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趋势 >

新信号!餐饮收入增速年内首次转正,更多指标持续回暖!四季度经济增速如何?统计局明确表态

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10月份,工业和服务业运行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和投资企稳回暖,生产要素趋于活跃,发展的新动能在持续增强。

对于今年后期经济表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后期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效用还会再继续发挥。四季度增长可能比二季度、三季度还会有进一步的加快。

付凌晖还回应了市场普遍关注的消费回暖是否可持续,会否出现通缩,出口优势能否保持等热点问题。

工业生产实现增长行业面扩展

前期从需求来看,由投资带动的特征比较明显,目前这一态势仍然保持。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月持平。付凌晖指出,6.9%的增速今年以来是一个比较快的增速,10月份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连续三个月高于去年同期值,显示生产供给端增长势头强劲。背后原因主要有四:一是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对全球化逆风冲击,国家对新兴和高技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加大,推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10月增速分别高达94.1%和38.5%;二是受益下游需求回升和货币政策向制造业倾斜,中游装备制造业整体补库意愿回升,生产明显加快,如10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三是全球经济缓慢修复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升,带动前期修复偏慢的上游原材料行业生产全面加快;四是受益防疫物资托底和新兴经济体需求修复,出口延续高景气度,对工业生产也形成较强支撑。

与此同时,10月份工业生产增长的面也在扩展。数据显示,规模以上41个大类行业当中有34个行业实现了增长,占全部行业的八成以上。在统计的612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当中有427种实现了增长,占全部工业产品的比重接近七成。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表示,6.9%是2019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10月的表现超出市场预期。10月份工作日较上年同期少2天,在这种情况下仍能保持快速增长,显示出工业增长的强劲势头。工业生产之所以持续好转,主要跟内外部需求同步回暖相关。

虽然10月制造业增加值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但仍是三大门类中最快的。“结合企业利润和库存来看,这意味着工业企业已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有利于生产继续扩大。”王静文说。

服务业增速年内首次超过工业增速

生产带动的平衡性也在改善。据付凌晖介绍,10月份,构成服务业生产指数的8个大类行业当中,有7个实现了增长,其中5个行业的指数增速比上月是加快的。

“前期工业增长比较快,这个月服务业增长也在回升,并且10月份服务业增速年内首次超过工业增速。”付凌晖说。

王静文指出,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上涨7.4%,较上月回升2.0个百分点,超过去年同期的6.6%,并且达到2019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服务业的修复已接近完成。服务业的加速修复,将有助于GDP继续回升。

伍超明也认为,随着疫苗研制与投入使用提速,叠加居民收入继续提高,预计服务业加快恢复趋势有望延续。

不过,付凌晖也强调,目前,服务业仍然在恢复过程中,部分服务性行业经营还是比较困难,比如航空业、国际旅游业、文化娱乐行业,由于限制性因素的影响,还是比较困难的。下阶段,要继续落实好“六稳”“六保”政策,继续助企纾困,坚实扩大国内需求,为服务业恢复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消费进一步修复还需付出巨大努力

除了工业和服务业,付凌晖认为,从这个月消费的数据来看,消费在跟进恢复,会对经济恢复的持续性有很好的带动。

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76亿元,同比增长4.3%,比9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68%。其中,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商品零售连续4个月正增长。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8个大类当中有17个实现了增长,其中有9个大类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如: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网上零售也在持续增加。

王静文指出,今年前期汽车消费一直表现较好,10月汽车消费已经实现了连续第四个月保持在11%以上的增长水平。与此同时,对比上月数据来看,10月份,除了汽车以外的其他消费增速也在加快,特别是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转正,较上月的下降2.9%明显改善。

“10月消费表现较好,除了消费环境进一步正常化之外,也跟失业率下降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有关。从就业数据来看,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9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与整体城镇调查失业率持平,本月数据改变了6-9月间持续高于后者的异常状态,意味着大城市的就业市场在加快修复。”王静文说。

付凌晖也谈到,就业形势继续改善,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国内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国内的消费环境是在改善的,大家的消费信心是在增强的。

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9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8%,与9月份持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9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7小时。

不过对于消费持续修复,付凌晖认为,现在外部的形势还是比较复杂,国际疫情还在蔓延,国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还比较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恢复还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伍超明表示,随着服务业加快修复和居民收入提高,预计消费增速继续加快无悬念,但疫情冲击严重且国内宏观对冲政策较为克制,居民收入整体改善力度有限,叠加房地产销售维持高位对消费的挤占效应犹存,消费回升高度仍不宜过度高估。

投资回升态势有望持续

前10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8%,比1-9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10月份环比增长3.22%。分领域看,三大主要领域,无论是房地产投资还是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都在回升。

伍超明指出,在疫情影响被基本对冲之后,基建和房地产等传统动能投资增速趋于稳定,对固定资产投资起到稳定托底的作用,而顺周期的制造业投资增速稳步回升,接棒基建和房地产,成为投资边际修复的重要力量。在外有压力、内有动力、改革提速的大背景下,疫后投资结构调整改善明显加快,如1-10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9个百分点。

付凌晖表示,10月份,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货物运输货运量加快,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状况在持续改善,企业用电增长也在加快、在改善,这说明经济运行的活跃度是在提升的。

从投资的先行指标来看,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速仍在加快,这个月同比增长14.9%。从资金保障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10月份同比增长6%,资金保障的状况也是不错的。

“投资的回升态势有望持续。”付凌晖说。

伍超明也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连续两个月正增长,10月累计同比增长1.8%,高于同期社零增速7.7个百分点,是经济向潜在增速回归的主要支撑因素。

而对于超预期表现的房地产投资,王静文认为,“345”融资规则正在发挥作用,1-10月土地购置面积累计降幅由-2.9%下降至-3.3%。10月70个大中城市中19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较上月增加4个;27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较上月增加7个,显示出房地产市场正在降温。

长期来看,付凌晖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潜力和空间都是巨大的。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地区差距、补齐民生社会领域的短板,也还需要很多投入。同时消费总量规模的扩大态势在延续,消费升级态势在持续,扩大国内需求是有空间和潜力的,特别是在养老、育幼、健康等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会否出现通缩有待观察

10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经于早前公布,一些市场人士表达了对经济出现通缩的担忧。

对此,付凌晖表示,价格数据不仅和经济运行联系比较紧密,和人民的生活联系也是比较大的。从今年来看,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了保价稳供的力度,从价格走势来看,从年初的5%左右的涨幅回落到10月份的0.5%,特别是食品价格的涨幅回落比较明显。这对于居民的基本生活是有好处的,对于民生来说是起到积极作用的。

付凌晖强调,本月居民消费价格降幅较大主要是受猪肉价格下降、基数效应和翘尾因素有关。可以看到,除食品价格以外,其他的价格形势是保持总体稳定的。因此,初步判断,价格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至于后期价格的走势,一方面有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后期随着双节的临近,一些食品需求的季节性因素可能会带动,同时国内的经济在回暖,对价格会有一定的拉动。

但是也要看到,价格走势还有一些下拉的因素,猪肉价格去年的基数在升高,再加上猪肉供给增加,有可能对价格走势产生一定的下拉。

同时,因为价格还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现在国际疫情二次冲击的上升,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不会造成输入性通缩的影响还需要观察。所以总的看,价格走势还需要进一步地观察。

后期中国外贸表现仍会好于全球整体

前10个月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了1.1%,好于全球贸易的增长状况。付凌晖认为,中国的进出口情况整体上好于预期,和今年外贸的形势有比较大的关系。防疫物资的需求在增加,在“宅经济”的带动下,相关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移动办公的设备出口明显增加。在全球供给中断的情况下,中国的国外订单在向国内转移,支持了出口增长。

对于市场比较关心的出口增速回落问题,付凌晖表示,从后期来看,尽管欧美一些国家面临疫情二次冲击的影响在上升,外贸的增长可能面临不确定性,但总的来看,中国疫情防控成果是比较明显的,企业复工复产、生产运行恢复保持较好状况,即便国际形势有不确定性,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仍然会好于全球整体的状况。

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目前的国际形势仍然比较复杂,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欧美一些国家疫情二次冲击的风险在上升,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蒙上了一层阴影。

付凌晖表示,从国内来看,经济还处在恢复进程中,一些行业和企业还比较困难,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巩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还需努力。

付凌晖指出,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效用还会再继续发挥,全年减税降费有望超过2.5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可能也会达到1.5万亿元以上。根据这些因素初步判断,四季度增长可能比二季度、三季度还会有进一步的加快。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恢复、实现全年的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条件。

王静文预期,四季度GDP增速有望回到5.5%左右,全年则会达到2.2%左右。

从其他机构的预测数据来看,也有不少机构预期四季度经济增速能够达到6%以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