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明确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更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当前,无论是支持疫情防控还是稳定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均有挖潜增效空间,更积极财政举措料已在酝酿。
疫情防控工作已到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必须毫不放松、不容闪失,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也不能掉链子。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十分重要。继2月3日之后,12日中央再提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发生之后,有关方面迅速响应,一揽子财税金融政策相继推出。应该看到,前期政策更侧重支持疫情防控,应急属性比较鲜明。随着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出现积极变化,政策着眼点进一步向缓释疫情冲击、支持经济发展上倾斜,这是趋势所在。短期看,恢复经济生产活动,重点在于抓好企业复工复产;更长期来看,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好“六稳”工作仍是关键所在。
减税降费与加大支出向来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两大法宝。疫情发生以来,财政部门收支手段并举,在紧急下达疫情防控资金的同时,及时研究推出了税费减免、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等诸多有益举措,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疫情防控、缓冲疫情冲击。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就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做出安排。接下来,有望推出结构性的减税降费措施,缓解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困难。
稳定经济增长亦需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作用。财政部日前追加下达第二批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财政政策加码稳增长的意味愈发浓厚。
加大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需在收和支两方面下更大功夫,一方面,要做好减法,细化落实减税降费,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举措;另一方面,要做好加法,加大财政支出,撬动社会投资,稳定经济需求。鉴于2019年减税降费力度较大,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可能更多需要从增加支出的角度挖潜。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收入具有顺周期性,支出具有逆周期性。疫情加剧经济复杂困难局面,财政减收的同时还面临增支压力,进一步加大财政平衡难度。为加大支出力度,保障财政资金来源更显必要和迫切。从储备手段或工具来看,未来财政“弹药”主要可能来自如下几方面:
一是适度调增预算赤字。2019年预算赤字率小幅上调,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留出政策空间。如今随着经济增长风险进一步暴露,继续适度调高赤字率的必要性上升。有分析认为,2020年预算赤字率上调至3%或更高水平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二是合理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一些研究机构预测,2020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可能超过3万亿元。
三是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准财政作用,扩大相关金融债券发行规模。
四是必要时可考虑发行特别国债。历史上,我国有过发行特别国债的先例。
需要指出的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各方面政策的配合,需发挥“几家抬”的合力。农历春节后,货币政策明显发力,超预期流动性奠定了今后一段时间相对宽松的货币金融条件,如此也为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创造了有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