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涌现出大批优秀企业,既有华为、中国平安、腾讯等“前浪”辉煌,也有更多“后浪”奔涌。本报今起推出“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后浪’奔涌”系列报道,从企业视角反映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十八年前,在深圳蛇口一个四面漏风的维修车间里,中集车辆开始了创业。凭着一股“闯劲”,中集车辆一步步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嬗变:每年超过10万辆半挂车销往全球各地,十九座“灯塔”工厂在各地拔地而起……如今,中集车辆已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专用车头部企业,并朝着首家A+H股上市半挂车制造企业目标奋进。
“深圳赋予了中集车辆敢想敢闯的特区精神,未来我们将用‘灯塔’工厂照亮智能制造的未来之路。”中集车辆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贵平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过十多年的创业,公司已把传统半挂车制造车间升级为“灯塔”工厂。未来,公司将会持续完善与建立“灯塔”工厂,打造代表中国工业4.0的高端制造体系。
“灯塔”工厂赋能高端制造
在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程中,高端制造业的崛起是不容忽视的注脚。中集车辆,正是深圳制造业发展浪潮中一股奔涌向前的“后浪”。作为一家高端智能化制造企业,中集车辆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和销售七大类半挂车、专用车上装,以及冷藏厢式车厢体。
激光切割下料,机器人焊接,KTL喷粉涂装……在中集车辆的“灯塔”工厂内,智能化生产线精密衔接每一道生产工序,用模块化方式生产整车部件,这些零部件会根据市场需求,运送到全球各地灵活组装。
“用制造轿车的方式来生产挂车”“对标全球最严苛的欧洲生产标准”,中集车辆的“灯塔”工厂里,藏着全球销量最大半挂车企转型升级的密码。
“过去我们的核心零部件大多在欧洲外包生产,‘灯塔’工厂是我们探索高端制造的产物。”李贵平介绍,“灯塔”工厂始于2014年,目的是摆脱对国外高端零部件外包生产的依赖,将传统工厂升级为智能化、自动化与数字化制造工厂。截至2019年,公司已在全球建成12家半挂车“灯塔”工厂、5家中国专用车上装“灯塔”工厂、2家中国冷藏厢式车厢体“灯塔”工厂。
“‘灯塔’工厂可以节省40%的人工,生产效率和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李贵平介绍,在中国半挂车2.0时代,“灯塔”工厂为公司注入继续领跑的动能。目前,依托“灯塔”工厂,公司建成了初具规模的“高端制造体系”,实现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现代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型升级,让公司产品在全球同类竞品中拥有更高品质和价格优势。未来,公司将持续在海内外投产,进一步建立完善“灯塔”工厂。
积极拥抱资本市场
与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发展律动相呼应,中集车辆过去的18年一直在“加速跑”。
——2002年,中集车辆在深圳蛇口成立。第二年,中集车辆在国内收购兼并扬州通华、驻马店华骏,在海外并购重组美国Vanguard,加快全球布局。
——2007年,中集车辆的生产能力和规模跃居全球第一。2015年,美国权威行业咨询机构ACT Research数据显示,中集车辆的半挂车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在竞争最为激烈、品质要求最高的欧美市场分别进入前三名和前五名。
——2019年7月,中集车辆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港股市场半挂车制造商第一股。2020年3月,中集车辆公布的2019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收益232.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7%至13.3亿元。从产品销量来看,2019年中集车辆在全球销售各类半挂车11.77万辆,全球销量排名第一。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中集车辆已启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计划,若成功,中集车辆将成为首家在A+H股上市的半挂车制造企业。
李贵平表示,如果在A股成功上市,公司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吸引更多优质投资者。同时,作为重要战略布局,A股上市可以为公司产品模块升级、完善“灯塔”工厂等战略核心举措提供资本优势。
看好特区发展“后劲”
深圳的创新与产业升级孵化了中集车辆的高端制造体系。近年来,深圳大力实施产业结构提质升级,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这些都给了中集车辆做大做强的信心。
“中集车辆的创业经历,让我们意识到,唯有创新求变才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李贵平表示,中集车辆的快速发展崛起,得益于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市场调控政策。站在特区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深圳未来的发展“后劲”令人期待。同时,深圳未来应该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圈,充分激发社会的创新力,强化人才引进和育成的吸附力。
“我们希望有更多满腔热情、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聚集在深圳,孵化出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深圳相匹配的优秀企业。”对于深圳高端制造业的未来,李贵平建议,深圳需要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释放改革红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塑造前瞻性的先发优势,带动产业从自给自足转为开放合作,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