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要提交好几张报表,‘五税合一’后,在一张报表上填写申报一次就可以了,非常方便。而且,现在税收证明开具和涉税信息查询等都可以在网上操作,以前都要跑到税务局去办理。” 上海环钻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方女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近一年多以来,长三角一体化有序推进,为三省一市税务部门营造规范有序、公平透明的税收营商环境,实现税收管理的共建共治创造了条件。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为区域内纳税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便利。
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在8月推出的10项税收措施中,提出将长三角区域部分城市列入首批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试点范围,深化增值税电子发票应用也备受企业期待。
“现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打印出来就可以报销,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也已在试点。”方女士说,“等增值税专用电子发票全面施行后,就不用再跑到税务局再去买发票,我们非常期待。”
多举措助推税务一体化
近日,税收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三地税务部门公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第一批涉税事项跨区域通办清单,第一批15项涉税事项可在示范区内实现跨区通办。
事实上,为了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早在2019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就出台了《关于支持和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措施的通知》,推出16项税收便利举措,形成了跨区域税收征管服务的新思路和新体系。
“16条”围绕促进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协同融合,推出便利企业跨省迁移业务、涉税事项报验业务和房产土地税源管理业务办理3条跨省办税措施。在税收执法层面,在长三角区域制定统一的“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对纳税人首次发生的情节轻微、能够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部分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
今年5月,长三角首单企业跨省迁移涉税即时办结业务,标志着国家税务总局支持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措施中,又一项重要举措落地。
8月,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江苏省税务局、浙江省税务局、安徽省税务局、宁波市税务局联合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税务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正式施行。
同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提升税收大数据服务能力,推动长三角区域税收数据共享共用、“五税合一”综合申报等10项税收征管服务措施。此举丰富了长三角地区税收征管一体化和办税便利化改革内容,形成了“16+10”税收支持体系。
“10项措施中的‘五税合一’综合申报、推进纳税申报预填服务等都属于简化征管流程、降低纳税人遵从成本的举措,有助于提高纳税人遵从度,推进长三角税收一体化进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税专家葛玉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税收大数据应用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原有数据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税收数据共享共用,打造税收服务、征管和信息共同体,将对长三角区域发展带来三大利好。”葛玉御解释称,“首先,税收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通过税收大数据可以客观地观察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态势,从而相应完善政策促进发展。其次,税收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推动长三角地区企业资质信息互认,方便企业享受政策开展跨省业务,实现一体化。第三,利用税收大数据可以强化长三角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分析,为区域企业实现产供销上下游精准对接提供支持,这一点在今年产业链、供应链受疫情冲击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体制机制有待突破
长三角税务一体化既带来了机会与红利,也面临着挑战。
“涉税事项跨区域通办虽然降低了遵从成本,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事项必须要到实体办税服务场所进行办理,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需进一步提升涉税事项线上办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效率。” 葛玉御指出,从更高层面看,长三角税收一体化的难点在于长三角区域内不同自贸区、工业园区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政策差异容易导致税务争议,进而可能引发不同省市税源分配的问题,目前也缺乏合理的协调机制,这是深度一体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不可否认,税收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地区间的税收差异是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一大重要原因。因此,在跨区域合作时,财税利益往往是各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的考量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产业可能从上海溢出到苏浙皖。在产业溢出过程中,市场主体和一些要素将从上海向其他地方流动。”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汪蔚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汪蔚青指出,税的征收包含财政的分成,是按照省市划分边界的。在市场主体和资源要素流动过程中,这一边界如同栅栏,影响着要素流动。长三角一体化,是要构建一个经济发展、行业规划和区域规划的有机整体,首先需要打破的就是三省一市之间征管机制的隔离。
葛玉御认为,下一步长三角税务一体化应该从四个方面破局。
一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升征管服务信息化水平,让长三角纳税人“多走网路,少走马路”,减收纳税堵点。
二是,进一步精简涉税事项,简化办税流程,减少纳税人的纳税痛点。
三是,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协调,梳理长三角区域不同园区税收优惠政策的异同,建立健全长三角地区地方税收政策协商协调机制。
四是,建立健全长三角地区涉税争议协调机制,减少因各地税务机关执行口径差异导致的涉税争议,提升争议解决效率,使纳税人安心开展业务。
“总的来说,长三角税收一体化的关键在于通过税收政策和征管的简化、协调,为纳税人营造稳定、靠谱、可预期的税收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葛玉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