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 >

上市首日市值超千亿!AI芯片第一股来了,85后创始人身家超300亿

万众瞩目, 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今日登陆科创板,发行价64.39元/股,开盘后股价飙升到295元/股,大涨358%,市值冲破1000亿元。最终寒武纪以212.40元的股价收盘,市值为849.81亿元。

寒武纪从创立到IPO用了不到五年时间,比同期申请IPO的AI公司都要短。创始人陈天石出生于1985年,16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少年班,毕业后曾担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并于2016年创办寒武纪。

随着寒武纪成功上市,85后陈天石个人财富水涨船高。招股书披露,陈天石作为实控人,持有寒武纪约1.2亿股股份,持股比例高达33.19%。按照开盘1000亿的市值计算,陈天石持股对应的市值超300亿元。

独角兽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创投资金的支持,寒武纪一路走来,背后明星机构云集,从创立至今,寒武纪已经成功融资5轮,累计融资金额超45亿元。其中,联想创投从2017年开始,连续投了寒武纪的A轮、B轮和B+轮。上市前期,联想创投又参与了战略配售,是仅有的参与了寒武纪四轮融资的投资机构。

“天才”85后创业者

在江西南昌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父亲是电力工程师,母亲是历史老师,家里有两个孩子,哥哥陈云霁,弟弟陈天石。

哥哥陈云霁1983年出生,14 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02年,19岁的陈云霁进了中科院计算所硕博连读,成为当时国产芯片“龙芯”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24 岁便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弟弟陈天石比陈云霁小两岁,几乎是沿着哥哥的脚步从中科大少年班追到了中科院计算所。

陈云霁主攻芯片研究,陈天石聚焦人工智能。2008年,哥俩遵从内心的选择,决定联手做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在2016年3月,陈云霁、陈天石合伙创立了寒武纪公司,至于为什么叫寒武纪,历史书上有记载,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被称作“寒武纪”的时代,大量无脊椎动物在短时间内出现“生命大爆发”。兄弟俩干脆把自己研发人工智能处理器命名为“寒武纪”,意喻着人工智能即将迎来大爆发的时代。

在一次采访中,陈云霁透露,“我的性格比较大胆,原意去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而陈天石就比较小心谨慎。”

“很多成功的公司,都是两个人共同建立的,例如苹果、微软、惠普、谷歌等等。因为一个人要拥有所有全面的素质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些成功需要的素质是截然相反的。”陈云霁坦言,由于性格截然不同,加上关系特别亲近,两人的争吵往往直白到能令他们“直面惨淡的人生”。而争执过后最终所做出的决定,往往就是既能规避掉风险,也有一定开创性的最佳选择。“如果我们创业能够成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陈云霁说。

寒武纪成立后研发出了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改变了中国芯片领域长期空白落后的历史,正值人工智能产品应用爆发,当年就拿到了上亿元的订单。

2017年9月初,华为在德国IFA展上重磅发布了全球首款麒麟970,虽然没有公开宣布,但其背后的AI芯片搭载了寒武纪的嵌入式IP,集成了寒武纪的NPU(寒武纪 1A 处理器)作为神经网络专用处理单元,同时采用异构计算架构,最高可达到传统处理器25倍速度,50倍能效,足以让很多无法在移动端使用的机器学习应用走向工程化和实用化。麒麟970 也成为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处理器,成为了AI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至今仍未盈利

自2016年3月成立以来,寒武纪先后推出了用于终端场景的寒武纪 1A、寒武纪 1H、寒武纪 1M 系列芯片、基于思元 100 和思元 270 芯片的云端智能加速卡系列产品以及基于思元220芯片的边缘智能加速卡。目前产品体系其实已覆盖云端、边缘端的智能芯片及其加速卡、终端智能处理器 IP,快速完成了云、边、端三大场景的布局。

招股书提到,寒武纪 1A、寒武纪 1H 分别应用于 “某” 全球知名中国科技企业的旗舰智能手机芯片中,已集成于超过 1 亿台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中,根据此前的诸多公开信息,这家 “某” 企业显然是华为,华为曾在旗下手机处理器麒麟 970、麒麟980上集成寒武纪的 NPU IP,不过后来开始转向采用自研的“达芬奇架构”。

独角兽的营收情况如何?2017年、2018年、2019年其营收分别为784万、1.17亿、4.4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的净亏损分别为3.8亿元、4104万元、11.78亿元。2020年一季度,寒武纪营收115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91%,公司称主要系从华为海思取得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较大,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的营业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寒武纪预计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8200万元至8600万元,预计同比下降约12.24%至16.32%。

另外,2020年一季度寒武纪净利润亏损1.08亿元,并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2.3亿元至-2.1亿元,其亏损主要原因均为公司研发投入大幅增加。

根据招股书,截至2019年底,寒武纪拥有研发人员680人,占员工总人数的79.25%。除强大的科研团队,寒武纪首席技术官梁军出身华为,曾就职于华为海思半导体公司。

从2017年到2019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986.19万元、24011.18万元和54304.54万元,其中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80.73%、205.18%和122.32%,连续三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00%。

背后VC/PE云集

5G、物联网等创新科技驱动下的智能互联网的发展,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根据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数据,2013 年至 2018 年期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9.3%,2019 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总收入为 3304 亿美元,不过受贸易摩擦影响,较 2018 年度下降了 16.0%。

但技术上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有分析认为,接下来的 5G 商用也势必会带动各种数据暴涨,服务类型扩大,终端、云端持续智能化升级等。如果寒武纪能在技术上保持优势,前景仍值得期待。

自公司2016年创立以来,寒武纪已获得5轮融资,募集资金超过45亿元。背后VC/PE阵容豪华,投资方包括元禾原点、阿里创投、联想创投、科大讯飞、国风投、招银国际、中金资本、国科投资、越秀产业基金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和知名投资机构。

联想创投在2017年早期就接触到了寒武纪这个项目,但在初次投资时,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总裁贺志强和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合伙人宋春雨都有几点疑虑:

1、面对海外已经非常成熟的英伟达、英特尔等公司,寒武纪的团队是否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实现竞争优势;2、从中科院孵化出来的团队,是否具备经营企业的能力,是否有商业运作的头脑;贺志强坚持一定要充分DD(尽调),反复讨论。

贺志强专门邀请寒武纪董事长、CEO陈天石到联想多次深聊。聊的不是科技,就是看这他是不是“书呆子”,确定他是不是“社会人”,是不是有极客精神,会不会市场化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把科技落地,在产业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宋春雨每次去找陈天石,发现他不是去见客户,就是在去见客户的路上,非常的客户导向,真正从客户真实需求的角度反推科技研发,对于研究人员办企业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素质。

贺志强感慨,“每一轮时都能看到寒武纪巨大的进步。在A轮时,寒武纪还‘只有一点IP的生意’。但到了B+轮,寒武纪已经形成了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和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三条业务线,研发出中国第一款云端芯片思元100(MLU100),云端第二代270,边缘芯片220等核心产品,并在珠海横琴布局了系统级的产品,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成立仅仅四年的公司。”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