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趋势 >

无证司机仍在马路狂奔,网约车监管漏洞谁来填补?

深圳一位网约车司机杨乐遇上了烦心事。杨乐在一个名为阳光出行的网约车平台接单,12月9日,他在送乘客的路上遇到了交通执法人员查网约车营运证件。杨乐有驾驶员证,但车辆运输证还没办下来,被罚款了一万元。

杨乐感到这笔钱罚的冤枉。11月27日,他换了一辆新车跑阳光出行,新车还没申请证件。平台并没有提示杨乐办理证件,杨乐有过跑网约车的经验,因此当天主动在阳光出行后台系统上申请办理。材料提交齐全后,平台提示让他等待。

没想到的是,罚款比证件先到了一步。他再次找到阳光出行客服申诉,但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答复。

阳光出行的运营方为北京假日阳光环球旅行社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0年,并于2017年11月获得网约车经营牌照。公司官网介绍,阳光出行已在近百座城市开通业务,提供70余种车型,上线超过10万名司机。

杨乐的经历暴露出阳光出行在司机合规方面的漏洞,没有持证的司机也能够在平台上接单。证券时报记者以深圳司机的身份致电阳光出行,客服表示在深圳没有双证(人证、车证)也可以接单,“如果被查到罚款的话,也是司机自己承担,平台不会受罚的。”

实际上,无证司机上路接单的现在在网约车行业屡禁不绝。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中小平台是合规问题的重灾区,头部平台滴滴也尚未完全清退无证司机,甚至在合规率表现上落后于其他头部平台。出台多年的网约车监管政策在落地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强监管后,无证接单仍未绝迹

2018年,多起滴滴司机危害乘客安全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也引来了一轮网约车行业强监管。

监管设置了网约车经营门槛,平台证、车证、人证是必备的营运资质。早在2016年,监管部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具备《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符合条件的网约车车辆具备《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约车司机具备《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办法》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无证司机将被处以10000-30000元罚款;同时,网约车平台提供无证车辆和司机服务,也会被罚款5000-30000元。此外,各个地方会制定当地的网约车监管细则。

然而,无证接单的现象并未绝迹,即使头部平台滴滴也仍存在纰漏。根据交通运输部披露的11月份网约车行业数据,滴滴出行当月双合规(即驾驶员、车辆均合规)完成订单率仅为32.3%,滴滴旗下新平台花小猪出行的合规率更低,当月双合规完成订单量为12%。这两个平台合规表现在8个当月接单量超过100万单的平台中位居倒数。

多位滴滴司机告诉记者,早期一些没有双证的司机仍没有完全清退。“之前还有黄牛专门做这方面业务,没有双证也可以帮你加入平台。”深圳滴滴司机张易称。

证券时报记者询问滴滴客服司机是否必须具备“双证”,对方并未给出明确答复,称注册阶段平台对“双证”没有要求,通过审核之后,要看客户端提示是否要求办证,“所在地政府要求的话就要办”。

不过,滴滴对无证司机施加了一定限制,据多位滴滴司机反应,无证司机在滴滴平台上分值更低,系统派单量很少。

头部平台尚且如此,尾部小平台合规情况更难以把握。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合规率数据都是网约车平台自己报送的,但仍有许多小平台长期未提供数据。上述披露公告同时列出了79个180天以上未传输数据的网约车平台,多为在三、四线城市运营的中小平台,前述阳光出行也在其列。

一位广州的网约车司机告诉记者,身边很多司机朋友没有申请营运资格,都在小平台上跑, “一年半载就会出现一些新平台,乱七八糟的,其中一些应该没有营运核验的流程。”

司机、平台缺乏合规动力,监管难题何解?

对于用私家车跑单的司机来说,办理车证意味着将车辆转为营运性质,这是一项不小的成本。营运车辆要求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或使用8年后必须报废,且保险费用比一般车辆高一倍,在二手车市场转卖也更容易贬值。

滴滴司机张易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在2018年4月买了一辆车,办齐各种配置花了20万元,每年要交7000元保险,现在去卖最多卖到10万元。“算上油费、保险和卖车折旧,我这三年跑车基本上没有赚到什么钱。”张易表示。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司机和车辆是占领市场的触角,它们也缺乏动力去严审资质。“一方面,网约车监管规则在低线城市落地需要一个过程,低线城市的经济、就业环境也与大城市不同;另一方面,网约车平台在下沉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很多小平台迫于竞争压力不会去做严格的合规。”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根据弗诺斯特沙利文调研数据,中国网约车市场在2014-2018年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8%。2018年后,行业发展趋于平稳,市场规模增速逐渐回落。但网约车平台在三、四线城市的步伐逐渐加快,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平台数量从2018年7月的49家,猛增至2020年10月的207家。

滴滴出行作为市场占有率近九成的头部平台,也在打着下沉市场的算盘。近期,主打“低价”的滴滴旗下平台花小猪上线运营,用补贴吸引了一批用户与司机。还有网约车司机告诉记者,12月15日收到了滴滴聚合特惠联盟在广州开城的消息。该联盟为滴滴聚合更多经济型的第三方平台,集中市面运力,同样剑指下沉市场。

张毅表示,对于网约车行业,乘客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资质监管有比没有好,2018年发生的两个血淋淋的案件不应该再重现。从严监管也并不意味着行业没钱赚,其中还有经营能力的因素,最终市场会做出选择。”

然而,下沉市场的网约车平台整体仍处于小而散的局面,分食市场或将引发更激烈的价格战,如何做好资质监管、保障乘客安全,仍是行业监管需要思考的问题。

上述交通运输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10月份是交通运输部第一次公开披露网约车行业数据,“我们也是想让社会公众了解到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目前有打算今后定期公布合规数据,这对平台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文中杨乐、张易为化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