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智
5月11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宏观政策课题组发布《疫后中国经济重启的一揽子政策建议》,建议采取“双层”消费激励方案,发放规模为9000亿元的现金券和消费券。
首先,针对低收入群体和湖北就业人口全体发放1000元现金券(即政府补贴比例100%的消费券)。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发放总额为5000亿元的消费券。
在《建议》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宏观政策课题组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直接冲击实体经济,造成全球经济社会层面上的巨大灾难。虽然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重启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面,但是正如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所显示,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秩序的外生冲击百年一遇,已经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较于复杂局面下的疫后经济重建目标及较长期将面临的下行压力,显得力度偏弱且碎片化,政策目标明确度不高。1929年大萧条因政策力度不够而迁延日久,就是历史给予人们的教训。经济疲软的惯性会使得后期经济下行的压力更大,问题更难解决。当前必须下更大决心、以更强的推动力,出台力度更大的经济复苏和重建方案,使得经济重获活力。
北大光华建议
给低收入者发1000优惠券
近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多次组织学院教授就疫后中国经济重启建言献策,根据疫情影响性质以及中国经济核心逻辑的变化,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建议。基金君对《建议》中的主要内容做了以下提炼。
推出以财政政策为统领、规模为4.88万亿的一揽子政策组合,建立专门预算和专门账户,加强国家层面统筹和监督;
发放规模为9000亿元现金券和消费券。对低收入群体和疫区民众发放现金券,政策目标是纾困;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发放数字消费券以提振消费;
建立“中小微企业稳定基金”(1.5万亿)和“出口企业稳定基金”(0.5万亿),直接以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和出口企业;
加大新基建投资(3000亿);加快基础设施REITs试点和配套制度建设;加大关键领域的有效投资,含公共卫生建设(1万亿)、老旧小区改造(2600亿)、租赁住房(4000亿)等;
建议以适当提升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专项债规模、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提供一揽子政策的资金支持。
一、加强政策统筹力度,出台一揽子宏观政策组合;建立“经济复苏重建”特别预算制度和专门账户,加强事前监督和事后审计
疫情下,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陆续出台,同时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其他减负纾困政策。但由于政策出台碎片化、政策目标明确度不高、落实情况参差不齐,再加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等原因,目前实体经济,尤其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和出口部分,仍然普遍感觉规模和力度不够大。为确保政策对中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就业、出口部门等的支持能够落到实处并取得效果,课题组建议加强国家层面政策统筹力度,推出一揽子以财政政策为统领的政策组合,明确支持的规模和重点领域。同时,建立专门的预算制度和专门账户对资金的来源和用途进行统筹、监督和审计,增强政策公信力和透明性,让政策真正起到作用。
二、以“双层”消费激励为特征的消费券建议
课题组认为在短期内扶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方面,提振消费要比投资的效果更好、更直接,大规模的消费券发放可作为财政政策选项。消费券多在经济急速下滑时采用,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居民消费,消费增加带动企业生产,生产增加提供就业岗位,就业促进消费,整个过程不仅良性循环且具有乘数效应。因此,建议采取“双层”消费激励方案,对低收入群体和疫区民众发放现金券;同时全国范围实施大规模消费券发放。该方案规模为9000亿元。
其中,针对低收入群体和湖北就业人口全体发放1000元现金券(即政府补贴比例100%的消费券),另外,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发放总额为5000亿元的消费券,由国家统筹规模和央地资金划拨,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探索“一城一策”。
三、通过“中小微企业稳定基金”为广大市场主体纾困
建议成立“中小微企业稳定基金”,规模为1.5万亿,由财政主导,给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性信贷。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夯实民生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是统筹推进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而贡献了80%以上城镇就业的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稳就业和保民生这两项重大问题紧密相关。同时,在具体操作上课题组也给出建议。
四、通过“出口企业稳定基金”,保产业链和制造业
建议成立“出口企业稳定基金”,支持出口部门,维护产业链布局,规模为5000亿。着眼于出口部门的短期困难,同时考虑到出口部门长期对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课题组建议财政政策优先考虑支持出口部门,保市场主体。此外,对于出口部门相对集中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帮助企业分担部分员工工资成本。
五、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充分释放流动性
建议更加明确货币政策在疫情下经济重启中的定位。货币政策应进一步配合财政政策,为经济复苏反弹提供充裕的流动性,同时适时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从而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加强贷款用途监管,保证流动性的有效利用,防止资金空转和脱实向虚。
六、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REITs融资试点
建议加大新基建投资,2020年新基建规模为3155亿左右。同时,建议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募REITs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在重点地域、重点行业和具有较高收益率的优质资产上的试点步伐并积极出台税收支持政策。
七、加大关键领域的有效投资
加大关键领域的有效投资可以为疫情下经济复苏注入动能,包括扩大在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投资,规模1万亿;老旧小区、住房租赁、保障性住房及中心城市/都市圈基础建设投资,规模6600亿。
八、一揽子政策的资金保障
疫情下经济重启一揽子政策规模为4.88万亿,为确保政策落地,课题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供积极的资金保障。加大专项债发行力度,建议2020年扩大专项债发行至3.5万亿元,较去年增加约1.4万亿左右;发行特别国债,建议在不引起通胀和房价大幅上涨的前提下适时发行2万亿特别国债;提高赤字率;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结余;基础设施REITs融资;适当划转上市国有企业股权。
全国累计发放消费券190亿元
在疫情影响下,政府为缓解市民经济压力,刺激消费回暖,南京、杭州、深圳等地率先发放各类电子消费券,随后,河北、广西、江西、福建等地相继跟进。近日,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公开表示,据初步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超过190亿元消费券,实现了聚焦人气、增强信心、提振消费的目标。
有数据显示,仅五一小长假期间,支付宝消费券就直接拉动消费近50亿元。其中,杭州消费券五一假期核销金额超过600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金额超过10亿元,杠杆撬动比例超过1:15。
与此同时,对于消费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北大光华课题组在《建议》中表示,在与蚂蚁金服的联合研究分析3月27日和4月3日杭州市政府通过支付宝平台发放的350万套、总价值2.5亿元的消费券的实施效果后发现,消费券的实施对疫后拉动消费有积极的正面作用。1元钱的财政补贴能带动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消费券面额越大,拉动效应越强,拉动效果不会导致未来消费的下滑;对不同行业和人群的消费刺激效果没有受到“数字鸿沟”的影响。
同时,通过对消费券在广西全境实施效果的比较研究中发现,消费券对消费的提振作用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同样显著,带来的乘数效应甚至更大。推出灵活、符合民众心理、对民众行为能形成巧妙“助推”(behavioral nudge)作用的数字消费券,可以用相对较低的财政支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企业纷纷发放消费券
助力经济复苏
在消费券的发放方面,除了政府在行动以外,各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
5月1日,拼多多65万张“五五购物节”大额消费券开启发放,作为上海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本次“五五购物节”期间,拼多多将投入至少25亿元现金和消费券,来支持“五五购物节”的举办;4月30日,滴滴出行介绍,陆续加入各地消费券派送计划,首期将派发总额超过1亿元的出行优惠礼包;4月28日,为了响应广药集团的扶贫攻坚战略,王老吉面向社会发放了高达2亿元的刺柠吉扶贫消费券,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继续带动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除此之外,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也“出手”,陆续推出消费券相关活动。
图片来自:银河证券
对于各地政府及企业纷纷发放消费券及其带来的结构性影响,中信建投研究团队表示,多地政府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相比于直接发放现金,消费券有使用期限,具备强制消费、避免储蓄的特点,因而收效快、指向性强。消费券可视为财政政策一种,最终效果取决于乘数效应(正向放大)与对原有消费的挤出替代(用消费券替代原本计划的支出,从而没有对消费产生额外的拉动作用)。
同时,中信建投指出,本轮多地发放消费券预计短期促进效果明显,长期更应关注收入对于消费的决定作用。同时,本轮消费券最大意义—加速消费者信心回归,保证线下商户经营微观环境与个体就业,维持居民收入—消费链条。未来可以重点关注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