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展会 >

今年来公募参与定增规模达43亿元 同比增5倍

受益于再融资新规大幅松绑,今年公募基金参与定增的规模激增。截至上周五,126只基金参与的定增项目账面价值合计达到42.9亿元,同比增长5.1倍;比去年全年规模还要多出13.06亿元。公募基金看好定增长期投资价值,尤为关注科技、医药、消费行业的项目。

公募参与定增规模激增

受益于再融资新规的利好,今年公募基金获配定增项目的规模激增,目前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Wind数据显示,以定增截止日起算,截至5月8日,共有126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参与了剑桥科技、康泰生物、光弘科技、建设机械等11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参与项目的账面总价值达到42.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05亿元增长了5.1倍。

尤其是在今年2月14日再融资新规发布后,公募基金参与定增项目的热情高涨,累计有89只基金参与定增项目的账面总价值高达24.95亿元。无论是参的基金数量还是获配规模,都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多位投资人士认为,近期行业参与定增项目热情很高,主要原因是再融资政策步入宽松周期,定增规模有望继续放量。

博时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金晟哲对此表示,再融资新规核心就是回归市场化:一是在流动性方面,定增投资者不受减持新规的限制,而且不同类型项目的锁定期均大幅缩短;二是在发行定价方面,允许的项目折价变大;三是在投资者门槛方面,允许更多数量的投资者参与单次发行,相当于降低了参与门槛。“这些变化使得定增这种投资方式重新获得投资者青睐,再次激活了定增市场。”

华南某基金公司投研人士也认为,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渠道,定增的融资规模和景气程度受定增政策的影响非常明显。2006年~2015年,定增政策整体偏宽松,参与门槛比较低,定增市场景气度较高;2016年以后,定增政策更侧重规范,市场景气度一般。再融资政策在投融资两端都有放松,其目的在于提高直接融资占比,降低社会杠杆率。“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之下,定增市场有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景气度。”

从定增融资规模数据看,自2012年以来,A股股权融资中定增始终占据主导地位。2012年开始,每年定增占比均在68%以上;2017年再融资和减持新规出台后,定增市场融资规模持续收缩,2019年定增融资6144亿元,约为2018年的78%,仅为2016年的34%。

金晟哲认为,定增市场供需两旺,本质上是再融资方式的回归。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再融资新规体现的是回归市场化,流动性损失减小、项目收益变大、参与门槛降低。而从发行人角度看,也同样体现为门槛的降低,比如取消了创业板公司连续盈利的要求等。“相当于在这个市场里,愿意融钱的人变多了,愿意给钱的人也变多了。相信在当前尊重市场、敬畏市场的监管导向下,定增市场的繁荣不会是短期的现象。”

看好定增长期价值

科技、医药行业受青睐

从定增投资的市场时机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2900点左右的A股,点位较低,定增项目有折价安全垫,容易做出超额收益,定增投资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金晟哲表示,以定增的方式参与股票市场,其收益可以拆分为三个部分:项目折价、市场波动以及个股相对于市场的超额收益。他分析,目前是参与定增市场非常好的时点。首先,从项目折价的角度看,定增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不久,很多产品还在筹备中,投资者在进行募资和产品准入,此时参与,报价不会像2016年、2017年那么激烈,还能拿到不错的折价;其次,从市场波动的角度看,目前市场正处在牛熊交界阶段,从基本规律和历史验证来看,熊市末期或者牛市初期是参与定增最有利的时间段,较低的股市点位本身提供了比较好的安全边际;再次,从个股的超额收益角度看,大量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符合产业规律的公司和融资项目出现,这些都是当前参与定增的有利条件。

华南上述基金公司投研人士也认为,今年A股的配置性价比较高,上市公司盈利端受疫情影响整体下修,但节奏上呈现逐季上行的走势;而在估值端,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预计全年利率中枢大概率会维持在低位,将为A股估值扩张提供支撑。

具体在定增投资项目上,目前基金公司参与的多是科技、医药类企业。业内人士表示,中长期来看,科技升级和消费升级是我国经济转型期坚守的方向。

华南上述基金公司投研人士提到,参考日韩经济转型期的股市发展经验,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升级期股价表现最好的两条主线。同时,随着国际主要指数提升对A股的纳入比例,陆港通开通后外资持有A股市值的攀升,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消费行业是外资重点关注的对象,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这两条主线值得长期看好。

金晟哲也认为,基金公司参与科技和医药类企业的项目,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科技和医药是中国经济和产业转型的两个长期方向,在这种大赛道上布局,胜率更高、也更有利于赚取个股相对市场的超额收益。“定增说到底赚的是企业成长的钱,优秀企业与平庸企业的差距,最终会体现在定增项目的收益差距上,因此要更重视项目筛选方面的能力建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