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公司 >

股权投资3.0时代,万亿险资将如何入市?

中国基金报  莫琳

创业板注册制下改变了过去十年的“退出”生态,开启了股权投资的新时代。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经历了美元基金主导,人民币基金崛起之后,中国的私募股权机构进入了股权投资3.0时代。

在股权投资3.0时代,作为是市场上最大的“钱袋子”——保险资金,在前不久刚刚被取消投资行业限制,并被允许提高投资比例至45%。这将意味着超过3万亿的保险资金将进入权益类资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否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什么样的基金会受到险资的青睐?来自北京泰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黄升轩,华安汇富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粲然,工银安盛人寿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郭晋鲁,以及中国保险投资(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方斌,在刚刚举办的“2020中国母基金峰会暨第二届鹭江创投论坛”上就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策略、投资方向、投资策略等展开精彩对话。

险资投资股权的比例亟待提高

考核周期和投资周期不匹配成投资最大门槛

虽然截至目前,中国保险行业里可投资资产已经超过了20万亿,但是用于私募股权投资的资产却是少之又少。

工银安盛人寿首席投资官郭晋鲁介绍说,目前保险公司在股权的配置比例大概是10%。10%的股权投资里面大部分是购买了银行的股票,在财务上被称作长期股权投资,真正的用于市场化股权、以及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只有1-2%,所以,保险公司在真正股权投资的比例其实并不高。

但是在长期利率下行的情况下,上述保险机构代表认为,这从一定程度上倒逼了保险机构配置更多长期的、高收益资产,提升股权投资比例,通过直接股权和间接股权基金的投资形成一个优于市场的绝对回报。同时,监管一直从政策鼓励和推动保险资金进入到权益类的市场,包括放宽行业限制和提高权益类资产比例等。

但是为何在此种情况之下,VC/PE,甚至市场化LP都在喊“募资难”呢?中国保险投资(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方斌和工银安盛人寿首席投资官郭晋鲁均表示,考核机制和投资周期不匹配是一个最重要的难点。

他们认为,通常一个管理人员的任期在3-5年左右,集团对该管理人员的考核又是一年一考核,而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通常呈现J曲线,造成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结果。因此,这也造成了现任管理人员对私募股权基金当期收益的关注。因此在投资方向上,更偏爱中后期的基金(类似PE机构),资产上更偏重Pre-IPO的项目。

险资入市真的能解决“募资难”吗?

除了考核问题造成险资在投早、投小方面有一定难度之外,险资在行业配置方面也偏集中。

北京泰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黄升轩表示,从泰康资产和泰康投资的投资策略来看,归纳起来就是:一个是向前看,一个是向后看。向前看,阶段上会看到更靠前的VC为主的GP,专注投资创新驱动的垂直行业基金。国家鼓励创业创新,在双循环的情况下自主可控等这一系列的主题下,会有结构性机会。

向后看,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使得企业上市时间提前,成长型的基金空间可能会被挤压,具备一二级市场打通能力比较强的优秀PE机构,可以持续实现企业上市后的成长回报。

从行业角度看,资金主要投向两个方面:一是跟保险、康养、医疗业务相关的,希望跟集团产业产生协同。二是看重能够跨周期成长的行业机会,比如大健康和科技,不管直投机会还是基金机会,都是泰康投资布局的重点。

华安汇富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粲然也表示,重点关注科技和健康医疗领域的投资机会,包括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在管理人的选择上,一是关注专业性,如在一两个特定行业深耕多年,有深度理解和业绩的管理人,二是关注匹配性,希望管理人匹配华安现阶段股权投资组合配置的综合需要。第三是关注良性合作,和管理人做好相互支持和共享,共同推动保险资金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

曾经在保险行业的监管机构任职的中国保险投资(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方斌总结道,第一,保险资金会优选一些有当期收益安排的基金;第二,在纯股权基金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就更青睐于中后期的基金,比如Pre-IPO或者有上市预期的这一类资产;第三,在基础资产类型上,保险公司更偏好选择保险主业相关的资产,比如养老、地产、医疗,还有汽车上下游产业等。

同时,工银安盛人寿首席投资官郭晋鲁则表示,中小险资机构受困于自身的条件限制,更偏好投向LP(母基金)。因为LP可投资的资产品类更加丰富,例如承接S基金,投向新经济领域的GP(管理子基金)等。由于这类资产的回款最快,是中小险资的首选。而大型的保险机构,例如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泰康等则更倾向于直投,直接投向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等。或是投向跟自身业务产生协同的GP,例如康养、医疗等。

综合来看,险资对投资行业的喜好和投资轮次的倾向,是造成“募资难”的主要原因。目前市场上1.8万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能够符合各家保险机构的行业喜好和轮次倾向的机构所剩无几,造成了募资向头部机构集中的趋势。因此,仅通过险资入市来解决“募资难”的问题可能并不乐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