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需求进一步提升 衍生品服务实体任重道远
中证网讯(记者 马爽)近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支持举办的“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与会嘉宾表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各产业链产生深刻的影响。上中下游产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将大幅上升,迫切需要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 “推动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完善、功能互补的参与者生态,对于我国期货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意义重大。”大商所产业拓展部总监程伟东在致辞中提到,一直以来,大商所始终牢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充实多元开放的市场内涵,努力为各类金融机构服务实体产业企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在品种工具创新、市场功能发挥、深化产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除了丰富衍生产品和工具,大商所积极推动大宗商品场外市场平台建设。去年以来,商品互换业务平台和基差交易平台上线,对互换工具和基差贸易推广使用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大商所已初步建立起包含期货、期权、互换、基差交易,联通场内场外、境内境外的多元开放发展新格局。 “现阶段,实体企业对衍生品的诉求、衍生品可以服务哪些方面已经相当清晰。”杭州热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劳洪波在发言时提到,从大宗商品行业生产制造端来看,很多企业已经改变了原先被动承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逐步探索新型经营模式、提升期现结合层次。在他看来,实体企业对衍生品的利用有被动的战术型和主动型的战略性。目前,大多企业还是被动利用衍生品工具,对原料采购、成品销售、利润锁定等进行套保。未来,企业可以主动运用衍生品工具对企业已有的产业资源进行优势变现。 近几年,随着交易所、风险管理公司、产业服务商等机构的推广,产业企业对基差贸易模式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有效的帮助了企业在低风险的情况下实现业务规模。劳洪波介绍,产业企业和产业服务商也可以因此改变原先之间简单地买卖对立关系,产业服务商通过提供方案服务,和上下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得产业粘度。但就目前而言,改变国内各个产业行业思维方式还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基差贸易模式在产业上下游的推广依然任重道远。 据大商所清算部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互换工具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名单上,部分风险管理公司场外业务重心也逐渐向非标场外互换转移。根据期货业协会当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场风险管理公司大宗商品互换业务名义本金在今年9月末,已经实现了同比568.98%的增长。除了基础的期货互换,很多机构还逐步推出现货互换、价差互换、跨品种价差等类型,增加产品多样性和针对性,进一步降低企业使用衍生品工具的门槛,促进风险管理市场业务规模的增长。 2018年12月大商所商品互换业务平台上线,开始为实体企业、金融机构的场外衍生品业务提供交易登记和结算等综合服务。上述负责人介绍,该业务平台不仅可以将分散的产业需求集中到平台上,优化业务模式,同时通过推出互换业务相关制度,规范平台业务运营,帮助行业规避业务风险集中和信用问题,综合业务平台的承载能力将会越来越强。 此外,大商所在近几年着力推广的“保险+期货”模式也是本次会议上的焦点之一。安信农保副总经理郑凯表示,随着“保险+期货”模式的成长,国内农业价格险、收入险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帮助企业稳定了成本,为农户则稳定了收入,很好的扶持了项目覆盖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目前,通过“保险+期货+订单”的模式探索,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收入保障模式,且社会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兼备。从政府角度来看,甘肃省秦安县副县长纪彤国也认为,“保险+期货”项目对当地农业产业稳产稳收起到了很大作用。“广大农业产业作为一个弱势产业,其实特别需要金融服务,‘保险+期货’业务存在相当广阔的推广基础。”在他看来,对于期货行业,扶贫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个新的发展领域,期货行业应该更多的关注基层需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