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制图:周靖宇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三十而立,我国资本市场迎来了30岁生日。
30年来,从小舢板发展成联合舰队,从初创伊始的“老八股”,到当前的逾4100家上市公司;从不足100亿元的市值,到2020年逼近80万亿大关;从零户起步,到目前拥有1.74亿户投资者,我国资本市场始终服务于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助力一大批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也为广大居民拓宽了投资渠道。
如何看待资本市场30年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如何发挥好自律组织的作用?在注册制的大背景下,证券业该如何参与市场建设?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安青松。
证券时报记者:资本市场30年,证券业取得了哪些发展成就?
安青松:三十而立,我国证券业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步健全机制、能力,在资本实力、服务质量、规范水平、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坚持规范稳健发展,规模实力盈利能力实现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11月底,证券行业共有137家证券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资产管理规模分别达到8.99万亿元、2.28万亿元和10.97万亿元,分别是2008年底综合治理结束之后的4.2倍、5.6倍和132.7倍;2019年度证券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3,604.83亿元、1,230.95亿元,分别是2008年度的2.9倍、2.6倍。与此同时,证券公司产业形态逐渐丰富,由传统的经纪、投行、自营业务,向资管、融资融券、衍生品、场外业务、境外业务等多元化发展,能够有效满足市场参与者的直接投融资需求、交易需求。
二是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扎实成效。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达12.6%,以股票、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方式成为实体经济补充资本金和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有益渠道,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态势初见成效。2008年以来,证券公司为近12万亿元股票及25万亿元交易所债券提供承销保荐服务,为逾13万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提供财务顾问服务。
三是完善规则体系建设,合规管理风控水平获得全面提升。30年来,在监管部门、自律组织、证券公司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行业制度体系日益完善,逐步形成了以《证券法》等法律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基石,以部门规章为主体,以协会、交易所、中国结算等自律规则为补充的制度框架体系。证券公司也基本构建起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截至2019年底,证券公司专职合规管理人员平均约111人,占公司全体员工数的平均比例为4.92%;而全体合规管理人员(含兼职)占公司全体员工数的平均比例达6.83%。截至2020年11月,证券行业净资本1.80万亿元,是2008年的7.7倍。行业整体风险覆盖率为251.51%,资本杠杆率为23.82%,流动性风险覆盖率为230.11%,净稳定资金率为153.38%,135家机构的全部指标优于监管标准,行业流动性指标整体稳定。
四是持续强化声誉管理,社会责任履行成效获得广泛认可。证券行业广泛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建设的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34家,成为证券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教育与服务的重要平台。此外,证券行业积极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5年来,101家证券公司结对294个国家级贫困县,帮助贫困地区企业融资2596亿元,公益性支出保持持续增长。目前,证券行业结对帮扶的274个贫困县已实现脱贫摘帽。疫情期间,证券行业第一时间捐赠物资超过5.3亿元,累计承销疫情防控公司债券104只,融资1057亿元。截至2020年6月底,54家证券公司成立了120只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管计划和81只子计划,出资规模707.72亿元,切实纾解民营企业及其股东流动性困难。
五是推进行业文化建设,“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文化持续积淀。2019年11月,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为证券行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证券公司围绕“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进一步提炼形成自身核心价值观,将行业文化建设内嵌于公司治理、人员管理、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截至目前,共有106家证券公司在协会网站公布了《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与落实情况》,各证券公司在形成文化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员工素质、优化考核激励、加大培训宣导、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六是强化金融科技应用,证券金融服务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资本市场诞生之初,证券行业就与科技应用有效聚合,通过电子化实现交易无纸化。证券行业业务发展与科技应用协同推动。近年来,证券行业持续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加大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方面的投入,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目前,证券行业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提供并优化远程开户、在线交易、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服务,有效扩大了证券服务的覆盖面,增强精准服务能力,尤其是在本轮疫情防控中,金融科技应用程度进一步加深,有效抵御住疫情对资本市场和证券业务的冲击,保障了市场的平稳运行。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证券行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累计达550亿元。截至2019年底,金融科技人才达13,241人,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支持。
七是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跨境金融服务能力获得显著增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塑证券行业竞争优势,积极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证券行业主动对标国际资本市场先进实践,完善证券业务国际化布局,在与国际一流机构的竞争与合作中,提升跨境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截至目前,已有34家证券公司获准在境外设立子公司,15家证券公司实现H股上市,其中,A+H股上市证券公司14家,华泰证券成为首家同时在内地、香港、伦敦上市的境内证券公司。近年来,证券公司境外业务收入稳步提升。据统计,2019年度,以海通证券、中金公司为代表的证券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也已超过20%。我国证券行业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证券时报记者:证券业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方面,需要加强哪些方面工作?
安青松: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必须建设高质量的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促进资本形成和交易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连接投资端与融资端的核心中介,是资本市场发挥枢纽功能的制度基础和逻辑主体,投资银行是否强大一定程度上决定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功能发挥和服务半径。没有高质量发展的投资银行,就没有成熟发达的资本市场。投资银行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做大规模,更重要的是做专做强、做优做精,在支持创新驱动发展上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具有更好的普惠性。在新发展阶段应当持续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定位。以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推动证券业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着力畅通资本、科技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着力为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增长,提供更高质量、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
二是必须提升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水平。这不仅需要证券公司健全与其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实施事前、事中与事后的风险防范、监控与评价工作,而且要不断完善与注册制相适应的责任体系,重塑和强化证券公司在培育发行主体、询价定价、保障交易、风险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环节的责任,形成发行人质量、发行价格等方面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全面加强自身的声誉风险管理和声誉资本建设。
三是必须提升全业务链投资银行服务能力。证券公司需要切实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更加注重各业务条线在客户、业务、牌照、资金、风控等多方面的整合与协同,围绕保荐、定价、承销三大能力,重塑投行尽职调查、增值服务、研究分析、质量控制的业务逻辑,更加注重打造境内外资源良性循环机制,增强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建立起一体化、全能型、全业务链的现代投资银行,满足客户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需求。
四是必须守正笃实推进证券业文化建设。结合我国国情及证券公司实际,借鉴国际最佳实践,推动出台《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十要素》,从观念、组织、行为三个层次,提炼推广证券公司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积极推动证券公司文化建设与公司治理、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和行为规范深度融合,引导文化建设与专业能力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和党建活动要求有机结合,促进提升证券公司“软实力”。
证券时报记者: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您认为注册制改革将给证券业带来哪些变化?
安青松:注册制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性、基础制度变革,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审核注册机制,也需要配套建立发行质量、发行价格等方面的市场化约束机制,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是机制设计的关键节点。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证券业需要科学识变,准确应变,主动求变,围绕保荐、定价、承销三大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全新塑造投资银行的尽职调查、增值服务、研究分析、质量控制的业务逻辑,自觉构建有效的发行人质量约束机制,真正做实把好入门关的第一道防线。
一是树立市场理念。投资银行核心功能是为成长性企业提供增值服务,通过股票市场为公司成长性发现价格。在核准制下,主要依据会计报表判断企业价值,核心假设是公司过往的盈利能力能够在未来持续,但是受制于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公司生命周期等多种因素影响,过往业绩通常不能完全代表发展前景;在注册制下,需要全新树立资本市场理念,深度发掘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内涵,增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的价值发现,提高上市公司总量、质量在国民经济中的代表性。
二是健全责任体系。在注册制下需要重新界定中介、监管、市场的权责关系,重新设计发行人、投资者和中介机构的利益机制,合理界定会计师的报表审计责任和投资银行的发行保荐责任,把发行节奏的“阀门”交给中介机构的同时,把发行人质量的把关责任真正落实给中介机构,推动中介机构的工作重心从服务“可批性”向服务“可卖性”转变,促进形成激励“质量竞争”、约束“数量竞争”的行业生态,真正做实把好入门关的第一道防线。
三是夯实定价基础。推动投行业务与“卖方研究”有机结合,提高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的质量和效用,进一步提升在选择优质企业、合理估值定价、路演推介说明的专业水准;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加大券商通过“自己”的渠道向“自己”的投资者配售的比重,在投资者、券商、发行人之间建立长期利益关联机制;探索在网下配售机制中建立长期投资者制度,鼓励基石投资者按照恒定市值法等长期投资策略进行投资;加大专业投资者在定价机制中的影响权重,探索适当放宽现有战略投资者范围,形成更为完善的市场化定价约束机制。
四是完善信披体系。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是落实“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理念的前提;在注册制下,信息披露理念将由以审核为中心的“免责式”信息披露,转向以投资者价值判断为中心“精实化”信息披露,信息披露体系将更加突出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更加突出投资者价值判断的需求导向。
证券时报记者:在推进注册制改革进程中,协会如何发挥好自律先行一步的积极作用?
安青松:实行注册制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实践,也是资本市场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之间,自律发挥着重要的中间组织作用。自律管理是证券行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行业机构规范经营、从业人员合规展业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在推进市场导向的注册制改革进程中,自律先行一步是减少行政干预的前提和基础,自律管理所发挥的预防性监管作用,有利于促进提升市场的活力和韧性。
今年3月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进一步明确了协会职能定位,强化了协会的行业自律组织属性,完善了协会的法定职责,为协会履职尽责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法治保障,提出了更高法律要求。为贯彻落实新《证券法》有关规定,今年8月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职责的意见》(证监发〔2020〕77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进一步发挥协会“自律、服务、传导”职责,增强协会自律管理功能,推动完善自律管理规则体系,不断优化自律管理与行政监管协同配合机制,更好地服务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建设和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要坚持自律管理与行政监管的差异化定位,更加突出自律管理的引导、传导、督导的预防性作用;坚持自律规则、业务规范的正面清单属性,指导行业机构合规展业,引导行业机构守正创新;坚持自律措施的市场约束功能,注重构建市场化的自律约束、道德约束、诚信约束、声誉约束机制。《意见》的发布将进一步提升行业自律的主动性、特殊性和预防性作用,促进形成市场化的自律约束与声誉激励机制,构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提升资本市场发展的活力和韧性。
注册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市场化约束机制,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勤勉尽责、专业负责、忠实履责是核心环节。《意见》在强化证券发行、承销、保荐业务自律管理方面,明确提出了三项工作任务:一是健全完善网下投资者注册登记制度,压实证券公司对网下投资者适当性的核查责任,建立网下投资者报价、申购行为的跟踪分析、负面清单惩戒机制,规范网下投资者报价、申购行为,促进形成规范、有序的一级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二是加强保荐、承销业务自律规范,探索建立证券业务相关主体勤勉尽责示范标准,健全尽职调查工作底稿内容与目录指引,制定完善主承销商配售、跟投、直投行为规范,有效防范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促进形成能力和责任相匹配的权责清晰、运转协调、相互制约、各负其责的“看门人”机制。三是加强保荐承销机构执业行为自律规范,开展保荐机构、承销机构、评级机构、财务顾问执业能力评价,推广示范实践,引导形成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为监管部门实施扶优限劣的分类监管提供参考。下一步,协会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自律组织的共建、共治、共享平台作用,更加突出前瞻性引导、预防性规范作用,“抓两头带中间”,建立自律导向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为注册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