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展会 >

中金公司王汉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四方面投资含义

中证网讯(记者 周璐璐)针对近期市场较为关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法,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日前发表研报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提法从5月份开始多次出现在中国政策制定者的政策沟通中,可能意味着这是中国政策导向重要的新方向,可能也会成为十四五规划制定的原则之一。新的“双循环”格局战略定位有四方面的投资含义,包括更加重视内需、更加注重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更加重视创新升级、继续重视外需和市场开放。

王汉锋从四个方面解读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定位。

一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大国经济”的必然。

王汉锋指出,当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全球领先经济体中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速,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空前的经济体。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发展,也会越来越代表了世界的发展;中国问题已经从此前单纯的中国问题,变成了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某种程度上很可能是中国问题的反映。中国在进一步发展、谋篇布局中应该也不得不通盘考虑和应对这一改变。

从发展模式的角度看,王汉锋进一步指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中国既要重视外需,但不可能、也不应该只重视外需。

二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符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特征。

王汉锋认为,经济发展最终要满足居民不断增长和升级的多方面需求,这一方面涉及需求潜力,另一方面涉及供给能力。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约1万美元,需求潜力在进一步展现,供给能力也相应大幅提升。进一步满足居民“衣食住行康乐”等方面的多样化、多层次、更丰富、全方位的需求,既是提高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是中国下一步发展的依靠和动力源泉。

三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世界变局中寻求产业链稳健的要求。

王汉锋指出,今年年初以来的疫情冲击,让分工较为极致的全球供应链饱受考验。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应对这一变局,但各经济体受内部矛盾的影响,更加注重内部和自身利益的趋势并未改变,这一基本形势使得中国在继续开放、引入竞争的同时,要立足“国内大循环”。此外,当今世界风云突变,使得中国在保持开放心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产业链可能受到潜在区域冲突威胁的可能性,因而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来考虑中国产业链供给侧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四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进和配合。

王汉锋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开放才能共赢,封闭导致俱伤。中国经济的“大国”特征并不意味着中国什么都能自给自足,中国也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中国的内需未来可能达到空前的规模,不可能也不应该只靠中国的产业链来满足。中国进一步发展带来的更多样化、更多层次的需求,也不能仅依靠中国自身来满足。

最后,针对“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定位下的投资主线,王汉锋预计中国的发展导向会体现出如下几大趋势:

一是更加重视内需,内需可能会成为中国政策制定者思考全局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内需挖掘的政策着力点,可能在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主要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要方向。同时坚持“房住不炒”,理顺财税体系、改善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养老体系,让居民有收入能消费、有保障敢消费、有产品可消费。

二是更加注重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可能会更加以满足中国内需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系统性地重视产业链的安全性、稳健性的问题。因此对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口替代可能成为主要趋势之一。

三是更加重视创新升级。持续的创新升级是保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前提,人才体系的培养、研发投入的加大也可能会得到加强。

四是继续重视外需和市场开放。“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代表外需不重要,也不意味着“关起门来搞建设”,外需和市场开放依然非常重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