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2020年的债市经历了一波三折。上半年在流动性充裕的推动下债市持续走牛,下半年则因经济复苏进程提速、货币政策调整和永煤违约等超预期信用事件冲击影响震荡加剧。展望2021年,在经济复苏持续、债市违约常态化的背景下,债市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哪些潜在风险点值得关注?对此,证券时报记者专访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融资总部负责人范为,详解他对今年债市走势的看法。
证券时报:如何看待今年的债市一级市场供需情况?
范为:2020年债券一级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相对紧张,需要靠融资性现金流弥补,加之流动性投放较为充裕,使得去年无论是利率债还是信用债的发行量均出现较大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国债发行量超过7万亿,同比增长70%;利率债发行总额达到18.76万亿元,同比增长51%;而信用债市场(公司债、企业债、金融债等)发行量亦攀升至19.06万亿元,增幅达28%。
展望今年,债市一级市场供需两旺行情仍有望延续。从需求端看,考虑到近年来信用债发行期限主要集中在3年期以内的中短期债券,使得每年信用债的到期量均较大,再融资需求保持高位,预计今年一级市场的债市融资需求依然较为旺盛。从供给端看,今年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应该不及去年,但货币政策不会明显收紧而是回归正常化,市场流动性仍会保持相对充裕,加之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上行,债券收益率预计在上半年仍会延续盘整态势,下半年有望回落。
证券时报: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会实现高增长,一些机构也预测GDP增速可能会实现双位数增长,您认为2021年的宏观经济将如何演绎?这又将对今年的债市表现产生何种影响?
范为: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债市收益率的反弹已经反映出市场对明年经济走势的预期。虽然目前市场已预期今年四月份公布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会非常亮眼,但预计待数据真正公布后仍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一季度GDP增速可能会在15%左右,这是目前大部分市场参与者所未经历过的高增长。
短周期看,根据金融市场“美林投资钟”理论的大类资产价格表现,2021年上半年经济将处于复苏-过热的阶段:股票价格上涨反映出短周期复苏的苗头;近期钢铁、煤炭、有色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反映出经济短期有过热的预期;如果2021年上半年,新冠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有可能进入过热的阶段——GDP增速显著反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此外,近期出现的股票、大宗商品、债券价格“三同涨”现象历史上不多见,只能说明一点:全球流动性极度宽松,资产价格普涨。
经济同比高增长会让一季度的债市表现可能不如以往同期那么好,但到了下半年,随着经济增速逐渐褪去低基数的因素影响并回归常态后,将对债市形成利好,债券发行利率也有望在下半年出现下行。
证券时报:近三年来,债市违约规模维持在千亿左右,展望今年,您如何看待潜在的债市违约风险?
范为:近三年来,信用债违约规模呈现小幅稳步攀升态势,整体并未出现大波动,债市违约步入常态化,2020年全市场的信用债违约规模约在1700亿元左右,预计今年还会延续小幅攀升势头。但债券违约不能单看规模,违约比率也非常重要。央行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为25.7万亿,而目前违约债券的总规模占比仅有千分之二左右,这一比率远低于银行不良贷款率。说明直接融资仍然是未来需要不断发展壮大的。
从信用债的发行人类型看,近年来低资质民企债券爆雷已经比较充分,今年民企债券的信用风险预计不会出现显著恶化;永煤违约事件后,地方有关部门对当地国企的偿债能力保障会更加重视,短期看,地方国企的偿债能力还是能得到一定保障的。同时,央行货币政策不会明显收紧,依然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所以今年的债市违约情况不会明显恶化。
证券时报:近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动债市统一,强化中介机构的履职尽责要求,您觉得这会对承销商的业务带来哪些变化?
范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债市基础设施已经发展得很完善了,就参与债市交易的各方机构来说,统一监管规则和制度是好事,债市规则的逐渐统一,便于减少监管套利,规范市场参与者行为。同时,债市统一执法机制的建立,强化了中介机构的履职尽责要求。
证券时报:今年申万宏源证券在推进固定收益业务发展方面有何规划?
范为:申万宏源证券作为全国性的老牌券商,债券主承销融资业务经过数年的爬坡上坎,重回行业第一梯队:公司债、金融债的主承销发行规模均首次突破1000亿,行业排名均为第9位;在2020年12月发布的企业债券主承销商信用评价中列第6位,并被评为“企业债券业务领先机构”、“风险防范能力突出机构”与“综合信用优质机构”。
2020年底,申万宏源的注册资本增加至520亿,位列行业第一(唯一一家超过500亿的券商),结合公司长期排名市场第一的债券销售能力,申万宏源的债券融资业务未来大有可期。未来,我们将着力进一步提升执业水准,丰富承销业务牌照,加强承销团队建设,做强做大固定收益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