供应N95级医用外科口罩的资质。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为应急审批注册,有效期8个月。此外,湖南阳普的另一产品——医用防护口罩应急注册工作仍在进行中。
业绩影响不大
口罩概念股股价近期飞涨。相关上市公司纷纷表示,生产口罩仅为支持疫情防控需要,并不会改变公司主营业务,也不会对公司产生较大影响。
红豆股份表示,生产防护服的业务主要为履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支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努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并不以取得盈利为主要目的。生产产品将服从政府统一调拨,不对外进行销售。
从财务数据看,防护服对公司收入贡献极为有限。公司预计,量产后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产能约为6万件/月,涉及的销售收入约为1200万元/月,相较于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24.83亿元占比较小,且不以取得盈利为主要目的,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青松股份表示,诺斯贝尔全力保障医用口罩、卫生湿巾、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的供应,预计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工业富联表示,优先用于富士康科技集团近百万员工内部生产防疫保障。鉴于使用安排和用途,预计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