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
推动科创板加快发展、尽快硬起来,一个关键是上市企业要足够硬,另一个关键是保荐机构要足够硬。
木木
科创板自决定设立之日起,其定位就一直很清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两年多来,这个定位一直被方方面面反复强调。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把4月9日上交所组织召开的科创板保荐机构座谈会,理解为一次例会、大战略框架下一次具体的战术推动,也未尝不可,因为,无论是座谈会研讨的主题——“提高保荐业务质量,建设高质量的科创板市场”,还是座谈会最后的表态——坚守科创板定位,加大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力度,确实都是推动科创板做大做强过程中的题中之义。
这次座谈会传达出来的信息很明确:一是科创板要尽快“硬”起来,这是科创板目前最大的道理,现在也无须讳言,科创板的发展壮大极具历史紧迫性,时不我待;二是保荐机构需要切实肩负起历史责任,要本着专业精神,为市场把好公司上市关,全力保证IPO公司质量,为科创板做大做强打好基础。
目前看,科创板尽快“硬”起来,起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要保持足够的硬度,甚至要在现有基础上硬上加硬,不但要在技术以及技术发展方向上过硬,而且要在公司治理、开发经营、组织运作、财务管理、信披质量等环节,也足够“硬”,这是科创板硬实力的最根本保证。
从目前情况看,在这方面,无论是已经上市的公司还是准备上市的公司,都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以IPO企业为例,面对市场日益加大的穿透核查力度,有相当数量的IPO企业主动撤材料退出,暂不考虑其中弄虚作假、存心蒙骗的情况,单就严谨性而言,这些半道而退的企业,许多关键节点的硬度,显然还多有欠缺。在上市条件和流程十分清楚的情况下,企业仍抱着“闯关”的心态发起IPO申请,起码在精神、气质上就与科创板不大合拍;对那些“穿新鞋走老路”、抱定圈钱目的想蒙混上市的企业,就更要警惕,一旦抓住,就要严厉打击,必须坚守科 创板的历史定位。
其二,科创板的规模也要尽快“硬”起来,规模扩张要更有效率一些。科创板的规模太小,扩张速度太慢,其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能力就弱,服务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对此,市场相关各方要有紧迫感。在加快扩大科创板规模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必须摆脱旧模式的束缚,针对科创板的定位和特点,设计新模式,请懂技术、能准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的专家更深地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
科创板尽快“硬”起来,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保荐机构也要肩负起历史责任,积极作为。所谓积极作为,首先就是要走正道,走正道的底线就是不能有道德、信用上的瑕疵,这既是保荐机构生存的基础,也直接决定着市场的质量和前途。其次要坚守专业精神,勤勉尽责,一方面,要有专业实力,能胜任科创板的保荐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挣脱旧工作模式的束缚,不能还像过去那样,总坐在会议室里听报告、看报表,而要腿脚勤快,多跑跑,不但跑企业、跑关联方,还要跑跑相关市场和技术机构,这样才能全面把握企业质量和发展潜力。
无论是解决“卡脖子”问题,还是解决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更有质量发展的问题,科创板都是一个关键抓手。推动科创板加快发展、尽快硬起来,一个关键是上市企业要足够硬,另一个关键是保荐机构要足够硬,没有这两个硬支点,科创板的实力和定位就都谈不上,完成肩负的历史任务当然就更谈不上。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