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介绍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相关情况。
会后,闵行区、长宁区、青浦区、金山区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本区落实《总体方案》的举措,并接受记者集体采访。
集中采访现场
闵行:着力打造前湾地区
围绕进博会,闵行区持续加快建设虹桥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着力提升虹桥品汇品牌知名度。
据上海市闵行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吴斌介绍,目前,交易中心一期已开设7大类别展馆,共吸引来自 70个国家(地区)、1200个品牌、10000种进口商品入驻、销售,其中进博会相关品牌占近70%。通过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口的货物共计1800余批,货值超6亿元。二期项目计划10月底投入运营,加快打造亚太地区进口商品集散地,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同时,前湾地区作为虹桥商务区中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处待开发区域,具有上海主城区内难得的生态基底,为未来高品质的城市功能落地提供高质量保障。闵行区已从四个方面对前湾地区进行规划。
加快动迁腾地:南虹桥片区10平方公里集建区内的土地开发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已累计完成居民动迁2500余户,完成集体非居动迁百万平方米,国有土地企业动迁42家,腾地5000亩,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亿。目前南虹桥区域共计1万余亩土地需完成收储,已完成收储约3000亩,将为前湾发展预留出宝贵空间。
加快规划落地:为高标准打造虹桥城市副中心,邀请美、英、德、澳、港等不同地区6家国际一流知名设计团队,聚焦前湾重点开发区域开展国际方案征集和深化研究,以“五分水景五分城”为主题,打造以水为脉的生态城市、因水成景的个性化城市、向水而居的健康城市,实现“尚水前湾,虹桥主城”的发展愿景,全力塑造上海西部独具特色的核心地标和城市中心区风貌。
加快配套建设:对“十四五”前湾地区城市配套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规划道路、绿化、水系、公服配套项目共计543个,总投资约50亿元。目前已立项102个、竣工40个,前期研究114个。区域内交通骨干格局已基本完成,蓝绿空间得到有效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动迁房周边区域配套全面启动,居民生活便捷度进一步提升。
加快产业布局:主动对接国家交代给上海的三大重点发展产业任务,闵行结合区域优势,全力加快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一期投入资金约120亿元。目前,园区已引入1家医技门诊综合平台、10家国际国内医院项目、6家高端诊所及3家医技单位,未来预计医疗服务年产出可达60亿元以上。已引入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全球研发中心、云南白药上海国际中心、威高集团和康宁杰瑞。同时,积极把握在线新经济产业新动能机遇,依托北部的总部研发组团,积极争取市级在线经济试点区,打造虹桥前湾在线经济产业园。
长宁:发挥唯一中心城区核心节点优势
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中,长宁全域纳入北向拓展带,其中西部19.9平方公里纳入核心区范围。
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海市域范围内唯一的中心城区,长宁具有“一核两带”对内对外辐射的核心节点优势。
对接《总体方案》的发展目标,长宁提出,到2025年,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努力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节点和主要功能承载区,努力成为上海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心节点的重要平台、战略链接的重要枢纽。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节点和主要功能承载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枢纽门户。
据长宁区副区长翁华建介绍,长宁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相关工作,提出长宁版的“三个一批”。
一是拟提出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作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突破口。如依托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和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区,探索建立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争取设立国家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
二是拟提出一批较高水平的功能平台作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重要抓手。如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机构合作打造高水平金融科技功能平台,打造东方国信虹桥跨国企业(总部)科创园、苏河汇全球共享经济数字贸易中心、西郊国际金融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
三是拟提出一批高能级的项目作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临空12号地块、东虹桥人才公寓、宜家荟聚购物中心等重大项目。同时在外环线抬升背景下,研究构建“大运量轨道交通+中运量公交+低运量地面公交”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推动东虹桥地区形成“一主两支”局域线网络。
同时,长宁将聚焦“着力提升国际高端商务功能,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着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重要承载区;着力提升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提高综合交通服务水平;着力提升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强化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开放门户枢纽功能”四个主攻方向,推动“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强化创新策源能力、强化高端人才集聚、强化‘数字长宁’品牌优势、强化服务新发展格局功能”五方面重点举措,争取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和先发优势,推动《总体方案》相关政策举措在长宁先行先试。
下一步,长宁将继续秉承改革开放以来“用好虹桥优势”的发展思路和方针,打好“虹桥品牌”、放大“虹桥效应”。
青浦:五年内新增5家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
为贯彻落实日前发布的《总体方案》,青浦区将从三个方面着力推进。
第一,无缝衔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构建新时代青浦“一城两翼”发展格局。
青东地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更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定位,实施联动发展战略,高标准落实联动发展空间规划,聚焦五大发展策略实施12项行动计划。
青浦新城围绕“更高能级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重点打造“1+3”特色功能区,同时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青浦新城重点项目,共196项总投资5000亿元。
青西地区围绕“更具创新活力的世界级著名湖区”定位,聚焦“环淀山湖创新绿核”,充分发掘“蓝色珠链”生态价值,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特色金融、文旅康体等重点产业。
第二,全面对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方案,重点打造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八大枢纽”功能,即开放枢纽、创新枢纽、交通枢纽、物流枢纽、贸易枢纽、金融枢纽、信息枢纽、文化枢纽。
大力发展特色金融,进一步吸引总部型、骨干型、功能型、特色型金融机构和配套服务机构,力争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新增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5家。
发展绿色金融,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上海)金融产业园(目前集聚的基金规模已经达到千亿元),集聚绿色金融机构,争取长三角绿色金融服务平台落户、绿色产业发展子基金落地,努力打造国内首个跨区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第三,挂图作战推进“十四五”开局各项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时,青浦区副区长彭一浩表示, 2021年,青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力争达到8%;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600亿元;力争完成合同外资24亿美元,实到外资9亿美元;完成新增注册户数3万户,新增有效纳税户数1万户。
“十四五”时期,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力争2025年达到200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力争2025年达到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0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4%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形成4-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8-10个百亿级产业平台。
金山:聚焦四大项目建设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正式发布,给金山发展带来全所未有的机遇,为“十四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严格意义上讲,这也是金山区第一次‘正面接轨’国家战略。”金山区区委常委、副区张权权表示。
金山区将聚焦“杭州湾北岸高端产业集聚区、金山华东无人机空港、金山滨海专业会展中心、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示范区、公共卫生应急资源保障基地、金山—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等六个功能性平台和“南枫线、沪乍杭铁路、嘉青松金线、金山铁路西延伸”等四个重大项目。
接下来,金山区将积极谋划“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三个一批”相关工作,建设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的重要节点。
首先,金山区将丰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节点功能。在产业支撑功能方面,加快杭州湾北岸高端产业集聚区和金山—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建设。在国际会展功能方面,加快金山滨海专业会展中心建设在航空服务及配套功能方面,加快金山华东无人机空港建设。在公共服务功能方面,加快公共卫生应急资源保障基地和金山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示范区建设。
其次,金山区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进长三角区域轨道交通联动联通。以“两纵(嘉青松金线和金山铁路)两横(南枫线、沪乍杭铁路)”四个重大项目为重点推进轨道交通路网建设。
南北方向上,一是积极开展嘉青松金线规划方案研究,其中金山段线路长35.9km,金山区境内初步考虑串联朱泾镇、吕巷镇、廊下镇、张堰镇及金山滨海地区,区外联通嘉定、青浦、松江三区。二是加密金山铁路运营班次,提升公交化运营水平。在“十四五”期间,班次由每天37.5对提升至60对左右,承运人数日均由3万人次提升至5万人次,并争取与虹桥大枢纽的联通。同时,积极推动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项目建设(金山段约10km,最高设计时速160km),建成通车后将极大方便两地互通交流。
东西方向上,一是强化亭枫发展轴交通服务能力,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南枫线,金山段约36km,设计时速160km,串联枫泾、朱泾、亭林三镇。同时为将来联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临港自贸区做好基础准备。二是配合推动沪乍杭铁路建设规划方案研究,全线正线运营长度220.5km,客货两用,该线将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沿海大动脉。
此外,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上海虹桥示范项目总经理林颖向记者表示,我们将抓住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政策的出台机遇,打造具备商贸全产业链功能的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服务好进博会,努力成为商贸国家队。
为海外品牌、特别是海外中小企业解决“贸易端的最后1公里”难题,为进博会提供资源支持,全力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乃至长三角区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国际贸易促进平台。
“我们将不断提高贸易港平台能级,通过与驻华使领馆、海外商协会合作,加大高能级客商引进,进一步扩充国家馆数量、注重功能性提升力争到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前国家馆开业数量达到70个。” 林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