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公司 >

投资回暖了吗?投资人称:后期项目加速被投,早期项目依旧“凉凉”

“有人两天投一个,有人一周飞4趟。”近期有媒体这样形容VC/PE的工作状态。与今年二三月份疫情期间的投资寒冬相比,近期的一级市场似乎出现了投资的“小阳春”。清科研究数据显示,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VC/PE的投资案例数量和新募集基金的数量均有了明显的提升,增幅均达60%。

“整个行业在疫情之后都加速了投资。”北京一家VC机构负责人表示。但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启动此轮加速布局的创投机构,多为子弹充沛的头部机构,如红杉、经纬、腾讯、高瓴、联想等,其中,仅在过去的10月份,红杉和腾讯创下了平均不到2天投资一个项目的惊人速度。

另一边厢,早期投资领域依然未能“破冰”,甚至有业内人士用“极度萎缩”来形容当前的天使及早期投资的现状。当前资金扎堆后期,而早期投资遇冷的情况也引发了业内的担忧:这种投资的结构性失衡正在对创投生态的发展带来潜藏的隐患。

投资结构性回暖

“我们在第二三季度的投资进度已经开始加速了,立项和投决的频次与数量都大幅提升。”洪泰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勍表示。据悉,到目前为止,洪泰基金已经完成投决或者交割的项目显著多于2019年同期。

疫情之后资本开始加速布局,是不少业内人士的一致感受。一方面,这是疫情企稳之后自然反弹的一个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资本在疫情中转危为机,挖掘到更多的新场景和新机会。“疫情使得一些赛道中的优秀公司脱颖而出,特别是产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催生出大量的投资机会。”创世伙伴CCV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表示。而在杨勍看来,疫情给了投资人另外一个评判项目的维度,对于在疫情期间仍然表现出增长动力和增速的项目,投资人会进行不容置疑的快速决策。

清科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VC/PE的新募集基金数量和投资数量均出现上升。其中,投资案例数从第二季度的1751件,上升至第三季度的2776件,投资总金额也从1788亿人民币上升至2135亿人民币,二者的增幅均接近60%。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单个项目的融资金额在增加,获得大额融资的项目主要集中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互联网、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等热门赛道。而相比之下,其他领域的投融资数量和金额,甚至还不如上述领域的三分之一,冷热对比相当鲜明。

与投资领域出现结构性回暖相对应的是,创业者的融资情况和心态也较以往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细分龙头或者即将成为龙头的优质项目,融资节奏正在加快、融资额度也在增加。”与此同时,杨勍观察到,如果在一个行业里不能展现出较强竞争力的项目,融资会变得更加困难,因为马太效应在一些受资本追逐的行业里开始显现。

周炜则感受到,如今创业者的融资心态越发趋于成熟和稳健,创始人开始更多聚焦公司如何活下去及健康发展,“区别于过往的过度包装和讲故事,创业者成熟、正确的融资观更利于顺利融资,这也是行业正向循环的过程。”周炜说。

头部机构加速出手

之所以说此次投资回暖是一种结构性的回暖,是因为在此轮投融资中,出手的多为头部VC/PE机构。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0年10月,红杉中国、腾讯投资、高瓴资本、深创投、中金资本、经纬中国、联想创投等头部机构分外活跃:其中,红杉中国、腾讯投资分别出手17次,平均不到2天投资1个项目。

杨勍也认为,当前头部机构的表现确实更为活跃,联系项目和出手次数都明显增多。在他看来,这是正常合理的趋势,因为头部机构本来就子弹充沛,只是被疫情短暂抑制了投资决策和进程,当前正在逐步恢复到常态化投资中来。事实上,从今年多个机构的募资消息可以看出,尽管行业身处资本寒冬,但头部机构的募资能力依然强劲,机构分化越发明显。

此外,不难发现,今年前三季度获得融资的项目,多集中在中后期,而早期项目无论从融资案例还是金额来看,都不太景气。清科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早期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同比下降30.5%,投资总金额同比下降12.6%。而创业投资市场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投资总金额都分别同期上涨了12.9%和10.8%,这也印证了单个项目融资金额正在增加,机构往头部项目投资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的推进,不少早期投资机构都出现了投资阶段后移的倾向。“退出周期变短了,就可以借着资本市场改革加速实现资本证券化,行业投资阶段后移也是合理选择。”杨勍表示。所以,在生物医药与硬科技等A股重点扶持的板块上,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早期投资依旧冷清

对于早期投资降至“冰点”,投资人从不同的维度观察或许会有不同的结果。“上海这边的高科技园扎堆了一大批投资机构,寻找优质的早期项目。”德鼎创新基金管理合伙人李广新的观察是,科创板有很强的产业引领效应,跟科创板上市企业关联的产业,资金的投资情绪都很高,即使是细分产业的项目也会有资金关注。

李广新所指的,正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半导体芯片等热门领域,不可否认,今年大多数机构都新增或者加大了这些领域的投资,即使这些项目处于早期,也会被资本收入囊中。但需要看到的是,这些领域之外的其他行业,则变得越来越难,如果不是特别有亮点,就更加无人问津。

“除了拿了天使母基金或者其他投早期的政府引导基金外,现在大多数基金都喜欢投临门一脚的项目了。”深圳投行人士解枫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当前的早期投资。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0年,早期投资机构的投资案例数量为180,对比2016年的727,降幅达75%。

在李广新看来,天使投资或早期投资的资金量是不多的,这很正常。“天使和早期投资的退出周期长,挑战极大,不是一般资金能熬得住。”李广新认为,早期投资的专业性极强,投资门槛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高,要懂产业懂技术懂市场的人才能做。

“我们也会投成熟项目,但我们所投资的后期项目,都是我们从早期一直陪伴成长起来的项目,我们了解它懂它才会投后期的。”李广新坦言,一家专注早期的投资机构,是做不了后期投资事情的,因为投资的逻辑完全不一样。

对于早期投资的萎缩,解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这两年大家都争夺迅速IPO的项目,这样的红利可能就持续2-3年,而且这些项目很快就投完了,就会发现没项目投了,到时候又要抱怨早期项目更贵了。”在他看来,资本需要做长线考虑,在投资的生态链中,只有早期项目得到资本的扶持,才会成长为成熟期项目,资本才会有可持续的投资标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