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展会 >

基金经理看两会!总理报告如何影响A股投资?大摩华鑫王大鹏、财通金梓才等解读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燕北 陆慧婧 方丽 刘芬

编者按:备受市场关注的“两会”召开,在这一疫情特殊时期召开的“两会”究竟有哪些看点?对今年乃至未来的经济形势有哪些影响?对A股市场影响多大?带来哪些领域的投资机遇?《中国基金报》专门推出知名基金经理看两会系列报道,一一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5月21日、5月22日在北京正式开幕。A股历来有“两会行情”一说,会议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及行业政策将逐步定调,引发市场及投资者关注。今天,基金君采访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管理部总监、大摩健康产业基金经理王大鹏,财通基金基金投资部总监金梓才,恒生前海指数及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杨伟,中融基金权益投资总监田刚一起来谈谈“两会行情”。他们对两会的核心看法是:

王大鹏:在两会窗口期,政策预期可能会主导市场的运行方向,我们相对更加关注内需板块,包括新型基建、老旧小区改造、消费复苏等等。总体来看,在宽松流动性和友好政策环境下,加之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A股市场存在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我们相对看好科技成长、大消费和大金融领域内的优质企业。

金梓才:在“稳投资”方面,报告提出要扩大“有效”的投资,将“新基建”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预见在下一个五年,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会更强。新基建领衔的“两新一重”建设(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是今年新增1.6万亿、共计3.75万亿政府专项债券要重点支持的领域。因为,新基建领衔的“两新一重”建设,即可以促消费惠民生、又是调经济结构有增长后劲的重点领域。

从指数层面,3月份看到指数低点,2600点或是今年低点,我们对未来指数上涨抱有积极心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稳经济基本盘作为首要发展目标,同时财政政策将更为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这些定调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后市的积极心态。

杨伟:目前市场的利好因素包括财政政策有望更加积极,这将有助于扩大内需和重启经济,从而推动企业盈利的稳定和修复;宽松货币政策有望更加灵活适度,这将有助于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并使利率维持在低位,从而提升市场估值水平;改革开放政策有助于释放经济活力和提升增长潜力,从而提升市场风险偏好。目前市场仍然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疫情冲击对国内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影响、海外疫情仍在蔓延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关系形势错综复杂等。

田刚:历年来两会对A股市场都会有一定影响,今年比较特殊,影响可能比过去更大,实际上从四月底以来的A股市场表现来看,“两会行情”已经有所表现。但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阶段性的,判断市场整体运行方向,更多地依赖于对一些中长期政策方向的判断。

目前市场的利好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个是货币政策宽松,进入信用扩张周期;第二,国内复工复产节奏较快,宏观基本面出现改善迹象;第三,监管呵护,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不设定GDP增长目标

恰为稳定中长期的增长预期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如何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您比较关注的热点内容?

金梓才:此次全国两会的特别意义和背景是: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我们更关注“六稳”加“六保”背景下的经济发展目标如何确定、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谋发展、短期和长期宏观政策组合拳如何释放内需潜力、疫情倒逼出哪些创新改革,以及“十四五”规划如何启动。

本届政府工作报告淡化了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强调就业和脱贫攻坚:提出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在财政政策方面更为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值得关注的是在“稳投资”方面,报告提出要扩大“有效”的投资,将“新基建”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基建领衔的“两新一重”建设(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是今年新增1.6万亿、共计3.75万亿政府专项债券要重点支持的领域。因为,新基建领衔的“两新一重”建设,即可以促消费惠民生、又是调经济结构有增长后劲的重点领域。

王大鹏:两会提出以“六稳六保”为工作重心,淡化经济增速目标,优先稳就业、保民生的工作思路,我们认为是比较实事求是的。相对而言,我们比较关注要素市场化改革、特别国债、提振内需相关政策等方面。

田刚: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以及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又恰逢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造成了极大冲击,因此今年两会政策非常值得关注,尤其是一些重大问题的定调、新的政策或者提法,这些对我们判断后续A股走势以及寻找投资机会都非常重要。第一,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调整情况。第二,对冲性政策的重点或者发力点。第三,国际关系问题。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提GDP增长目标,对此您怎么看?

王大鹏:GDP增长目标应当具有可比性,新冠疫情对短期经济的扰动是巨大的,不设定GDP增长目标,可能恰恰是为了更加灵活的应对疫情冲击,稳定中长期的增长预期。

田刚: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做法,表明政府不会为了实现某个GDP增速而大水漫灌,或者放松房地产政策,而是着眼于“六保”、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维护社会稳定、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

风险因素或主要来自海外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今年两会对A股市场影响大么?是否有“两会行情”?您近期是否进行了相关持仓结构调整?

王大鹏:A股市场此前已对加大新旧基建力度、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就业教育、提升医疗水平等政策有所预期,历史上看,两会期间市场走势较为平稳,我们倾向于保持仓位结构稳定。

金梓才:历史上来看,两会对股市行情是有一定程度的提振作用的。从两会前夕密集的政策出台来看,此次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力度或将是史无前例的。

根据公开季报显示,我们的核心持仓品种仍在消费电子、半导体、数据中心等方向上,和去年四季度相比相对提高了数据中心的配置力度。我们同时调整了少部分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的持仓,相对减配了受全球需求影响的半导体公司,增配了需求主要来自国内市场的半导体企业,以结构性的调整来应对疫情造成的市场波动。

杨伟:从历年两会来看,两会对全年政策走向、经济预期和股票市场表现有较大影响,历年两会前后上证综指大概率取得正收益。

受疫情影响今年两会召开时间由往年的3月推迟至5月,中央政治局分别在3月和4月召开的两次会议上已经对政策思路提出了总体方向,因此相比于往年,今年对于两会的政策定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取向,市场已经有了一定预期。加之当前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已基本披露完毕,市场将更加聚焦于疫情冲击对企业盈利的影响情况。从近期的市场风格来看市场给予了大消费等内需板块一定的确定性溢价,今年两会对市场的后续影响将取决于政策是否超出预期。

田刚:历年来两会对A股市场都会有一定影响,今年比较特殊,影响可能比过去更大,实际上从四月底以来的A股市场表现来看,“两会行情”已经有所表现。

但是,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阶段性的,判断市场整体运行方向,更多地依赖于对一些中长期政策方向的判断,实际上,近两个月,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纲领性的文件,进一步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对中国经济的未来理应更有信心,因此对A股的中长期走势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当然两会议题中也会涉及这些值得长期关注的方向。

具体到我们的持仓结构,我们并不会因为两会而进行短期的调整,主要还是着眼于从中长期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和判断行业趋势,医药、科技和高端制造等板块中中长期行业景气度存在较大上升空间的细分领域是我们布局的重点,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一些稳定性行业,其行业竞争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值得重视,其中不少龙头品种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能否谈谈目前市场利好因素和利空因素?

金梓才:从指数层面,3月份看到指数低点,2600点或是今年低点,我们对未来指数上涨抱有积极心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稳经济基本盘作为首要发展目标,同时财政政策将更为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这些定调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后市的积极心态。

从行业风格层面,1-2月份是成长大幅跑赢消费和医药的风格,3月份以后因为外需的不确定性和内需一定程度的相对确定性,风格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在4月底5月初已基本告一段落,我们认为从5月份开始成长会重新跑赢医药、白酒这些偏消费类的行业,所以我们认为成长风格未来会相对持续占优,总体对半导体、数据中心、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这些成长赛道行业是比较乐观的。

王大鹏:利好因素来自国内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随着两会召开,更多财政及产业政策落地可期,在此基础上,预计市场仍有望保持良好的氛围。风险因素可能主要来自于海外,包括全球疫情仍具不确定性,需求回落和生产停滞造成的业绩冲击程度仍不明确,中美关系依然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等。

杨伟:目前市场的利好因素包括财政政策有望更加积极,这将有助于扩大内需和重启经济,从而推动企业盈利的稳定和修复;宽松货币政策有望更加灵活适度,这将有助于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并使利率维持在低位,从而提升市场估值水平;改革开放政策有助于释放经济活力和提升增长潜力,从而提升市场风险偏好。

目前市场仍然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疫情冲击对国内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影响、海外疫情仍在蔓延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关系形势错综复杂等。

田刚:我们认为目前市场的利好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个是货币政策宽松,进入信用扩张周期,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持续推动风险偏好回升,对A股等风险资产的价格上涨形成支撑。第二,国内复工复产节奏较快,宏观基本面出现改善迹象,而欧美国家正在逐步解封,有利于进出口数据的改善。第三,监管呵护,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利空因素主要还是国内外复工复产过程中疫情可能出现的反复和中美关系的波动,上市公司业绩短期下调压力较大造成的估值被动抬升也会制约市场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其中,短期的核心因素是流动性的边际变化和基本面的改善速度,中长期市场的核心驱动力依然是长期增长动力等基本面因素,如重要政策方向两会后的落实情况,中美博弈中我们的应对等等。

需要关注新、旧基建及内需板块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两会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哪些比较看好?

王大鹏:在两会窗口期,政策预期可能会主导市场的运行方向,我们相对更加关注内需板块,包括新型基建、老旧小区改造、消费复苏等等。总体来看,在宽松流动性和友好政策环境下,加之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A股市场存在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我们相对看好科技成长、大消费和大金融领域内的优质企业。

金梓才:我们对半导体、数据中心、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这些成长行业赛道是比较乐观的。这些领域也作为稳投资、保民生等内容在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强化。

数据中心领域,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强调加快5G及IDC为代表的科技“新基建”建设进度,我们认为,政策及顶层设计作为有利支撑,是推动5G及IDC产业发展的重要的驱动力。当前5G建设处于高峰期,运营商资本开支相继加码,据最新披露数据,2020年三大运营商5G相关投资约1800亿元,占资本开支总投资额5成以上。中短期来看,疫情后周期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云服务及线上办公需求或将持续增加,中长期则受益于5G换机流量提升,数据中心已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消费电子领域,手机终端出货量近期虽受疫情影响,但整体需求犹在,需求爆发时间相对延后,截至3月末,来自头部5G研发企业调研显示,5G手机普及率达30%,高于12月份的19%;截至3月末三大运营商5G基站建设达20万个,预计9月底将达到50万个,三季度进入建网高峰期;综上所述,国内市场5G过渡时期或正步入快车道,中长期投资逻辑不变。

半导体领域,中长周期来看,下一轮科技浪潮或将沿着物联网——半导体产业内在库存周期波动(服务器更新周期)——国产替代的脉络展开,在产能向国内转移的过程中,国内半导体设备、材料、封测等行业或都有望受益,具有较高竞争壁垒的龙头企业会有不错的结构性机会,由于板块的中长期周期属性,配置方面或可作为α机会,待成长股龙头涨到理想位置,再考虑调换行业和品种。

杨伟:在疫情冲击国内经济和就业、海外疫情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拉动内需成为当务之急。在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背景下,预计两会将通过基建、消费等需求侧的政策来扩大内需。

基建方面,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等体量较大,有望在扩大内需中起到积极作用,建议关注受益于政策支持的建材、工程机械等相关板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具备较大的前景和空间,建议关注受益于政策支持的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高铁与轨道交通等相关板块。

消费方面,提高居民消费意愿有助于促进消费,建议关注受益于内生增长确定性较高同时受益于政策支持的家电、食品饮料、汽车、线上娱乐、教育、医疗等相关板块。

田刚:今年两会受疫情影响推迟召开,3、4月份政治局会议两次以经济形势分析作为主题,因此市场此前对两会的政策定调、财政货币政策取向,已经有比较充分的预期,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股价已经有一定表现。

目前看,两会召开后可能带来一定增量信息,市场反映不是很充分的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会:一是受益于对冲性政策的,如“旧改”相关的一些细分领域,影院等此前管理严格,后续可能加快复工复产的行业;二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可能的一些政策,如一些扩大开放的重点区域,受益于支出比重提升的军工等等;三是可能出台一些超预期政策的高端制造业等。

新基建投资机会如何把握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于市场预期较高的新基建领域,您如何看?背后有多大投资机遇?

金梓才:新基建的内涵具体包括: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这些领域,我们认为都是由5G技术变革带来的新连接、新应用、新产业、新生态。

我们预计2020-2035年,5G技术所带动的新连接、新应用、新产业、新生态等通信产业链,将对全球GDP总体贡献预计为2.1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七大经济体印度的GDP。我们预计,到2030年,5G对GDP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分别为3万亿元和3.6万亿元,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分别为达到800万个和1150万个。

王大鹏:我们认为新型基建,无论是对短期经济增长,还是长期经济结构转型,都有比较重大的意义,未来,新型基建有望在中国新一轮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相对看好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杨伟:在当前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新基建具备较大的前景和空间。一方面在疫情冲击国内经济和就业、海外疫情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拉动内需成为当务之急,新基建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新基建主要聚焦科技,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方向一致,有助提高资本积累、推动技术进步,激发中国经济新动能。

此外根据工信部赛迪智库《“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新基建七大项到2025年将达到直接投资接近10万亿元、带动投资17.1万亿元,其中5G直接投资2.5万亿元(带动投资5万亿元)、特高压直接投资0.5万亿元(带动投资1.2万亿元)、高铁城轨直接投资4.5万亿元(带动投资5.7万亿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直接投资0.09万亿元(带动投资0.27亿元)、大数据中心直接投资1.5万亿元(带动投资3.5万亿元)、人工智能0.22万亿元(带动投资0.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直接投资0.65万亿元(带动投资1万亿元)。

受益于政策推动和产业结构升级,新基建板块具备较好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田刚:新基建市场预期很高,不少行业和品种也有一定涨幅,但依然是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度挖掘的投资方向。

首先,新基建主要聚焦科技等战略新兴行业,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一致,本次扩内需、稳投资中新基建将发挥重要作用,虽然整体规模相比老基建较小,但成长空间很大。

其次,新基建的内涵仍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产业周期的变化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不断演化,新的机会会不断涌现。总体上,我们对新基建的投资会基于我们之前介绍的中长期逻辑来进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