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30年,中国股权投资已走过了20年的征程。回顾这二十年,每一次的行业裂变都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二十年来,私募股权投资发生了哪些变化,呈现了怎样的发展规律,未来又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在10月13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联合华发集团在珠海举办第二十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清科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年度报告——二十周年特别版》,报告回顾了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和行业变迁,并从募资、投资、退出等细分维度解析行业现状并展望未来趋势。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表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仍是一个不发达的行业,未来十年都将有持续的变化。
LP结构持续变迁,向机构化靠拢
回顾中国私募股权发展的20年,LP结构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机构化趋势越发明显。清科研究表明,从2011年开始,股权投资基金在募资过程中,来自金融机构的投资资金显著上升,但在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这方面的资金来源则出现了骤降。而来自于政府的引导基金的出资却开始上升。
“中国的LP结构还在不断变化,估计十年之后还会有变化,说明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还没形成稳定的LP结构。“倪正东表示,相比于美元基金几乎每一期基金的LP都一样,人民币基金每一期的LP都会有所不同,至少有50%的变化。“我们还称不上一个发达的行业。”倪正东说。
从过去二十年的投资阶段来看,报告显示,种子期+初创期的投资在近二十年中出现了两次高峰,为2006年和2014年前后,分别对应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两轮创业热潮,每轮创业热潮兴起之后延迟约3-4年均出现了扩张期+成熟期投资高峰。倪正东也表示,明显感觉到最近这几年投资扩张期企业的机构多了,而早期投资和天使投资,却不升反降。“这说明创业企业从商业模式创新到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创投机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值得我们思考。”倪正东表示。报告也指出,目前来看,下一轮的投资热潮会随着新技术和创业周期的演进伺机而出。
VC/PE的IPO渗透率不断攀升
报告指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投资市场对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逐渐显现,并逐渐成为助力创业企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1999年以来中企境内外上市的VC/PE渗透率逐步增长。具体来看,2001年的时候,有VC/PE支持的公司占上市公司的比例只有不到5%,但从中小板开板以后,这个比例就达到了两位数,且随后一路攀升,一直到50%-60%。而在去年科创板推出以后,这个比例更是跃升至如今的70%以上。“这是我们整个行业的骄傲,创投是中国经济重要的推动者,对国家经济和改善百姓生活,功不可没。”倪正东说。
而从账面回报来看,过去二十年则有起有落。报告显示,从1999年-2008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尚处萌芽期,投资渐兴,退出始发,中企上市数量虽未达到峰值,但包括BAT在内的互联网企业给首批“淘金者”带来了可观回报。而到了2009年—2014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进入起步期,创投加速孵化,退出开始稳步优化。随着2009年创业板开板,2010年中概股上市潮,投资机构进入了丰收期。2015年至今,股权投资市场则步入了发展期,开始了大浪淘沙的进程。募资、投资短期内快速增长并逐渐放缓增速,竞争格局下退出市场渠道优化拓宽,投资回报也逐渐回归理性。
未来市场格局四大展望
经历了二十年的萌芽和起步期,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方兴未艾,如今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未来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格局:从基金类型来看,VC/Growth基金是绝对主力,中国式Buyout基金尚需发力。2020上半年,全市场的成长基金(Growth Fund)和创业投资基金(VC Fund) 综合占到募集总数量的92.6%,总金额的77.2%,成为市场基金最主要的类型。而相比于美国,中国本土buyout基金数量和规模还远远不足,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升级、整合,中国本土并购基金未来尚有较大增长空间。
从天使投资来看,报告指出,天使投资仍然“道阻且长”,仍需要保持定力和长期耕耘。由于天使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基金规模不景气,因此在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发展格局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此外,中国天使投资人群体发展仍不成熟,高净值个人参与天使投资的热情不足,天使投资土壤仍需要长期耕耘。
作为国内市场的新兴事物,S基金则被寄予了较高期望。报告指出,专业化FOF/MFO潜力十足,是S份额市场的重要参与和推动者。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批市场化专业FOF机构,其运作模式与国际接轨且不断探索新的投资形式;近年来,国内的二手份额交易呈现出机构化、集中化、大额化的趋势,专业化FOF既是S交易的参与者也是推动者。报告也指出,联合家族办公室(MFO)初步兴起,成为高净值个人的财富管理渠道之一,将是股权投资市场未来关键的资金来源之一。
而从LP结构来看,报告指出,LP结构有待优化,民营资本活力需要提升。目前来看,FOF、政府引导基金、保险机构等大型、机构型LP增长明显,LP机构化成为趋势。但是,近几年国资渗透率迅速提升,已超过70%,民营资本的渗透率却不足,积极性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