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由于新冠疫情全球扩散,全球股市暴跌,A股虽然跌幅较小,但外资呈净流出状态,截至3月17日,北向资金当月净流出542.20亿元,这也使得2020年以来,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额已经转负。
全球股市大跌,“覆巢之下无完卵”,A股接连调整数日,量能也是大幅萎缩。北上资金“仓惶”出逃,避险情绪升温,有投资者担忧北上资金大撤退对A股带来的冲击。但也有相关人士表示,从疫情前期持续较大规模的净流入而言,外资撤离是因为后院起火,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来自中国制造确立的全球竞争优势和负责任的对外开放态度,冲击过后,国际资本自然会重新流入中国的资本市场。
外资大撤退会对A股造成系统性冲击吗?
新冠疫情下的恐慌情绪持续蔓延,全球市场持续震荡,欧美股市巨震,A股主要市场指数纷纷翻绿,情况不容乐观。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而引发“现金荒”,并带来包括避险资产(黄金)在内的各类资产抛售。随着海外股市的下跌和VIX波动率的飙升,外资开始净流A股,上周累计净流出418亿元,3月16日净流出98亿元,3月17日净流出82亿元,3月18日净流出72亿元。
对于外资的大幅撤离否会对A股形成系统性冲击?纯达基金表示,基于目前外资持仓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2.81%的比重,如果外资集中大幅撤离,对A股,特别是价值股产生阶段性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核心要看外资流出的速度,是否造成流动性挤兑。如果外资流出较为缓慢,基于目前全球流动性宽松的逻辑,预计难以造成系统性的冲击。
知远投资董事长柳正华认为北向资金大幅流出A股已经对A股蓝筹板块造成较大影响。但是北向资金大幅撤离A股并不是不看好A股,主要是因为近期海外市场的跌幅要远大于A股,很多外资不得不暂时撤离A股去回补外围市场,所以造成近期外资占比较大的蓝筹股压力较大。随着海外市场趋稳,外资撤离A股的趋势会减弱,如果外围市场反弹,外资还会重新会流入A股。
卓铸投资的基金经理严乐介绍,2月底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急速下挫,多国股市接连向下熔断,市场大幅波动的连锁反应是流动性紧缩引发资产抛售潮。海外波动加剧不可避免的导致外资阶段性撤离,考虑到目前国内的政策稳定程度,以及A股市场在全球估值水平的较低位置,这种撤离更多可能是因为基金配置导致的刚性赎回,但外资长期流入的趋势不会改变。
严乐进一步表示,A股目前的市值体量有60万亿,已经是一个足够庞大的蓄水池,能够消化短期情绪化的资金扰动。国内具有比较独立的货币政策与消费市场,不存在外资撤离所形成的系统性风险。
千波资产研究中心也表示,外资短期的撤离主要是因为海外股市大跌而带来的恐慌情绪升温。相比与海外,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企业复工,经济生产已经步入正轨,近年来外资持续大幅加仓中国核心资产是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因此,疫情过后,外资必然会卷土重来重新流入A股,短期流出的冲击有限。
投资者有无必要跟随外资步伐避险?
新冠疫情扩散,市场预期对未来的全球供给、需求将造成巨大影响,恐慌情绪扩散,VIX指数上升至2008年次贷危机水平,风险类资产暴跌,发达国家股市周跌幅平均超过15%,美国股指更是在10天之内四次熔断,全球陷入流动性挤兑危机。
外资素有聪明资金的称号,在全球市场大幅波动之际,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A股,对投资者来说,是否有落袋为安避险的借鉴意义?受访私募并不赞成散户跟随北向资金的操作“抄作业”。
千波资产研究中心介绍,外资中有很多是被动配置型的,会跟踪指数进行买入和卖出,近期海外指数暴跌连带A股下跌,一些外资会根据指数的下跌进行被动性卖出操作,但其实中长期看好中国股市并继续持有的外资占比更大。借鉴外资更要学习外资的投资方法和理念,而不是在价格便宜的时候卖出,又一次被“割韭菜”。这次全球股市下跌,A股展现出了更强的增长韧劲, 在估值和成长性上都具备更大的吸引力,同时,政策方面也有更大的可操作空间。因此,认为A股长线向好的趋势不变。
卓铸投资的基金经理严乐指出,投资者对投资的决策还是应该立足企业经营本身,观察所投资的企业是否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服务,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持续拓展生意,更有企业能够在这次疫情中转危为机使得自己的竞争力更强大。并且市场的波动能够淘汰缺乏竞争力的投资者,为优秀的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价格,这本身也是一种对投资者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
纯达基金认为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是否跟随外资进行避险,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风格、资金属性、风险偏好,对未来市场的判断等因素综合考虑。从自上而下的逻辑来看,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全球供需、公司业绩等造成负面影响是确定的。未来能够持续多长时间,仍需观察全球新冠疫情的防控力度,短期风险偏好难以提升,市场赚钱效应较差,投资者应控制好仓位。
纯达基金还表示,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基于中国控制疫情的经验,疫情是可以被控制的。如果全球各国重视防控,采取强力防疫措施,预计疫情可以短期被控制住,对经济的影响估计持续1-2个季度。同时为了应对危机,全球流动性宽松,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改善经济和基本面预期。短期市场恐慌,非理性下跌,优质公司被错杀,估值中枢下移,可能是中长期的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