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再扩围。
1月25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关于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要求,推动资本工具创新发展,近日,央行会同中国银保监会结合国内外实践,设计完善了转股型资本债券相关制度,并已批复浙江稠州银行、宁波通商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转股型资本债券。2021年1月20日,宁波通商银行成功发行首单转股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共5亿元,票面利率4.80%,全场认购倍数2.1倍。
首单转股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是在此前减记型永续债的基础上,对银行永续债品种的创新。转股型资本债券是一种含权的资本补充工具,与此前发行的减记型资本债券相比,当风险事件触发时,减记型资本债券将直接减记,转股型资本债券可转为股权并参与发行人剩余资产分配。
永续债用于补充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不论是减记型还是转股型,在欧美的债券市场已较为成熟。我国银行业于2019年初开始探索发行永续债,此前都是减记型永续债,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后,转股型永续债终于落地,为当前万亿规模的银行永续债市场再添新工具。
受访的分析人士表示,疫情发生以来,由于银行体系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信贷资产扩张再提速,资本消耗速度加快,加之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侵蚀内源资本补充来源,银行通过外部工具补充资本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今年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的规模还将保持高位,但在此前部分中小银行风险事件的影响下,市场对于中小银行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会更加敏感,相应的,银行永续债的定价差异化会进一步凸显。
吸收损失方式不同
日前,监管部门批复浙江稠州银行、宁波通商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分别不超过30亿元和15亿元的转股型永续债。1月20日,宁波通商银行成功发行首单转股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共5亿元,票面利率4.80%,全场认购倍数2.1倍。
公开信息显示,宁波通商银行此单转股型永续债的发行人主体信用评级为 AA+,本期债券的信用评级为AA。本期债券的受偿顺序在存款人、一般债权人和处于高于本期债券顺位的次级债务之后,发行人股东持有的所有类别股份之前;本期债券与发行人其他偿还顺序相同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同顺位受偿。
根据监管要求,本期债券设置了无法生存触发事件下的转股条款。当无法生存触发事件发生时,发行人有权在无需获得债券持有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本期债券的本金进行部分或全部转为普通股。本期债券经过银保监会审批后,本期债券的全部或部分本金因任何原因未完成转股,未被转股的部分将会被全部减记。
与此前发行的减记型资本债券相比,转股型永续债最大的区别在于吸收损失的方式不同。当风险事件触发时,减记型资本债券将直接减记,也就是发行人和投资者将解除债务债权关系;转股型资本债券可转为股权并参与发行人剩余资产分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减记型还是转股型,目前国内银行业发行永续债所设置的触发事件条款较为一致,这一点与欧美地区的通行做法不太一样。
以宁波通商银行此单转股型永续债为例,发行公告中提出,无法生存触发事件指以下两者中的较早者:(1)银保监会认定若不进行转股,发行人将无法生存;(2)相关部门认定若不进行公共部门注资或提供同等效力的支持,发行人将无法生存。转股部分不可恢复。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熊启跃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欧美地区银行业永续债所设计的触发减记或转股的条件通常有三种:核心一级资本降至7.125%、5.125%或者被认定为无法生存。不同的触发条件实际隐含的债券受偿顺序不同,投资者所要承担的风险也不一样,从而也会影响债券的最终定价。相较之下,目前我国银行永续债所设计的触发减记或转股条款较为单一,未来可进一步丰富和细化触发条件。
中小银行资本工具使用不足,未来需求依然较大
转股型永续债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目前,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工具主要是永续债和优先股。自2019年初银行永续债“开闸”后,永续债存续规模已超万亿,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进一步加大,预计今年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发行规模依然较大。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随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放缓,净利润增长与风险资产增长之间的缺口不断加大,内生资本补充不能完全支撑业务发展,导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承压下滑。其中,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压力更大,若仅仅依靠利润留存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部分银行可能会跌破7.5%的监管红线。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资本管理压力将会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形成“硬约束”。
在银行普遍面临资本补充压力的大背景下,中小银行对资本的渴求更为突出。这也是为何此次“尝鲜”首单转股型永续债的发行人是来自中小银行的政策考量。央行也提出,下一步,将会同银保监会进一步加强创新力度,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通过发行转股型资本债券补充资本,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从资本补充渠道看,我国中小银行更为依赖普通股和留存收益补充资本,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银行,资本工具使用不足。”王一峰称,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与市场对中小银行发行的资本工具认可度不高有关,风险定价能力缺失与风险溢价水平偏高推升其资本工具发行成本,尤其是此前部分中小银行风险事件暴露后,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难度系统性加大。二是资本补充工具投资者范围有待拓宽,目前资本工具投资者结构较为单一,新投资主体培育仍在过程之中。例如,保险机构投资永续债的评级仅限于AAA以上。
熊启跃表示,相对而言,转股型永续债因具有转股的保护功能,对投资者更友好,但这能否反映在国内银行业的永续债定价上,则有待观察。从目前的情况看,受部分中小银行风险事件拖累,中小银行资本工具在市场的认可度受到一定影响,发行利率对发行人的主体信用风险愈发敏感,相同期限的永续债,大行和中小银行发行成本相差较大,一些中小银行发行不成功的情况也有出现。
尽管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的热情较高,但熊启跃也认为,中小银行目前最缺的是核心一级资本。而对于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主要依靠利润留存、IPO、可转债、定增以及配股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期银行股估值的修复,配股正成为一些上市城农商行的新选择。近日,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先后公告,拟通过配股募资的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例如,1月22日晚,宁波银行发布公告称,拟配股募资不超过120亿元,此次配股比例仅为每10股配售1股,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
“不过,配股难度比较大。配股有上限要求,一般不能超过股本的30%;且通常是股价表现较好的银行,最近的宁波银行和江苏银行的股价都比较高。”熊启跃称。
为进一步优化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的市场环境,熊启跃还建议,监管部门应优化风险加权资产管理,扩大内部评级法的使用范围。鼓励更多中资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将产出下限要求向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的 72.5% 靠拢,提高内评法的资本节约效应,考虑给予“三农、小微、 绿色”信贷及债券更优惠的风险权重安排。此外,加快债券市场开放,丰富投资者类型,重点引入境外非银中长期投资者参与,解决资本工具投资者匮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