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金融业对于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不断上升,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排名的进一步上升相符合的,说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曹啸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7166亿元。证券时报记者计算发现,2020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52%,较2019年度增加1.22个百分点。
上海金融业去年拉动经济增速1.5个百分点
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上年增长8.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拉动上海经济增速1.5个百分点。
“实际上,上海金融业发展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对上海经济增长的拉动上,上海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展也存在正溢出效应,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曹啸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2020年,上海金融市场较为活跃,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全年金融市场成交额超过220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29.4%,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交额增长65.8%,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额增长35.8%。
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2020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其中,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升至世界第三,证券市场筹资额、现货黄金交易量、原油期货市场规模等均位居世界前三。
业内建议上海分阶段吸引外国企业上市
后2020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成为今年上海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刘信义建议,上海应进一步开放面向国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额度、产品、交易场所,同时对国际发行主体进一步开放准入,让更多国际上的合格投资者、各类金融产品的发行主体进入上海。
上海市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表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目前在交易种类、投资者国际化程度以及市场定价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例如,现在绝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还局限于国内企业,这些上市企业中,境外投资者参与的比重也较少,这一结构实际上并不能满足上海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发展需求。
“考虑到目前在外汇管理、资本市场等方面的成熟程度,建议上海在对外开放中结合不同情况,分阶段吸引外国企业上市,丰富股权的交易品种。”同为上海市政协委员的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审计主管合伙人李丹认为。
李丹建议,第一阶段,继续推动已在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申请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加快落实“沪伦通”的东向机制,探索伦敦上市企业在上交所的中国存托凭证发行;第二阶段,吸引在中国有实质经营和规模的跨国企业,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资产与业务完整、治理结构完善、技术领先且体系性强、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强等)之下,推动其在中国或亚洲的业务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第三阶段,吸引具有标杆意义的全球科技创新企业在上海交易所发行CDR或者二次上市。
国际金融中心应发挥链接关键节点作用
曹啸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未来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愈来愈发挥链接“双循环”关键节点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此前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也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应加快确立并巩固其全球人民币资产中心地位,在带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促进国内国际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在良性互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今年上海两会传出的消息,2021年上海将全面深化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推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到2025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
“到2035年,上海应建成引领亚洲辐射全球、以开放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以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为标志、与纽约和伦敦并驾齐驱的顶级全球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