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财经》和《财经智库》承办的“2020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资管新规落地后,行业转型规范取得显著成效。基于当下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资管行业可以发挥更多作用。所以,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资管行业转型升级,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助力。
范一飞认为:“近年来刚性兑付、多层嵌套、资金池运作和非标投资等资管乱象,不仅使得资管机构异化为信用中介,资管行业偏离了直接融资本源,而且放大了宏观杠杆,扰乱了金融秩序,如果没有当时的及时处理,在疫情冲击下防范金融风险的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
继续推进资管行业转型升级
基于上述内容,范一飞表示,继续推进资管行业转型升级,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助力。他具体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坚守防范化解风险的初心,持之以恒推进整改转型。规范资管行业、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一役。7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决定优化调整过渡期安排,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这次过渡期延长,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做出的政策安排,不涉及资管业务监管标准的变动和调整。金融机构是资管业务转型升级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部署,在新的过渡期政策下,立足自身实际,主动完善整改计划,尽早完成整改任务,巩固防风险成果。同时,资管行业要继续坚持回归本源,强化风险意识,有序落实破刚兑、去通道、限嵌套等监管要求,加快新产品拓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二是推进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相结合,提高监管有效性。资管新规明确了资管业务是持牌业务,无牌照不得经营,但在实践中仍有部分机构“无证驾驶”。以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为例,据统计,我国有超过5000家财富管理公司,主营业务是代销基金等金融产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无牌销售保险、公募基金及设立资金池等问题,给金融稳定带来严重威胁。对此,一方面,要以对业务的实质性监管为核心,坚持审慎监管,严格市场准入,财富管理公司从事相应销售业务必须向金融管理部门申请牌照。另一方面,借鉴国际经验,以保护投资者权益为出发点,加强行为监管,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完善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前瞻性,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公平竞争。三是塑造信义文化和专业精神,培育良好的行业风气。资管业务的本质是信托关系基础上的“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忠实和专业,是资管机构的两大基因。第一,资管机构应当忠实为客户服务,为此,要坚守信义义务,在发行、销售、管理等各环节自觉践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管理人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合规意识和风险管理,严格防范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杜绝欺诈和损害客户利益。第二,资管机构应当提供专业化服务,为此,要切实提高专业能力,全方位把握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研发符合财富管理需要的产品,从依靠牌照和渠道,提升为依赖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资产发掘能力,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真正形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行业风气。四是构建合作共赢的资管生态体系,促进国内国际资金双循环。一方面,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资管机构的信息化服务能力,注重发挥不同类型资管机构的禀赋优势,强化合作和协同,构建资产多元、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资管行业生态体系。另一方面,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资管行业增加权益性资产和另类资产配置,坚持长期投资理念,适当拉长考核周期。加快推进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加大养老型资管产品创新,培育和发展长期资金,为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同时,落实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措施,通过竞争促进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繁荣,推动形成以国内资金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资金循环双促进的新格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