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举办中国·上交所ETF十五周年峰会。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峰会上获悉,十五年来,我国ETF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创新产品不断推出,投资标的日益丰富。截至2019年11月22日,中国境内挂牌交易的ETF共244只,市值规模超过6500亿元。其中上交所上市ETF为177只,市值规模达到5527亿元,占比约为85%。同期上交所各类ETF的交易总额达到6万亿元,交易量占境内ETF总成交额的75%以上,稳居亚洲第一。ETF持有人突破201万,较去年年底增长72%。
ETF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据上交所介绍,ETF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具有成本低廉、高效透明的投资特点,能够满足市场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需求,得到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的认可,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投资工具。
目前,我国ETF产品投资标的覆盖股票、债券、货币、黄金及境外资产,已经成为国内投资者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种类繁多的行业ETF和主题ETF也满足了投资者不断细化的投资需求。随着产品创新的深入推进,各类“Smart Beta”ETF让ETF投资更加灵活高效,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2015年2月9日,我国首个场内期权产品——50ETF期权上线,近五年来交易运行平稳,风控措施有效,市场定价合理,投资者参与理性,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目前,上交所正在积极筹备上线300ETF期权,ETF期权标的的丰富将更好满足投资者风险管理的需求,充分发挥期权经济功能,带动ETF市场规模和流动性的提升,推动期现联动健康发展。
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在峰会上表示,在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ETF作为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将愈加彰显。一是不断丰富ETF产品线,助推经济转型升级。5GETF、科技ETF、半导体ETF等多个主题ETF,覆盖各类优质科技行业股票,全力支持科技创新,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二是ETF可以直接、便捷、高效投资各类资产标的,将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长期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成为价值投资的高效渠道。未来几年,保险资金、养老金、公募产品等机构投资者有望成为交易所基金市场的长期增量资金来源,长期资金作为资本市场“压舱石”的作用将会愈加凸显。三是ETF为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搭建桥梁,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上交所目前已上市了13只跨境ETF,未来还将和更多市场联动。今年6月,中日ETF互通项目正式开通,4只中日ETF互通产品在上交所成功推出,日本股票ETF首次在中国上市。随着MSCI等一系列境外重要指数纳入A股,ETF凭借透明、便捷、高效的特点将成为境外资金重要的投资工具,也将成为国内投资者投资跨市场的重要工具,境内外市场的互联互通日益频繁。
提供大类资产配置工具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郑富仕在峰会上表示,在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阶段,基金行业应立足于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为发展普惠金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发挥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ETF的发展正当其时。
郑富仕表示,我国ETF虽然起步较晚,但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已成为A股市场不可或缺的工具型产品,并逐步迈入发展的春天,在多个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是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基础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提供大类资产配置工具,有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资产配置。三是降低基础市场波动性,构筑资本市场互通桥梁。
郑富仕同时对ETF基金管理人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支撑,尊重资本市场规律,深入研究市场及投资者需求,努力挖掘核心竞争能力,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和投资优势,开展ETF产品研发和布局,杜绝跟风炒作、概念炒作等非理性行为。二是敬畏法治,严守合规和风控底线,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关注ETF运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加强内控要求,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维护其平稳发展,更好地带动我国权益类基金的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深入理解资管行业本源,逐步转变对ETF等被动型投资产品的认知,进一步培养其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为资本市场引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