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砸了400万元,借道某私募股权基金产品投资一家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的张先生,如今却因为该新三板公司交易流动性匮乏、业绩下滑等因素,可能“血本无归”。
“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今年到期了,却发现无法按约定退出,无奈之下,我只好走法律程序。但真到了想打官司的时候才发现,基金公司之前掩藏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法院认为,这家私募股权基金涉嫌非法融资,同时因为我是通过产品投资的新三板公司,股东名册上存在的是这家私募股权基金,结果迟迟未能成功立案。”张先生表示。
京师深圳金融律控中心主任江泽利表示,私募证券基金有相应的司法解释文件,但是私募股权基金到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文件。类似纠纷和案例该如何处理,各地方法院处理也不一样。因此,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一定要仔细甄别,严控风险。
层层注资 最后套牢
五年前,张先生通过私募股权基金介入某新兴企业。张先生作为投资人之一,最初投资100万元。后来该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市场,又进行了几轮融资,张先生又投了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基金,先后共计投资400万元。
张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家公司刚登陆新三板时,股东们每月还能分到收益。2020年4月,张先生投资到期,准备退出。由于这家公司在新三板市场表现不佳,股票流动性非常差,且近两年业绩持续下滑,导致退出难度非常大。张先生虽然想诉诸法律,却迟迟未能成功立案。
江泽利表示,由于新三板部分挂牌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投资者不了解、不核实私募股权基金以及企业真实情况,听信私募股权基金的一面之词,可能会血本无归。
他进一步指出,这类通过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项目,有很多问题是投资者无法看透的。有些私募股权基金,在设立项目的时候并没有真实的基础资产,这种投资风险极高。而有些私募股权基金,会通过多期产品陆续发行的模式,用后发基金产品的募资来填前发产品的“窟窿”,其实就是将风险不断向后转嫁,并不断放大风险,但从表面来看,只要后续产品发行没有问题,风险可以被持续掩盖。而一旦出了问题,就是投资人难以承受的“爆雷”。
缺乏相应处理标准
江泽利表示,现在私募股权基金产品发行的方式多元化,线上和线下渠道均可购买,且投资人往往分散在不同区域,当遇到“爆雷”事件后,往往会拿着合同到当地法院起诉,就形成了不同地方法院、不同法官会给出不同的判决结果。这种情况显然是司法部门不愿意看到的,有关方面一直在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相应的司法解释标准。
江泽利建议,除了提醒投资风险、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之外,依然要从法律层面来解决已经发生和可能即将到来的一些类似基金问题。建议效仿证券诉讼,比如同一只股票,因为上市公司出现虚假财务报表等行为导致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相关规定,投资者都到指定法院递送材料,来解决同一个问题,私募股权基金也可以仿效类似成熟的形式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