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批科创板新股密集上市,不少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斩获颇丰。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与7月22日首批上市的25家科创板公司相比,参与第二阶段26只新股申购的机构和配售对象数量明显增多,估值有所下降,基金经理也调低了对打新收益的预期。
参与主体增多
中签率下滑
前一段的“超级打新周”,公募参与科创板打新收获不小。Wind数据显示,第二阶段26只科创板新股,共有2358只权益类基金参与网下报价并最终获配。其中,建信精工制造指数增强、东吴多策略获配金额占净值的比例达到了4.04%和4.02%;东吴安享量化、泰康产业升级A、前海开源大海洋等62只权益类基金获配金额占净值的比例超过了3%,都在网下打新中斩获不小。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投研总监向记者透露,已有51家科创板新股完成网下询价,其所在公司打中了首批25只中的22只,第二阶段26只打中了21只,累计获配43只。
北京一位绩优混合基金经理透露,他管理的基金在第二阶段获配科创板新股23只,获配金额约450万元,占基金净值的1.5%左右。未来新股上市预计会给基金带来不错的超额收益。
谈及近期科创板网下打新的变化,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从科创板新股申购投资者数量和配售对象数量来看,第二批科创板新股比首批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投研总监告诉记者,打新的参与产品数量明显增多,第一阶段打新有一两千只产品参与,现在则有四千多只。这当中有些是迷你基金,通过持续营销达到6000万市值的打新门槛。还有不少私募机构,看到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的赚钱效应,纷纷加入网下申购的行列,导致参与科创板网下打新的产品和参与主体都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华南一位科技类基金经理也表示,目前打新感受到参与市场的投资者在明显增多,市场仍保持较高的热度,这也令打新的中签率不断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日,第二批26家科创板新股平均参与的投资者数量为348家,比第一批增加了46.56%;配售对象数量也从此前的平均2157个增加到4008个,增幅达到85.82%。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多,科创板新股的中签率也从首批的平均0.59%。降至第二批的0.46%。。
上述投研总监表示,为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报价水平,他所在的公募与合作券商组建了专门的新股报价小组,小组根据最新网下报价趋势和历史数据,结合上市公司路演情况,分析研究科创板公司质地和公司信息,将新股报价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做。“考虑到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的溢价,这些工作还是值得的。”上述投研总监说。
基金降低打新收益预期
随着市场参与主体和配售对象大增,打新报价的区间也在继续收窄,网下报价和获配的难度加大。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投研总监向记者透露,目前市场报价更为趋同,除了看公司基本面,还要有更好的报价技巧。据介绍,原来他所在公募为TMT、计算机、芯片等细分行业会给出较高估值报价,机械行业报价会低一些,但目前市场博弈更为激烈。“从科创板新股网下报价看,节奏变化比较快,市场对估值的分位数整体在调低,报价的范围更窄。刚开始我们没能适应市场节奏,有几只产品报价过高,属于前10%价位就被高价剔除了,有4个产品无缘中签。”
据这位投研总监观察,科创板网下打新正处于均值回归阶段,从市场反馈看,报价给到的估值约处于70分位,基本面因素的考量正在弱化。
华南一位科技类基金经理表示,从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的表现看,首批上市企业涨幅过高,面临回调压力。近期新股上市打开涨停板的时间提前,机构对科创板打新的收益预期也在下降,一级市场的报价和估值水平也随之面临压力。
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以来,开始网下发行的17只科创板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4.59倍,对应的平均行业PE为39.35倍,发行溢价为38.72%,这一溢价水平已经比首批25家企业63.72%的发行溢价回落了25个百分点。
从行业板块来看,第二阶段发行上市的4家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科创板公司平均发行溢价为34.41%,比首批上市的9家同类企业平均估值回落32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也从首批8家企业82.24%的平均估值回落到最新4家公司的平均49.94%的估值水平,都呈现了大幅降温的势头。
在这种情况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仍将保持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的“首日卖出策略”。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投研总监称,可以看到新股收益率越来越低,部分新股上市打开涨停板时间越来越早,他所在机构也会随之降低收益预期,并采取“首日卖出”的投资策略。
“我们还是会根据上市后估值的变化及时锁定投资收益。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一般当天会获得2倍的涨幅,现在涨幅在1~1.5倍之间就很满意了。”该投研总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