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首当其冲餐饮业受影响最大。我从来没想到,车公庙这家全深圳最大、最便宜、同时也是最知名的素食城——新梅园圆通素食城,从2000年始至今逾20年,现在却要歇业了。
想当年我在天安数码城上班,发薪水打牙祭的日子,约上三五知己,红粉佳人,多是奔新梅园而来。那里,你可以扯起嗓门挺直腰喊:吃好,喝好,我买单!”——一位网友发文感叹道。
一张新梅园圆通素食城(车公庙店)的公告引起经常光顾这里的消费者热议。
公告里明确表示,新梅园2000年入驻深圳福田的车公庙,至今近20年。此次因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导致该店经营困难,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加上店铺租赁合约到期问题,该店决定暂定营业。公告里还同时表示,持有该店有效储值卡或餐券的顾客,可以继续在其集团旗下的其他门店继续消费,或者办理退款手续。
许多人担忧,20多年的老店都扛不过这次疫情,何况那些实力薄弱、资金紧张的街边小店?
倒了很多小店
上周五,上海、广东疫情防控级别从二级调整到三级,截至目前,全国仅剩北京、天津、河北、湖北、西藏等5省份为二级响应。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上海、广东应急响应级别下调,代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发达区域开始将重点继续倾向于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有助于推动餐饮、酒水等消费进一步复苏。万联证券研报也指出,在政策助力下,餐饮等线下消费场景有望加速恢复,带动各类食品终端动销加快。
的确,记者发现,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小区街边小店基本都已经开放,摆摊的小商贩也重新出现,尽管大多小店门口都贴着“不戴口罩禁止入内”的通知,提供消毒洗手液,提醒顾客进门前进行手部消毒,但各种繁琐的防疫工作并没有阻挡人们迈出家门的脚步、出门消费的欲望……很多行业乐观预测,疫情过后,必会有一波报复性的消费增长,助力经济复苏。
因疫情大受影响的各行各业,尤其是冲击影响较大的餐饮、旅游等行业,等待疫情过后报复性消费的到来,成了不少商家等待复苏重振的“救命稻草”。与此同时,启动放心消费节、发放消费券、给予企业补贴……多省也正采取多项举措促进商业业态有序恢复。在一大波真金白银的大红包鼓励下,不少人表示要第一时间上线抢券“买买买”,为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回暖再添一把火!餐饮店门口再现人肉长队、商场里出现久违的人流……很多人感觉,疫情影响减弱,消费反弹,全面复苏了。
然而,部分商业复苏的背后,很多资金紧张的小店并没有熬过黎明前的黑暗,还未等到这根“救命稻草”就倒下了。
“疫情过后,福田车公庙变天了。本来打算到车公庙寻找晚餐,3个月没有来吃,居然发现一大堆餐馆倒闭了。新梅园素食餐厅倒了,曾经排长队的网红串串班花,还有火锅店华神龙都不营业了。细看了一下,曾经的美食基地‘十亩地’估计得有一半未营业或倒闭,即便是营业的,那种排队等吃的场面已经不复存在,还有许多空位。从吸纳大量从业人员的餐饮业可见今年经济形势严峻啊。” 网友在朋友圈里说。
昨日,记者前往曾经热闹非凡的深圳车公庙丰盛町商业步行街,如网友所说,尽管,相对于两月前,这里恢复了一定的人气,然而,“冷清“依旧是步行街里的主调。
曾经人潮涌动的地下步行街里,成片成片的关门店铺
常去的鞋店关门了。记者来到曾经多次光顾的鞋店,“旺铺招租”四个醒目的大字贴在关闭的店面前。透过已锁的玻璃大门,店内的鞋架已经搬空,空荡荡、黑呼呼的,门前凌乱的各种建筑木条,显示这里很久没有人来过了。这家鞋店,记者是知道的,在这开店至少四五年,做的都是老顾客,以往记者每次来,都能遇到三五个消费者在看鞋,老板娘一个人爬上忙下地翻库存。如今已是人去楼空。
旁边开着门的另一家鞋店,门口贴出六个大黑字 “撤店清仓处理”。“不算运费、房租,进价甩,都没人买,一天都卖不出几双鞋,实在干不下去了。”鞋店老板跟记者倒苦水。
隔壁的服装店遭受着同样的境遇。“去年进的货,十分之一都没有销出去。关店几个月,租金可是一分没得少。现在天都热了,谁还买冬天的针织衫和外套?往年,每个月能有小两万元的利润,年前到现在,不仅没赚钱,还赔进去2个月的房租。这几个月营业了,也没啥客人,营业额都不够店租。”服装店老板跟记者叨叨:“楼上的大商场里还有消费券吸引人,咱这小店,打折也没人来。”尽管房租远没到期,但她悲观地认为,今年上半年客流可能总体不好,亏本已成定局,只好贴出“此店转租”的公告。记者在数家小店逗留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其他顾客进来,人气之清淡,可想而知。
不仅仅是连通地铁站的地下步行街里人流稀少,事实上,地面上三四层的购物中心里同样门可罗雀。记者发现,很多老牌的餐饮店、饰品店停止营业,或借疫情期间围栏装修,或直接关门大吉,偌大的购物广场里空荡荡的。
曾经繁华的步行街里,留下来坚守店铺的这些店主们,有人是因为坚持了多年的习惯,有人是为了留住客户,有人则是在创业中打拼梦想。但“亏损”成了这些小微企业、个体户的普遍遭遇,少则几万,多则近百万。餐饮、服装、美甲、零售等普遍受到疫情影响,小店铺在复工复产中走入“越小越难”的窘境,一批个体户不得已腾空店铺,合上锁头,关门转兑。
小店还能扛多久?
营业额减少,但房租照交、工资照发,还要按期还贷,又遇融资难,是复工复产后的小微企业、个体户面临的共性困难。
据多家街边店主反映,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租金压力。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还要交租金,如果遇上好房东,还能减免一些租金,但是大部分店面这几个月的租金都是自己扛,扛不起,资金跟不上就倒下。
而另一方面,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发放贷款,但是个体工商户却很难申请到。即便申请到了,贷款终究还是要还的,只是缓一时,并不是救一世。至于疫情全面控制,目前还真不好预测,有说4月底的,有说6月初的,真是越听越焦虑。不管到什么时间全面控制,就意味着靠门店收入的小老板们,不会有什么收入,也不会有多少人到店消费,而房租还要扛,能扛多久,是个问题。
都出门了,为什么消费复苏没有预想中那么好?人都去哪了?
1、钱袋子缩紧了
从身边大多数朋友了解来看,想出门聚餐,吃火锅、烧烤,吃炸鸡,喝奶茶,成为了大多数人疫情过后最想做的事。很多行业也乐观地认为,疫情后,消费会有个报复性反弹。事实上,这种“报复性”并没有预想中那么猛、那么久,最多就是憋久了,想出门吃点好的补偿一下在家长久的隔离时光。这种并不会维持太久的补偿性消费,对大部分行业和企业来说,只能算杯水车薪,还不足够面对疫情下带来的影响和危机。
疫情期间压抑的消费需求或许并没有那么强烈。而“钱荒”更是不少家庭不得不去面对的头等大事。受疫情影响,一部分人群的收入会明显降低,很多人可能将会不得不面临着降薪、甚至被裁员的命运,“活下去”才是首要任务,即使享乐也不敢太放肆。
2、很多人还没有回来。
无论是住宅小区,还是商业写字楼,空置率的上涨显示着,很多人被迫离开,很多人还没有回来。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一线城市,有部分在当地并未有稳定工作和生活的人群,由于某种原因,不再返回原工作地和临时生活地,导致了现阶段这些小店消费为主的线下活动恢复速度不及预期。由于人员未完全回流而消费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劳动力输入型城市,在人口回流后,消费复苏的弹性也相对更大。
小微企业、个体户的经营状况代表一个城市的烟火气,尽管小店都陆续恢复营业,但能不能尽快恢复热闹的景象,还需要各方都来推一把力,出台一些接地气的救急政策,想方设法让他们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