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公司 >

“二师兄”真的飞不动了!养猪户“扩容”谨慎,“躺赚”还能持续多久?上市公司、专家这样回应……

2020年上半年,生猪养殖企业动辄上百亿元的盈利刷新了市场认知,然而随着行业产能逐步恢复,养猪人“躺赚”的好日子或也难再长久延续。

进入9月份以来,伴随猪价震荡向下调整,市场对于本轮超强上行周期何时见顶的关注度也日渐升温。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通过对行业龙企、中小散户、下游屠宰企业及行业协会、分析师多方采访了解到,虽然当前国内生猪存栏量尚未恢复到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的水平,但业内对于猪价将进入下行轨道的观点确立,本轮周期下行拐点已至,养殖企业利润也将逐步缩水。不过,在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作用下,猪价降至盈亏平衡位置仍需较长时间。

散户“扩容”复养依然谨慎

经历一年多的缓慢复养,河南新乡原阳县养殖户刘红(化名)家的生猪存栏规模,终于回到了非洲猪瘟疫情出现之前200头的水平。

“虽然猪价这段时间稍微跌了点,但仍是高位。按照目前17.5元/斤左右的价格,一头猪喂到300多斤,还能赚2000多元。”对比2019年春节前猪圈中冷清的场面,如今刘红家栏中又热闹起来。她笑言到,这两年猪卖到天价,养猪人日子应该都还不错,今年怎么着也得赚个几十万元。“早前三四块一斤的猪也卖过,现在猪价是比前段时间掉了点,但也不是什么大的浮动,还是能赚不少钱的。”

图为河南农户家养猪

虽然满足于当前的盈利水平,但交流中,刘红也透露出对复养的谨慎情绪。

她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随着猪价上行,十里八乡复养的人开始多得不像样,一些原来从没养过猪的农民,也会买来几头母猪开始试养。“往年一头仔猪也就三五百元,现在刚落地的猪娃就要300元,出满月的仔猪可以卖到1600元以上,这些新养殖户只要能成功配种生下仔猪,就能赚钱了。”

周边乡亲投资养猪积极性高涨,难免让从业多年的刘红提高警觉。“养得多了,价格不就掉了。”

她坦言,看目前市场形势,到明年下半年猪价就不会太好了,所以自家也不打算再扩展产能,就坚持自繁自养。谨慎养殖得考虑,一方面是怕后面价格再掉下来。另一方面也怕再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现在政策对大猪场的扶持比较多,像我们这种小户没什么利好。都是从疫情那波火坑里爬出来的,现在同行都不敢贸然扩产,怕再掉进去。”她说。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的养殖户叶磊(化名),就是刘红口中的养殖新人。

与河南地区养殖氛围浓厚不同,叶磊所在的汪村镇早前并无人养猪。2019年,眼看猪价高企,想要发家致富的叶磊也采买了五六头母猪,开始通过自繁自养的模式储备产能,目前存栏母猪规模已经达到30头。

“母猪从怀孕到生小猪的过程要5个月,所以去年精力主要再培育母猪,没赚到什么钱。一般一头母猪养殖饲料成本要3000块,现在周边一头20斤左右的仔猪售价在1000元,按照母猪一窝生10头仔猪算,就能赚7000元。”叶磊盘算自家养猪的盈利同时,也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坦言,自己并不打算在养猪上再投入太多,感觉后期风险太大,还是坚持自繁自养比较稳妥。

“现在小养殖户采用的很多都是生产效率非常低的三元母猪进行养殖,但市场二元母猪量太少,价格也高,他们也没有办法。”国内一不具名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谈及当前行业桑弧情况时称,由于目前仔猪价格依然处于高位,所以即使散户用三元母猪进行繁殖,依然可以实现盈利。此外,也有不少散户由于没有疫情防控措施,只能采买大一点的仔猪赌行情,稍微养大一点就出手,赚个差价。

对于市场散户的现象,卓创分析师张莉莉也称,目前市场价位情况下,散户再介入风险已经很大。

她表示,正常年份仔猪价格在300-600元的水平,而现在头均价要1500元以上。目前二元母猪也要5000多元一头,六七头母猪就需3万元成本。“本身一头猪一辈子吃的饲料钱也就800-1000元,现在成本过高。散户在当下投入仔猪,得保证六个月以后市场价格不跌破13-14元才有可能盈利。而二元从母猪从养殖到配种再到出仔猪要四个月,养成商品猪更要一年的时间,一年后行情更是无法把控的。”

缺猪缓解寡头布局成效显现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较低的问题,是造成市场价格周期波动影响显著的主要因素。然而,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伴随过去一年多以来猪价超强上行周期的市场表现看,规模化企业对于市场产能变化的影响力正迅速提升。

“全国来看,新进养殖户的现象还是不太普遍的。目前养殖成本太高,再加上包括饲料和生物安全防控的成本,普通农民很难承受这样的高成本投入。”张莉莉谈及目前市场中小散户的复养问题时称,虽然目前高价下盈利丰厚,大家都想赚钱,中小散户也有不断进入的群体,但这肯定不是主流。市场对市场产能恢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更多还是资金量较大,抗风险能力更强的龙头企业。现阶段,中小散户复产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不论从哪方面条件看都不占优势,散户数量整体还是在减少。

的确,2019年三季度以来,无论是行业老将温氏、牧原,还是新兵万科、阿里等,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产能扩张计划,而随着项目落地,国内市场缺猪的现象已然缓解。

“虽然没有很清晰的数据,但是从市场大体情况看,行业目前产能恢复情况是比较好的。”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仔猪的产出量已经增大,比疫情严重时好转了很多,但尚未恢复到疫情以前水平。从母猪存栏提升到产出猪仔,再到形成商品猪,这中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母猪、仔猪存栏量提升后,不会在短时间就有大量的肉猪产出。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已于2019年10月实现首次环比转正,2020年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1%,这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速转正。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连续10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0.3%。

据卓创数据,2019年10月份开始,湖南生猪养殖行业开始批量复产,规模场前期多采用商转母方式,小散户多“自我疗伤”式的复产。根据生猪产业生产周期推算,2020年9月开始,产能开始释放,截至年底,产能释放逐渐扩大,预计年末湖南生猪产能恢复至正常年份的60%-70%。当前新冠疫情得以防控,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规模养殖单位养殖补栏积极性较高,加之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预计2020年末该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将达到380万头左右,生猪存栏达到2800万头左右。

“从存栏数据看,确实我国生猪存栏量的恢复是比较快的。目前河南已恢复到正常情况的85%,母猪存栏也恢复超过80%。河南是养猪大省,大企业产能恢复力量比较大,加上政府支持效果显著,目前存栏量恢复情况在全国属于第一位。”河南肉类协会会长刘承信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市场供应缺口有所缩减,但不得不看到,市场依然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前期南方地区的洪水灾情就对生猪产能恢复形成了一定不利影响,而非洲猪瘟疫情在全国也有零星发生,有些地区虽然复养了,但复养后风险比较大,一些区域复养的不成功率甚至达到40%-50%。

上述不具名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也表示,虽然大多数养殖户还是用三元母猪充当种猪,但市场上母猪的数量确实已经出现连续增长,不过生猪供给量整体还是不足的状态。大企业目前都在扩张产能,虽然项目建设速度可以提上来,但种猪的补量过程还是比较缓慢的,具体缺口什么时候能补齐还是未知。

屠企规模减半集中度将提升

从近期密集披露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8月份数据来看,企业单位出栏量有增有减,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不过当前终端需求欠佳,屠宰厂开工水平低位的问题依然凸显。

“从去年以来,生猪养殖下游的屠宰和深加工企业生存环境就比较困难。猪价高,销价不可能按照猪价上涨的幅度一样上涨,市场还有接受程度的问题。所以在目前价位上,大部分屠宰企业是亏损的。”刘承信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一般情况下,生猪价格在每斤7、8元左右的时候,屠宰企业才能恢复到盈利水平。当前市场情况下,虽然深加工还有点盈利,但肉价高,成本高,盈利情况也不好。

其称,目前国内屠宰量下降很厉害,比去年同期已下降50%左右。“企业的屠宰量减少了,过去能宰四五千头的,现在宰一两千头。过去能宰四五百头的,现在宰百十头。大多企业为了维持基本客户,赔本也得干。”

据卓创监测数据统计,2017-2019年非瘟发生前,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在40%-60%之间,自非瘟发生后,开工率降至30%以下,且2020年1-8月开工率不足20%。但卓创拉取过去5年开工率走势,四季度开工率均呈现快速提升的态势,目前受新冠疫情影响,卓创预计2020年四季度提振有限,国内屠宰企业开工率或涨至20%。

作为国内肉类加工行业的龙头,双汇发展相关人士与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交流时也称,近两年国内屠宰企业规模确实有所缩减。按照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行业企业数量已经从2018年左右的一万多家,缩减到五千多家。这其中,除生猪价格上行,屠宰企业盈利水平欠佳的因素外,也与非洲猪瘟疫情下,国家相关部门为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市场管控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近两年生猪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屠宰加工企业也加强了向上游的布局。就在今年5月,双汇发展就曾公告筹划定增募资70亿元,用于生猪养殖产能建设项目等。

“企业发展养殖板块并不是为了从养殖盈利,还是为了和主业配套。随着行业规模化发展越来越高,如果企业自身一点在上游的产能布局都没有,受前端的制约就会比较大。适当布局上游,可以提高对前端的溢价能力,对成本起到一定调节作用。”上述双汇发展人士表示,虽然过去一年多以来生猪价格的高位运行,对下游屠宰企业产生成本冲击,但对于行业发展而言,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以往不规范屠宰的企业退出市场,减少私屠烂宰现象,大企业集中度也获得提升。从公司财报也可以看出,虽然猪价高位运行,市场供应量缩减,但双汇生鲜品的销量并未有显著下滑,这与疫情下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对于品牌产品需求增大不无关联。

拐点已至疫情“黑天鹅”尚存

随着市场产能逐步恢复,目前生猪养殖上下游对于周期下行拐点到来的观点已基本确立。

“往年生猪出栏均价最高也就在25元/公斤左右,而本轮周期的猪价高位震荡保持在35元-40元/公斤,这一价位太高,也持续太久,这种现象注定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存续的过程。”温氏股份相关人士表示,随着行业产能的慢慢恢复,猪价必然会下行,回到正常的利润状态,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周期,不用太悲观。

他分析认为,从猪价本身看,去年国内生猪出栏价格一度超过40元/公斤,已是周期最高点。今年虽然在7月份前后价格又一度冲高,但没有超过之前高位水平,这只能说明市场产能的恢复还是受到一定其他影响,高价持续时间比较长,产能反弹的高度也比较高,但高位已经过去。“虽然去年9月份母猪存栏拐点的数据不算特别充分,但算是一个逐步筑底的过程。从目前市场母猪存栏情况看,生猪价格的拐点应该是已经出现了。”

搜猪网分析师冯永辉也称,去年9月份是官方公布的母猪出栏数据拐点。按照生理周期推算,今年8、9、10三个月期间会出现生猪价格拐点。现在已经进入9月份,但目前看生猪价格还比较坚挺,没出现大幅度下跌。所以真正对出栏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还没有出现,可能到十月份趋势才会更加明朗。官方数据显示,目前行业产能已经比最低时恢复了25%以上,市场对于猪价走势的方向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幅度略有不同,基本时间点可以确定是在十月份。

“生猪市场的拐点不是精确值,产能拐点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比如疫情,季节性需求变化,和养猪人阶段性出栏积极性等。现在各种因素参杂在一起,导致市场产能恢复的持续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例如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仍零星发生。虽然不能说疫情是影响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最终疫情情况会体现在价格上。在分析价格走势的时候,把这个因素忽略掉是不现实的。”他说。

张莉莉也认为,按照大企业披露的建设周期和生产速度,差不多到目前就是本轮猪周期的下行拐点。大部分产能都在去年9月份前后投产,最快一年能形成产能,市场产能的恢复情况也确实比较明显。

她也强调,目前非洲猪瘟疫情还是持续存在的。即使在疫情稳定的情况下,本轮周期回到盈亏平衡最早也要到明年年底。过往猪周期从高点跌至低位也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这轮周期高点太高,所以持续时间会更长。

养殖企业或尚存逾一年盈利期

采访中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当前生猪价格存在下行趋势,但对于养殖企业的盈利情况尚无需过分悲观。

“价格影响因素除了供应还有需求,所以猪价出现跌幅也肯定是震荡的过程。排除非瘟等因素影响,按照正常推算,养殖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点至少也要到后年,在此之前首先市场产能要先恢复到正常水平。产能恢复一年以后,才能说价格回到正常价位。所以养猪企业亏损的问题还太遥远。”冯永辉称。

张莉莉也表示,国内生猪价格能不能跌回到以前的低点,还要看市场的情况。非洲猪瘟企业在我国出现后,养殖企业生物防疫等成本都在提升。往年正常自繁自养企业的完全成本大概在6.5元/元左右,这一成本随着南北方、大小企业差异而各有不同,而目前即使是规模企业,养殖成本也高于这一水平。所以预计明年年底前,如果没有大的疫情,生猪出栏均价或可以回到10元/斤以内的正常水平。不过目前部分地方疫情还有零星发生,对整体产能有一定影响,也会延后供需平衡到来的时间。

华西证券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周莎则认为,今年国内生猪出栏总量大约在4亿头左右,而非洲猪瘟发生前市场年出栏量大概在7亿头左右。预计2022年国内产能能够恢复到非瘟前的水平,本轮猪周期下行也将持续到至少2022年。2021年养殖企业依然存有盈利,但盈利水平会大幅下滑,到了2022年,全行业将面临亏损。

她分析认为,在即将到来的猪价下行周期,玉米、豆粕的需求将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快速恢复而同比例增加。在未来2到3年的漫长下行周期中,生猪养殖企业将遭遇“猪价下跌”、“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制而异常艰难。

【评论】以量补价 淡化周期效应

生猪价格高位震荡的一年多时间里,市场见证了猪肉能卖到多贵,也见识了企业能扩张得多疯狂。

按照周期规律,猪价高企时布局产能,到一年后建成出栏,企业将面临价格下行期产能集中释放的问题,这是否有违逆周期布局的逻辑?

事实上,周期对于企业效益影响是很大,但是对于企业布局规划影响并不大。

这场扩产竞赛中,大企业拼的不是一年后产能集中出栏能赚多少钱,更多关注的是企业规模效应提升带来的竞争力升级。

如今,头部企业在硬件水平、兽医体系、防控执行、历史技术集成经验、人才培养速度、施工水平、育种水平、产能利用率、外购种猪仔猪等多个方面已不断拉大与行业的差距,投资价值不断增厚。

对于规模企业而言,看行业趋势问题不会单看猪价。在行业集中度未达到一定水平,没有人存在话语权的时候,企业自身能做的就是稳步扩张规模,不断降低成本,把头均盈利尽可能增厚,增加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和成本控制力,加大扩张。

正如一位生猪行业上市公司人士所言,按照猪价高低布局产能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只能尽可能扩大规模,保证投入的是高质量的产能,严格的管理,从而形成低成本竞争力,规避周期对企业的影响。

对比传统散户,规模猪厂生产成绩更高。规模厂一头母猪一年可以生产二十四头仔猪,而散户只有十七八头的产量。而在饲料供给方面,散户有的平均消耗3斤粮食才繁1斤肉,而大型企业消耗2.4斤粮食就可能出1斤肉,成本差异明显。

在一轮周期中,长期猪价是确定值,企业只要拉开与平均水平的差距,头均利润就会提高。单斤一两元甚至几毛钱的成本差异,就可以拉出规模企业与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差距。

作为规模企业的代表,牧原股份2020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7.84亿元,而在此前的2019年、2018年全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1.14亿元、52.02亿元。即使在上一轮猪周期价格维持高点的2016年,牧原股份全年净利润也不过23.22亿元。

周期波动,并未对牧原股份业绩表现带来过大震荡。得益于产能持续放大,这家专注养猪的企业,用规模效应实现了业绩持续攀升,并在2020年全方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发生后,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平均成本将更高,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会更多,因此市场对于规模化、规范化养殖的偏好也就越来越显著。

因为疫情带来的生物防控需求,不同规模企业间成本价格中枢方差越来越大。即使生猪价格步入下行周期,规模企业的扩产竞赛或还将持续。以量补价,淡化周期效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