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回乡见闻】陆丰过年见闻录
置身像陆丰这样的南方城市,香火的含义,才会这么感同身受。
香火,点在家里堂屋的供桌上,点在祠堂里,点在庙宇里,甚至点在街头某棵树边。
平日里香火不断,过年时香火缭绕,在欢庆春节之前,人们先要跪拜先祖,送上祭品,好让祖上也同步安享此刻。
祭祀
哪怕只有一点点地方,在一家最重要的位置,也要放上一张神龛,有的供奉弥乐佛、观音菩萨,做生意的会供奉关公。
楼房格局,家里布置也会受此影响,打开大门,看到的第一处房屋,里面安置的一定是祖先或者神灵,其他厨房餐厅,都分布在周围,卧室则多是在楼上。
堂屋的用途是多重的,可以会客,是一家人聚集的地方,也是供奉祖先之处。供奉是以家庭为单元,如果还没有分家,一家只需供奉一个神位,如果分家,即使还住在一栋建筑里,每家人也会准备自己的祭祀之地。
家在不断裂变,为纪念多年前的共同先祖,表明同族身份,需要上祠堂才行,年前和年后多日,都要到祠堂上香,让祖上感受到后人之感恩敬意。
祠堂也会裂变,一些老祠堂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祠堂,后代多了之后,总有亲疏远近,一部分近支为了表明更为亲近,就需要新的祭拜场所。当然,老祠堂也需要祭拜。
修建祠堂乃是一件大功德,不少本地人发家后的第一想法,就是修缮祠堂,走在陆丰街头,每隔一两百米,就会看到一个祠堂,有些只是一间房,有些如同好几进深,占地数千平米,祠堂修得阔大华丽,也显得后代枝叶繁盛,实力非凡,比开玛莎拉蒂脸上有光。
连春节对联,也跟家族有关,同族内容相同,对联多是手写,内容单一,竖联为四个字,有些两个竖联,两个地名就占了四个字,内容主要表明“我从哪里来”,左边一个是比较久远的地名,比如颍水、陇西,这是家族较早迁移之地,右边一个近一些的地名,多在福建,这是他们上一个迁移之地,这次大迁移多发生在明朝后期,也有少部分对联写着陆丰市政府所在的东海,或者是真土著,或者是找不到家族渊源。走在街上,一看对联就大概知道这家人姓氏籍贯。
家族在这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多是外地户,要依靠家族才能生存下去。在全国人口爆炸时,数这里炸的最厉害,在别的地方都偃旗息鼓时,这里还在努力生育 ,跟家族保护和历史有很大关系。
祠堂祭拜除了感谢祖先,还希望祖先保佑,这里每隔一两条街道还有各种神庙,和祠堂相比,他们是职业神灵,法力更大,佛教道教的神仙要拜,妈祖也要拜,学校旁边的文圣也要拜。
过年夜,人们彻夜跪在寺庙里祈福,祈求姻缘、生育和财运,他们掷起圣杯,抽签,以了解来年运程。
人口爆炸,本地人需要跑出去才能找活路,就是留在本地,也喜欢以经商为业,经商偶然因素众多,需要常常祈求祖上和神灵保佑。
年俗
在北方走亲访友需要带礼物,近些年礼物越来越厚重,但是在陆丰过年,拜年可以空手过去,不用拿礼物,但是必须要带红包和桔子,桔子装在红色袋子里,到别人家把两个桔子掏出来,这是送吉利,走的时候,别人再装两个桔子装进去,这是带着吉利走。
吉利是很重要的彩头,家里要多放桔子,取吉利之意,还会将馒头蒸得头上开花,摆起来,取发财之意。
只要见了孩子,就要给红包,包里只要十元即可,所以如果拜年拜到某个家里有十个八个孩子,也不怕。
如果拜年者有小朋友,也要给红包,红包金额都差不多,所以领很多小朋友拜年,对别人也不会形成压力。经常会看到一个慈祥的老太太笑眯眯的挨个派红包,也不问谁家带来的孩子。
这里红包也会因人而异,如果有特殊关系,也有一百元那样的红包,五十元常常就是极限。
在北方过年红包常常会考验智商和情商,因为红包金额巨大,一般都是一百元以上,有时候会达到500元以上,要考虑对等关系,即收到的红包要同等金额发出去,才能达到平衡状态,否则就会留下一笔需要寻找某个场合才能偿还的债务。
所以访友之前要仔细考虑别人家几个孩子,自己需要带几个孩子,导致的结果是不敢去拜访,或者不敢带孩子去拜访。
因为没有羁绊,陆丰过年拜年交游范围更广,只要打声招呼就能寻到家里去,坐在一起聊上一会儿,过一个年拜上四五十个家庭是正常数字。过年时家里要分几拨,家里留一个长辈坐镇,以备其他人来访,其他人都在不停访问同族、亲友和同学。
拜年的女士们,衣着考究,精心挑选的套装跟着时尚变化而变化,好像老公随时都会发财,要撑起来这个大门面。前些年流行暗黑色呢子裙,现在流行白色套裙,
这里太早就闻到了财富的味道,50多岁坐在街边看车来车往的,往往穿着西装,他们后辈,多是休闲打扮。
像射往四面八方的箭,在春节这几天被临时收到一起,人们热情的打捞共同记忆,熟络乡音亲情,将各地发生的财富故事演绎一遍,暗暗流传新的商机,然后带着亲情,带着新信息再次射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