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剧烈波动,往往起于恐慌。
如今,无论是市场的参与者,还是疫区病患或者普通民众,皆有恐慌情绪。券商中国在此要呼吁的是,不必担心,不要恐慌,不要被负面情绪或信息困扰。人这辈子总是要经历一些大事的,除了相信组织,做好自我防护,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实为最重要之事。
理性地看待此次疫情,并由此来分析A股市场接下来的走势,不可否认,由于恐慌情绪主导,市场来一波调整似成必然。然而,跌幅会有多大?跌势会有多猛?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当下是否跟17年前的SARS相似和不同究竟有哪些?
而在开盘前,证监会两度喊话。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疫情对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不会改变中长期走势。对于开市后A股市场可能出现的异动,有关部门将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底线思维,出台和研究对冲工具,缓解市场恐慌情绪。
央行更是提前“剧透”,2月3日将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
中信证券表示,疫情对一季度宏观经济产生冲击将大于非典时期,预计二季度经济会逐步恢复,对全年经济不必过度悲观。疫情导致的短期调整幅度预计小于外围市场春节期间跌幅,节奏上急速挖坑、缓慢磨底,快速调整大概率在一周内就结束。2月份将成为“小康牛”途中的“黄金坑”,为全年最佳的配置时点,随着二季度经济逐步回归正轨,“小康牛”大概率在“两会”前后正式开启,配置上短期交易和长线配置机会并存。
外围暴跌多少会影响A股开盘
A股下周会跌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会跟接近外围市场近期的跌幅。
近两周,恒生指数杀跌超过9%,最近一周杀跌达5.86%,国企指数最近一周杀跌7.28%,港股最近7个交易日蒸发近3万亿港元市值。
A50期指近两周跌去近11%,春节期间的跌幅则近8%。
由于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已经大幅下调,因此对照A50和恒生国企指数的走势,A股市场周一开盘杀跌概率较大,这将是第一波冲击。
除了中国资产受到冲击之外,海外主要市场表现也并不如人意,美股1日收盘也出现了大跌。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大跌并不是对疫情严重程度的反应,反而应该是在反应A股市场开盘的不确定性。因为A股与外界的联动在过去一年中显得更为紧密,A股大跌也必然会冲击到外围市场。因此,美股等大跌应该是在提前反应这种预期。
至于A股市场会不会出现流动性危机,这种可能性并不会太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此前已经表示,央行将会在金融市场开市之后,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2月2日,央行更是提前“剧透”,2月3日将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
同日,证监会也二度发声:疫情对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不会改变中长期走势。对于开市后A股市场可能出现的异动,有关部门将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底线思维,出台和研究对冲工具,缓解市场恐慌情绪。
A股最终跌幅取决于四点
那么,A股最终会以何种方式杀跌,终极跌幅会否将市场拖入到长熊当中呢?从近期各大研报来看,似乎这种担心并未出现。分析人士认为,A股最终的跌幅应该取决于四个方面:
一是疫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确诊病例在增加外,还是出现了两个较好的消息:
一是治愈病例首次超过死亡病例。据卫健委网站最新数据,2月1日0—24时,新增死亡病例45例(湖北省45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85例(湖北省49例)。
二是出现了几种疗效显著的药物,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在使用一种抗病毒新药伦地西韦(Remdesivir)后,症状迅速改善。该药为吉利德公司在研药物,北京时间2月1日,吉利德科学全球首席医疗官Merdad Parsey博士代表公司发布声明,公司正与全球卫生机构密切合作,提供在研药物Remdesivir(瑞德西韦)用于试验性治疗,以支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暴发。
此外,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表示,非典病毒、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有一个和艾滋病毒相似的蛋白酶靶点,所以目前讨论比较多和可靠性较高的两类已知药物,一个就是针对艾滋病病毒HIV蛋白酶的抑制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而另一个则是针对埃博拉病毒的一款新型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治愈者的增加,确诊人数出现拐点,市场也会迎来反弹的机会。
二是取决于政策。随着疫情的扩散,各地实施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这些对一季度的经济冲击已然形成。如何来对冲这种冲击,可能需要宏观政策上发力。目前,已经有多位经济专业人士发声,要尽快降准降息,以应对经济形势出现重大滑坡。若这些政策能够出现,市场的跌幅和跌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三是取决于估值。在一个恐慌性事件爆发的时候,情绪必然会引发巨大抛盘。在这种情况之下,若跟着情绪走,也会很被动。此时,估值才是最重要的变量。
据中金公司数据,当前沪深300前向市盈率10.3x,前向市净率1.2x,略高于2019年年初时低点(8.6x和1.0x),但低于历史均值(12.7x和1.9x)。非金融部分前向市盈率14.0x,前向市净率1.7x。外资持股比例前100的A股公司目前前向市盈率为21.9x,估值略高于历史均值(17x)。MSCI中国除A股指数前向市盈率10.3x,处于历史均值向下0.5倍标准差附近,前向市净率1.4x,处于历史均值向下0.7倍标准差附近。恒生指数的前向市盈率和前向市净率已经达到历史均值向下一倍标准差的位置(目前前向市盈率/市净率为9.9x/1.1x,历史均值为11.9x/1.5x,向下一倍标准差为9.8x/1.1x)。
四是取决于外资的态度。外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市场的风向标,节前外资大举流出,其中节前最后一天单日净流出创历史第二高。随着节后A股市场大幅波动,外资是否能出现大举净流入的现象,值得关注。若外资能够持续净流入,则市场会逐步稳定下来。
当下与17年前有六大不同
目前,几乎所有的研究报告都是拿当下与17年前相比。但世事变迁,当下与17年前的那场SARS相比,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
首先,从周期的角度来看,2002年底至2003年初,全球经济刚刚从网络泡沫周期中爬出来,处在大宗商品周期的一个起点上(这里面有中国因素);而当下则处于一个新的技术周期(5G、万物互联、电动车)的起点。就对经济良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而言,此技术周期自然要强过大宗商品周期。这是市场最大的依仗。
其次,从全球主要市场所处的位置来看,2002年底至2003年初,全球主要市场普遍处于一个相对低位,特别是美国市场,经过网络泡沫的洗礼之后,尚未有太好的表现,纳斯达克更是刚刚见底。可以说,当时全球主要股市的风险并不大。
现在却与当时不同,美欧股市皆已创历史新高,美股尤其强劲。股票位置高,风险也会相对比较高。
第三是全球经济环境和趋势并不相同。2002年底至2003年初,经济全球化正当盛时,且中国刚刚加入世界组织不久,经济发展刚刚步入快车道,后劲十足。后来,也正因为中国因素的存在,才迎来大宗商品周期。当下的环境则与那时有了较大差别: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逆流,中国经济则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世界面临的变数加大。
第四,从信息传播的速度来看,当下无论是传播的速度还是广度,都要远大于17年前。这样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会放大民众的恐慌情绪;好处是,信息来得快,可能去的也快。这样会加大市场的波动。市场上一分钟可能会因为一个药物出现的信息而快速反弹,也可能在下一分种因为一个确诊案例细节而杀跌。
第五,从市场的本身发展来看,当年的市场并不如现在成熟,规模和体量也不在一个等级。此外,从改革的进程来看,2002年底至2003年初的市场,改革尚未铺开。而当下,自去年9月,证监会发布深改12条之后,各项工作都在推进当中,市场改革在向在充满希望的方向发展。
第六,从市场的预期来看,当下市场普遍预期,这一轮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要超过17年前的SRAS。这是A股经历第一波情绪冲击之后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最终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没有预期的大,市场必将会大举反弹。若最终对经济的影响超出预期,则可能出现阴跌行情。
不过,无论结果怎样,最终都会去。巴菲特也说过,由于非致命的意外事件导致的股价暴跌,正是买入的良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暴跌可能无法避免,但优质个股的买入良机也在出现。疫情终会过去,世界最终属于乐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