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 >

灵魂拷问!爆款百亿基金猛增,基金经理能管好业绩么?最新解读来了

开年基金迎来千亿成立规模

基金经理喊出“2021不是躺赢的一年”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2021年A股开门红,基金发行市场上百亿爆款基金层出不穷。一月的第一个星期,已宣布成立或提前结束募集的权益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00亿,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又涨了一圈。

市场火爆,有基金经理冷静喊出“2021年不是躺赢的一年,更需要比拼投资实力”。也有投资人士强调“降低预期”,投资者布局还需要理性投资、长期投资。

成立新基金超千亿

百亿基金不断涌现

市场走强,基金热度提高,登上热搜,新基金发行的火爆让不少业内人士都感到意外。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月9日,新年已经成立19只新基金,合计发行规模904.35亿元,平均发行规模为47.6亿元。

若算上已宣布提前结束募集未发成立公告的基金,如兴证全球、广发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按照这些基金募集上限计算),新基金募集规模已超过1100亿。

从基金类型来看,已经成立的混合型和股票型产品合计募集规模达到861亿元;算上已经结束募集的产品,权益基金的成立规模也超过千亿。同时,已经成立的百亿基金超过5只,均为主动权益类基金。

2021年爆款不断,体现的是“炒股不如基金”理念深入人心,投资者真金白银追捧优秀基金经理。深圳一位基金销售人士表示,近期新基金发行市场火爆,一方面是和A股市场走好、渠道开门红动力足有关,而最核心的还是优秀投资人才仍然稀缺,渠道不遗余力推荐、投资者追捧,而信息交流的频繁更加剧了这一现象。

本周,新基金发行市场继续上演“超级周”,多位具备市场号召力的知名基金经理将推出新基金。热浪还将继续,可能继续推高基金规模,知名基金经理个个人管理规模也要进一步提高。

2021年不能“躺赢”

要降低收益率预期

基金发行热潮的背后,行业内一直不乏理性的观点。“2021年不是躺赢的一年,而是会更加辛苦。贝塔的作用越来越小,个股的阿尔法在基金收益里会有显著权重,要看各家公司投研实力的真正比拼。”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基金基金经理李晓星直言。

“展望2021年,总结起来就两句话:聚焦比较优势,回避‘犀牛’风险。股市总体风险可控,系统性投资机会不大,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基金组合的收益率更多来自于相对指数的超额回报。”李晓星说。

博时基金表示,经过两年的大幅上涨,估值提升速度跑在了盈利增长速度的前面。权益资产全面趋势性上涨的概率减小,投资者需要适当降低收益率预期,注重结构性机会的把握。

泓德基金研究总监秦毅认为,目前市场处于 2019年 1 月开始的结构性行情的中部位置,一季度以及未来或仍将持续以上行情。过去两年,指数与基金均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正收益,这当中既包含了公司业绩增长,也包括了估值的扩张。历史规律表明,估值扩张带来的收益增长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两年。对于未来的市场,要做好估值收缩的准备。在此预期下,需要做的是通过深度研究、寻找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板块,利用业绩增长对冲估值收缩带来的损失,使得投资组合平均收益率超过估值收缩的幅度,实现基金净值增长,获取超额收益。

“未来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局部军事摩擦、新冠病毒变异等。不确定性中最确定的仍然是寻找最优秀的公司,在市场大幅调整之后,这些公司能够通过业绩增长让股价在短时间内恢复,并在后续持续创新高。”秦毅说。

看好科技、消费等领域

谈及一季度的投资机会,科技、消费、顺周期等赛道被广泛看好。

李晓星表示,从投资机会来看,在消费和科技领域,中国相对其他国家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也是要聚焦的重点方向。科技赛道中看好电动车、光伏、智能终端、软件应用和传媒内容。消费赛道中看好可选消费、乳制品和医药。

“消费基本面没有问题,景气度还在向上,但估值不可否认已处于历史高位。从科技赛道来看,产业自主是国家安全重要的一部分,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同时估值处于历史低位,2021年的业绩增速也会不错,相对更看好科技股。”李晓星说。

“股票市场春季躁动行情或将启动,行业配置层面坚持顺周期品种,包括金融、周期成长、可选消费的核心资产。”国泰基金相关投研人士表示,

金融板块前期表现落后,随着经济上行与地产数据的修复,将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周期板块阶段性表现会占优,结构上将从地产基建转向出口,预计回升到明年上半年的水平;重点关注有色、化工、机械等细分板块。消费板块重点关注可选消费,例如白酒、竣工产业链。新能源车、军工板块属于景气向上阶段,受益于景气向上与十四五的催化。

博时基金表示,顺周期中复苏弹性较大的化工、有色,竞争结构好需求不错的白酒、白电,中游制造基本面和政策支撑的高端制造、军工;结构升级中的新能源产业链、智能汽车、科技中的半导体、云计算、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等都有机会。投资者还可以关注港股科技互联网类中概股回归、有估值优势和安全边际的周期股金融股的投资机会。

百亿基金或趋常态化公募主动管理能力受“大考”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2020年权益类基金业绩出色规模大涨,今年开市仅5个交易日,就又诞生了6只认购规模超百亿的权益基金,银华、广发、前海开源、富国、景顺长城等多家公募旗下基金受到资金追捧“一日售罄”。

多位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的基金公司和从业人士表示,在居民理财需求增强、基金业绩释放的大环境下,头部基金经理受资金追捧的现象或将常态化,百亿基金也会频频出现。然而,管理规模陡增对产品的投资管理和超额业绩都会产生影响,基金公司仍需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吸收优秀投资人才,力争实现规模和业绩的良性循环。

居民理财需求猛增

百亿权益类基金频现市场

多位基金业机构和人士表示,居民资产配置转向权益市场,公募投资业绩优异,以及头部基金经理相对稀缺,都导致百亿体量的权益类基金不断出现。

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晓星表示,百亿基金增多的主要原因还是基金的历史表现优异,赚钱效应较好。同时,在机构化时代,“买股不如买基金”理念深入人心。另外,当前各个行业都出现了向头部集中的现象,相对于广大老百姓的理财需求,业绩持续优秀的经理相对稀缺,资金向头部集中的趋势也非常明显,管理百亿基金的基金经理越来越多。

前海开源基金一位销售负责人表示,这与中国证券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增长有关。另外,近年来公募基金赚钱效应和“炒股不如买基”现象越来越明显,公募基金凭借专业投资能力,为投资者赚取了稳定超额收益,这使得越来越多投资者更愿意通过公募基金来进行投资。

博时基金、国泰基金也分析,一是因为国家提倡房住不炒,居民储蓄从房地产市场流入资本市场,中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转向权益资产的拐点已经到来;第二,2019年-2020年,A股市场表现较好,主动权益类基金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广大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专业投研水平认可度大幅提升;第三,金融机构孜孜不倦的投资者教育,让越来越多投资者愿意选择公募基金作为投资工具。

国泰基金表示,相比蓬勃发展的居民理财需求,优质基金公司和优秀基金经理仍然是稀缺资源,因此会出现投资者“抱团”百亿基金经理的现象。

华南一位中型基金公司人士也称,“海外成熟市场也是顶级基金经理管理超大规模基金,美国最大的主动基金规模超过千亿美元。中国资管市场前景广阔,预计百亿规模基金将成为常态。”

规模大或导致超额收益难做

伴随着资金的蜂拥而入,大基金管理的烦恼也接踵而至。投资中有一句老话,“规模是业绩的敌人”,若产品规模无限度增长,产品表现最终将接近大盘指数本身。多位基金公司和从业人士也指出,过大的基金规模会影响基金的超额收益,并让基金的投资风格受限。

国泰基金、前海开源基金金融工程负责人都表示,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与其个人投资风格、能力圈、投资团队投研能力密切相关。基金规模应该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能力圈适配,并充分考虑基金管理人能力半径和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平衡。

上述华南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规模对业绩的影响,与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有关,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规模边界,而且不同策略基金的容量也各不相同。超过容量,基金经理的投资优势未必能发挥好,超额收益也会随之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基金规模过大,将对基金的投资策略、组合管理、产品流动性、交易成本等产生较大影响,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国泰基金、前海开源基金投资负责人、上述华南中型基金公司人士等表示,基金规模对投资的影响,主要看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规模变大使得组合管理的难度增加,买入和卖出标的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从历史经验看,超大规模的基金运作难度较大,调仓和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也比较大。

博时基金也认为,如果新发基金或者公司内部存量基金调整带来规模突增,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投资边界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一是基金组合的动态调整难度加大,很难从中短期的行业轮动和公司股价波段中获得收益;二是基金投资行业配置和选股上的容错性大大减小,组合调整需要更高的胜率、更长的时间以及更高的交易成本。

李晓星分析,规模对于业绩的影响主要来自流动性的制约和交易成本的增加:比如50亿的基金规模,中小市值策略的基金成交量会变差,纠错成本提高,基金超额收益会出现下降;100亿-200亿的基金,以投资各行业龙头为主的白马基金经理,产品的超额收益来源是持股标的的深度理解和正确交易决策,以及公司投研平台的支持;而300亿元规模以上,由于超额收益将主要来自产业链投资,在又长又湿的“雪道”买入各环节优质公司,再度做出长期较大超额收益将更为稀缺了。

泓德基金研究总监秦毅也表示,总体而言,基金经理持有个股的时间与管理规模成正比。如果基金经理更注重寻找优质股票长期持有,不做波段,不频繁交易,那么规模增大对于基金经理的投资影响可控。另一方面,规模增大是否会影响投资还取决于基金公司的研究平台协助能力。倘若基金公司拥有一个成熟、成体系的研究平台,能够为投资提供足够多且流动性充足的投资标的,基金经理可以覆盖的规模和投资标的的范围也会得到极大的拓展。

搭建更好主动管理体系

实现规模和业绩良性循环

从百亿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看,大规模基金确有业绩平庸化的态势。行业人士也提醒,较大的基金规模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在投资中把握规模和业绩的平衡。

据博时基金统计,在145名管理规模过百亿的基金经理中,满足五年业绩年化收益率15%以上,且每年排名前1/3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前20名的基金经理中,只有7名基金经理长期业绩优秀,占比35%;管理规模前50名的基金经理中,只有11名长期业绩优秀,占比22%;在管理规模过百亿的所有基金经理中,只有11%长期业绩优秀。

博时基金对此表示,只要是基金管理人水平提高与规模的增长匹配,就是合理和适合的。但如果基金规模若干倍增长,基金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后面随着市场的波动,基金持有人收益受损,这个规模增长也并不稳固。历史上看,每次大涨行情中后段的天量发行基金给投资者和基金业带来了负担。

在博时基金看来,目前公募基金中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基金经理145人。而20年前,老十家基金公司最大的公司权益规模不到100亿,权益公募在22年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由于不少基金管理规模单纯是净值上涨带来的,规模增长是渐变的过程,基金经理面临的挑战也相对可控。

多位行业人士也提示,在权益类基金大发展的时代,基金公司还需要苦练内功,搭建更好的主动管理体系,全市场挖掘优秀人才,只有实现规模和业绩的稳健增长和良性循环,才能让基金行业行稳致远。

前海开源基金透露,公司已建立了基金经理画像分析体系,根据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匹配合适的产品,使其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研究团队为基金经理“赋能”,形成“明星基金经理+细分行业翘楚+研究员”的研究梯队。

“静态看每个人的管理规模都有上限,但是管理规模的上限是由基金经理对投资的认识和实际投资思路决定的。比如,巴菲特和芒格的上限就比一般人高得多,按他们的投资思路,仅一个苹果公司就可以投很多资金。”前海开源基金投资负责人说。

国泰基金表示,预计明星基金经理的品牌效应明显这一趋势会继续延续,不过每个基金经理的能力圈都是有限的,最理想的方案可能并不是让某几位头部的基金经理管理大部分的居民财富,而是在居民理财需求迅速增长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不断挖掘优秀人才,促进行业的百花齐放。

在国泰基金看来,国内资管机构和资管产品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只不过,在高歌猛进的同时需要注意“控车速”,追求稳健增长,规避快速增长带来的潜在风险。

秦毅也表示,在整个商业竞争领域中,包括公募基金在内均呈现此起彼伏的“二八效应”。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是在正确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情。

“作为企业或者作为资产管理机构中的一份子,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有优势的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让我们的持有人真正受益。”秦毅说。

受益A股白马股牛市,百亿级偏股基金整体业绩稳健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进入2021年,爆款基金来得似乎更加猛烈。几个交易日,景顺长城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广发基金等公司旗下多只新发基金一日售罄。发行市场一片火热,优老基金业绩不俗,催生出越来越多的百亿基金,这些大规模基金的业绩表现受到高度关注。

偏大的规模通常被认为是基金业绩提升的一个障碍,达到百亿级体量,基金业绩更易趋于平庸。而从数据可以看到,百亿级别的主动偏股型基金能够较好把握机会,整体业绩可圈可点。在爆款频出的时代,基金公司将持续进行制度改革、完善投研体系,从容迎接更大的管理规模。

百亿级偏股基金整体业绩不俗

数据显示,2020年,百亿体量的老基金整体收益不俗。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有42只成立于2020年之前的主动偏股基金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这些百亿体量的老基金2020年平均收益率为57.02%,比同期同类型基金整体收益率高出8个百分点。其中,吴兴武管理的广发医疗保健收益率达到99.08%,位居百亿基金业绩之首;万家行业优选、易方达蓝筹精选、银华富裕主题、景顺长城新兴成长等27只百亿基金产品同期收益率也都超过了50%。

从绩优基金持仓情况看,主要集中在医药、白酒、消费等龙头股,成为百亿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北京一位中型公募投资总监认为,去年百亿老基金表现较好,主要原因是基金的持仓风格与市场风格相契合,大规模基金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坚守为基金赢得了超额收益。

实际上,这些取得优秀业绩的大体量基金,其规模更多是靠业绩推动,而并非是募集期火爆认购的结果。在百亿级偏股型基金中,广发医疗保健股票、中欧医疗健康混合、鹏华新兴产业混合、万家优选混合等去年净值涨幅超过60%的基金,规模也从2018年末的数十亿元快速增长至上百亿元。

从三年期业绩来看,31只于2018年前成立的百亿级老基金,截至去年末的三年期平均收益率为120.86%,远超同期同类基金表现。

百亿老基金表现不俗,2020年新成立的次新百亿基金整体业绩也不错。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8日,成立规模超百亿的主动偏股型基金有65只(各份额合并统计)。从成立时间看,在基金发行规模创纪录的2020年,初始发行规模超百亿主动偏股基金数量达到26只,是有史以来爆款基金最多的年份,合计发行份额达4212亿份。发行规模前十的产品中,除广发稳健优选6个月持有外,其余9只均为一日售罄,都是妥妥的爆款。

截至1月8日,这些去年成立的爆款基金,成立以来全部取得正回报。作为发行规模第一的主动偏股基金,单日募集规模达到321亿元的南方成长先锋收益率为23.04%。单日募资金额紧随其后的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自去年3月成立以来已斩获61.46%的回报。去年年初成立的易方达研究精选、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投资运作不到一年,收益率分别达到83.21%和70.94%。

基金公司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以前,偏大的规模对提升基金业绩来说是一种障碍。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表示,“规模的增长确实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优质投资标的有限,规模过大会摊薄平均收益,同时这些标的的价格会随着基金的买入而被拉高,从而抬高基金的建仓成本。此外,规模过大,基金调仓也会不便。因此,为适应大规模基金的投资运作,基金公司需要对既有管理模式做出调整,加强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建设。”

前海开源基金投资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现有投研团队能够适应更大的管理规模,未来将继续增加投研人员数量,加大研究力量,提高投研成果质量,力争不断提升管理规模上限。

泓德基金研究总监秦毅表示,无论是过去还是基金百亿时代,投研体系建设都是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整个投研团队投资理念和方法论的培养,二是投研交流的文化。“一方面,公司确立‘唯基本面’投研文化,并以此作为形成对于公司投资风格和基本研究框架体系的重要基石。在投研人员培养的早期,采用老带新的方式传承投研理念,公司所有基金经理和资历较深的研究员均负有辅导新人的责任。另一方面,公司研究人员经常交流研究心得,分享行业动态信息,促进研究水平的共同提高。”秦毅说。

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拟任基金经理李晓星表示,“银华基金在不断进行制度改革,建立了由核心投资人员领导的‘核心基金经理团队制’,以及员工持股计划和团队增量激励政策,并在投资团队实行以3-5年长期投资业绩为主的考核理念,将公司经营情况、团队创收及长期业绩达成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有效地将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利益捆绑起来。”

编辑:小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