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兴市场又遭"空袭"!食品价格频繁暴涨,三国央行紧急加息,惧怕被美元"割韭菜"?中国如何应对?
我国CPI中的食品价格指数最近维持稳定,其中二月份还出现了小幅下滑的情况。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所言,当前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在10%左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2%,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为2.2%。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从上述数字可看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区间,在提供流动性和合适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可能主要也是因为三个原因:一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中国较快地控制了新冠疫情,较快地恢复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较好地保持了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物资供应没有出现大问题;二是货币的角度来看,中国较早恢复了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也没有搞美式强刺激;三是从国际分工来看,中国在生产端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当生产效率足够高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的。
后续是否会有输入型通胀发生?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油价在输入型通胀中占比重较高,而从近期国际油价走势来看,暂时还不用太过担心。当然,食品和大宗原材料进口可能会存在一定影响。但从目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来看,似乎也不太高。后续,若美国推出庞大的基建计划,或许需要进一步观察大宗原材料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