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暴赚7800倍!人类史上最伟大投资是怎样炼成的?"买好的"比"买得好"更重要,如何克服长期投资三大考验?
什么样的投资,可以让你暴赚7800倍?
4月7日收盘后,腾讯第一大股东MIH的母公司Prosus宣布,拟以575-595港元/股的价格出售最多1.92亿股腾讯控股,拟出售股权比例占腾讯控股总股本的2%,这笔交易涉及金额可能高达1141.8亿港元。在这次交易完成后,MIH依然以28.9%的股权比例稳居腾讯控股第一大股东位置,持股市值高达1.7万亿元。Prosus承诺,至少未来三年将不会进一步出售股份,对腾讯业务潜力具有长期信心。
这一操作再度让MIH进入人们眼帘。MIH对腾讯控股的投资已经历时长达20年时间,至今仍没有看到终点,20年中MIH仅减持过两次(2018年的减持和本次减持),本次交易完成后,MIH两次合计减持占腾讯控股的4%,但减仓部分仅占MIH初始仓位的一成多。从时间跨度上看,这的确是一场投资史上真正的马拉松。
而以腾讯控股本周五收盘高达6万亿港元的市值来计算,这笔投资已经赚取了约7800倍的收益率,盈利规模高达1.6万亿人民币。
那么,何以成就了这项投资奇迹?如何与伟大的企业同行?券商中国记者从多个角度对这场投资进行了复盘。
投资的起点:用产品思维寻找一家伟大的公司
这场投资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寒冬期。当时,初创的腾讯处境令人担忧,一方面直线上升的OICQ用户数像一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逼迫公司大量购买服务器等硬件,飞速消耗着这家初创公司本来就不多的现金,但另一方面公司的盈利却貌似遥遥无期。
而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也令投资人渐渐失去了信心,在第一轮募资中占腾讯控股20%股份的IDG萌生退意,持股比例同样为20%的盈科也不想追加投资。亟需补充现金活下去的腾讯四处寻找投资人,但遭到了搜狐、新浪、雅虎等巨头的拒绝。
在几近弹尽粮绝之际,MIH意外闯入。吴晓波所著的《腾讯传》里记载:就在腾讯几乎山穷水尽之时,2001年1月,一位美国人带着一个中国人突然出现在赛格科技创业园的腾讯办公室里,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自我介绍为网大为,是南非MIH中国业务副总裁,随同者是MIH投资的一家中国公司世纪互联的总裁,这是马化腾和曾李青第一次听到MIH这个名字。
其实,1997年,MIH就进入了中国,参与投资了北青报和脉搏网。网大为是在无意中发现腾讯的,“我到每一个中国城市,就去当地网吧逛,看看那里年轻人在玩什么游戏。我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网吧的桌面上都挂着OICQ的程序,我想,这应该是一家伟大的互联网企业。”网大为说,“在2000年底,我接触几家想要接受投资的公司总经理,发现他们的名片上都印有自己的OICQ号码,这更让我激动,想要看看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马化腾坐在电脑前,让网大为看QQ的用户增长曲线,告诉他,每天的新增注册用户约有50万人,相当于欧洲一个城市的人口。MIH正是南非报业集团的投资部门,2019年南非报业集团将Prosus分拆上市,用来持有南非报业的国际互联网资产。Prosus不仅持有腾讯控股,而且还持有俄罗斯的Mail.ru、美国网上零售商Letgo和德国送餐公司Delivery Hero等公司的股权。
建仓策略:“买好的”比“买得好”更重要
在发现了好公司之后,MIH报出了一个当时看来极高的价格,用比上一年估值高11倍的价格拿下重注,妥妥地取得了不干预公司经营的控股股东地位。
极具战略眼光的MIH不顾腾讯当时的窘境,在2001年1月报出了一个非常高的价格,并开出了两个条件:一是对腾讯控股估价为6000万美元,这个价格意味着腾讯的估值相比一年前整整高出了11倍,MIH愿意用世纪互联的股份来换;二是MIH希望成为第一大股东。
两个月后,网大为进一步做出让步,MIH的投资全部以现金支付。IDG听到MIH的报价后大喜过望,仅仅投资不到一年的项目,竟能得到11倍的退出溢价,IDG北京总部同意出让其所占有的20%股份,最终IDG出让了12.8%,保留了7.2%。
2001年6月,“小超人”李泽楷旗下的盈科也因为收购香港电讯举债过多,不得不将全数20%的股份售予MIH,套现1260万美元,获得十倍以上的收益。不过,如果这20%的股权留到现在,价值为1.2万亿港元,约为1500亿美元。回头来看,“拔出鲜花,浇灌杂草”可能会让“小超人”懊悔不已。
面对MIH的高价诱惑,IDG和李泽楷都仅仅赚了一个零头,就离场而去。
2001年6月,MIH入股腾讯交易案尘埃落定,腾讯的估值为6000万美元,MIH占比为32.8%,成为腾讯的第二大股东。6000万美元相当于新浪在纳斯达克的融资额,腾讯从此摆脱了资金短缺的困扰。
MIH进入腾讯后,继续努力增持股票,上市前,腾讯股权结构变为创业团队占46.5%,MIH占46.3%,IDG占7.2%。2003年8月,腾讯赎回IDG剩余的股份和MIH少量股份,至此,MIH和腾讯团队分别持有50%的股份。按照当时6500万美元的估值来算,可以推算,MIH的初始投入大概在3200万美元左右。
长期投资途中的第一重考验:抵御落袋为安
如果从2001年6月算起,MIH对腾讯控股的投资时间已经高达20年,目前远远没有看到这笔投资结束之日。如何陪伴伟大的企业成长?长期投资途中,需要想明白哪些关键点?
长期投资途中的第一重考验,就是落袋为安的诱惑。
2004年6月16日,腾讯控股在香港上市,共募集资金14.38亿港元。在上市发行摊薄之后,MIH占据腾讯控股35.71%的股份,持股数为6.3亿股。如果按照腾讯控股上市首日发行价3.7港元来算, MIH所持有的腾讯市值约为23亿元港元,约合3亿美元。相比初始投资,MIH此时已经获得了约8倍的收益。
上市解禁后就退出,这是很多风投资本的既定打法,尽管MIH在腾讯控股上市后,取得丰厚的收益,但它并未在上市之初就选择落袋为安,而是坚决长期持有。
在2014年腾讯控股以1:5的比例拆细后,MIH的6.3亿股成为了31.51亿股,直到2017年年底,MIH仍持有31.51亿股腾讯控股。2017年底,腾讯控股的收盘价为403港元,MIH的持股市值为12700亿港元,约合1628亿美元,与初始投资3200万美元相比,收益率为5000多倍。
在2018年,MIH持有腾讯控股的17年后,才进行了第一笔减持。2018年3月22日,腾讯控股的第一大股东南非报业向投资者公告,将出售至多1.9亿股腾讯控股,相当于腾讯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交易结束后,MIH持有腾讯控股的股权比例将从33.2%减少到31.2%。在过往20年中,MIH仅仅减持了两次腾讯控股,本次减持与2018年的减持相加也仅占其对腾讯控股持仓的一成多。
腾讯控股上市以来的17根年线中,仅有2008年、2011年和2018年收跌,股价是一个不断创新高的过程,但是能够拿住腾讯的投资者并不多,究其原因来说落袋为安的诱惑太大。券商中国记者有位朋友,曾在4元附近买入腾讯,最后一笔卖出是260元左右,取得了50倍的收益,但他在复盘腾讯投资时感叹,这是一笔失败的投资,如果当初不卖,现在价值40亿元,但他只赚了个零头。
“如果过分看重自己赚了多少钱,就很容易在波动时候就选择落袋为安,而伟大的公司动了卖的念头,就无法长期持有了。”一位专业投资人说,尽管媒体会热衷于计算,MIH在腾讯控股上已获得的巨额收益,但如果要长期持有,投资人需要无视自己的历史成本,也即是否卖出其实与当初的买入成本价并无关系,抵御落袋为安的诱惑。复盘来看,伟大投资人的视角,是应该落在未来这家公司的发展空间上,而不是股价到了的高度。
长期投资中的第二重考验:危机时刻能否独立思考
企业的成长绝非一帆风顺,腾讯控股的发展史上,也曾多次遭遇危机时刻。
2006年6月,程苓峰在他供职的《中国企业家》杂志上把腾讯视为“全行业敌人”,他的文章标题就是“‘全民公敌’马化腾”,这个观点很快在互联网业界被广为传阅,这篇报道在很长时间里“定义”了腾讯的舆论形象。“模仿而不创新”、“以天下为敌”和“拒绝开放”成为腾讯的三宗罪。2006年6月和7月间,腾讯控股的股价跌幅超过10%。
2005年,在没有任何宣传和本地化支持的情况下,MSN在中国即时通信的市场份额为10.58%,虽然离QQ 77.8%的市场份额相距甚远,但已是中国第二大即时通信软件。更重要的是,在约2000万的商务人士中,MSN用户约1075万人,占53%,其中在过去两年里,MSN新增的用户有95%来自腾讯。
在21世纪初,微软代表一种神一样的存在,微软宣布MSN本土化战略后,从资本市场到互联网业界,很多人都认为,腾讯的末日可能要到来了。
2010年9月到11月间,奇虎360公司与腾讯展开了一场轰动一时的用户争夺大战,时称“3Q大战”,360公司推出的“隐私保护器”以及在网络上对腾讯窥探隐私的攻击,引起了QQ用户的担忧和恐慌。
复盘来看,只有独立思考的投资者才能在企业的危机时刻保持淡定,从而实现长期持有。
长期投资途中的第三重考验:具备看长远的穿透力
腾讯自2004年上市以来,其成长速度之快和成长周期之长远远超越普通投资者的想象。
2020年腾讯控股的营业收入高达4820亿元人民币,而在2004年上市当年仅有11.44亿元的营业收入,在过去15年中,腾讯控股的营业收入上升了420倍,复合增长率为45.9%;2020年腾讯控股的扣非净利润为912亿元人民币,在2004年上市当年仅有4.47亿元的扣非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的复合增速过去15年高达39.43%。
长期投资到底应该怎么做?在腾讯控股上赚过500倍收益的今日资本徐新的观点值得借鉴:“伟大的公司最好永远不要退出,我尝了很多甜头,就是复利的力量,伟大的公司就应该长期持有,我在腾讯上赚了很多钱,我也不需要干什么事情,伟大的公司本来就不多,长期持有拿着就好了。”
在2020年底,那位曾遗憾过早抛出腾讯的投资者说:过去一年中,B站涨幅5倍,富途涨幅10倍,投资这一类公司就要看清楚公司的未来,然后要做的是长期持有,不要太关注公司的短期波动。
长期投资人应该如何思考成长性公司的估值问题,东方马拉松董事长钟兆民的观点具有代表性:“投资家应该想得很远,要想清楚十年以后的事情,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在估值很贵的地方下重手的原因。”
“如果在这个赛道上,龙头公司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企业家靠谱,事实上就不用理会股价的涨涨跌跌,直到出现基本面变化或者竞争格局发生颠覆。定性才能赚大钱,投资在术的层面上是会算估值的账,但投资人普遍容易在估值问题上犯精确的错误。”钟兆民说。
易方达明星基金经理张坤也曾有过类似的观点:市场会低估这种很优秀的企业的连续成长,这些时间带来复利积累、不倒退积累的公司。不倒退是积累复利最重要的品质,不管对于公司经营和组合管理都是。你可能在这个时点看,它是合理甚至略微高估。但如果看三五年后的价值,它可能就是一个非常低估的状态,它本身还有自身价值的永续积累。市场很容易关注一两年的业绩,不太关注企业经营的永续性。
(参考书目:《腾讯传》 作者:吴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