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在“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20”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出席并作主旨演讲。
北大赛瑟(CCISSR)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展望“十四五”——新阶段、新格局、新任务。
梁涛总结了保险业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情况,展望未来,他认为“十四五”时期保险业发展将呈现六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增量市场。现在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已经处于基本饱和或者是缓慢增长阶段,而我国的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有很大的潜力,保险市场仍将长期处于中高速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激发保险需求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供给需求的匹配度很高,将不断激发新的发展动力。
第二,保险业将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保险业要着眼于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在助力构建重大灾害事故保障安全网、社会民生安全网、畅通经济循环的多个方面,更好地服务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今后保险业在灾前防控、灾中救助、灾后重建等方面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同时保险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的结构性失衡的矛盾突出,积极发展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十分迫切。
第三,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中国保险业的内在要求。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增速、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水平。保险市场、保险公司、保险监管逐步成熟,行业高质量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
同时,外部环境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当前各种复杂因素相互叠加交织,特别是疫情以来,主要经济体出台了大规模的宽松财政政策、利率持续下行,金融市场异常变化,直接或间接对保险业带来较大的影响。今年以来,部分企业的利差损的风险在加大,保险投资收益率有所下滑。
在这种背景下,保险公司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去年底银保监会专门出台了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后将逐步完善相关监管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
第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成为中国保险业的鲜明特征。保险业在金融业中对外开放的时间最早、力度最大,全球主要保险集团都在我国设立了金融机构,特别是这两年,持续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险业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银保监会先后批准设立了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到2019年末外资险企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7%。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保险业的市场竞争,推动了国内保险机构的改革创新。
“今后保险业对外开放大门将越开越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将逐步加深。我们支持和鼓励养老金管理、健康保险等领域的先进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共享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红利;也支持国内保险机构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国际化的市场。”梁涛称。
第五,保险将逐步成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在发达国家,保险不仅是金融产品,也是日常的消费品,我国保险业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联系也日益紧密。比如,伤车险的第三者责任险的投保率已经超过了88%,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过去几年的复合增长率连续保持在30%以上,买健康险成为很多老百姓的主动自愿的行为,从“要我买”变成“我要买”。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民保障意识的崛起,对安全的追求将逐步成为刚需,人们对保险的认识也将从一种支出变成消费。“相信随着消费群体迭代和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保险将成为人民群众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的更多领域。”梁涛说。
第六,保险业的数字化发展将加速推进。当前数字经济深入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大势所趋。保险的重要基础是大数法则,数字化转型更为迫切和重要。过去几年保险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有的机构主动开展线上经营的和数字化经营,有的运用金融科技为业务链条赋能,还有互联网公司在不同的消费场景探索业务,目前开展区块链应用的保险机构约有30家。
“随着互联网从信息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价值互联网转型,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空间巨大,任务紧迫。”梁涛表示,今后几年保险业将进入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新时期,更多的保险机构利用数字化技术,逐步实现保险定价的精准化、服务供给的定制化、营销渠道的场景化、风险管理的智能化,切实提升保险机构的服务能力。
梁涛表示,新阶段、新格局对保险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时期,保险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生活关系日益密切,如何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问题非常现实地摆在面前。从监管角度来看,重要的着力点是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行业发展中可能影响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