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年,百姓在“花钱”这件事上变得更为谨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那么,长三角的情况又如何呢?
能花也能挣
42536元!根据国统局数据,2020年,上海是全国31个省市中唯一一个人均消费超过4万元的省市,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最能花”的城市。从消费品零售总额观察,2020年全年同比增长0.5%,其中,11月突破1700亿元,创月度零售额新高;当月同比增速达17.1%,创“十三五”以来新高,12月同比增速也达到12.7%。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新业态崛起,2020年上海网上商店零售额达260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再来看看其他三省的消费“成绩单”。2020年,浙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1295元,排名全国第三;江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6225元,排名全国第六。安徽方面,虽然18877元的人均消费支出未能达到全国平均线,但名义同比降幅仅为1.36%,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从全国来看,2020年,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下滑,且食品烟酒消费等刚性支出占比较大,显示出在疫情冲击导致收入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居民消费更趋于理性和谨慎。”南京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长江产经智库区域经济首席专家吴福象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然,消费最终要量入为出。上海人均消费水平全国最高,最重要的原因是,上海人均收入较高,且城市居民占比高、社保覆盖面最广,在消费时的顾虑最小。”
事实上,无论是全国还是长三角,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的排名基本一致。从全国来看,两分排名的前三位均为上海、北京和浙江。从长三角来看,上海2020年以7.22万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领跑,浙江和江苏分别为5.24万元和4.34万元,安徽约2.81万元。
政策来助力
“与安徽相比,浙江和江苏的人均消费明显更高,除了与三地人均收入存在差距外,也与苏浙两地去年上半年的政策扶持,如大力发放消费券等有关。”吴福象说。
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各地累计发放消费券约29.1亿元,撬动社会消费330亿元。“双12苏州购物节”启用首批10万个、总额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累计让利超150亿元。浙江方面,2020年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出台530余个促消费政策。
去年促消费政策效果明显,各地政府今年自然进一步加码,同时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点放在了促进新兴消费上。
例如,上海今年将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制定实施新一轮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办好第二届“五五购物节”,培育发展高端消费,推进商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多层级商业地标。同时,“流通创新行动计划”、“外贸转型行动计划”、“外资提质行动计划”等也提上日程。
江苏明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举措和发展方向是,实现“人有我有”,适应现有消费需求变化,大力提升供给质量和灵活性,防止消费外流;实现“人有我优”,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瞄准专精特新细分市场,引领需求升级新动向;实现“人无我有”,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造需求新热点。
“在疫情考验下,长三角出台了一系列激活潜力的政策措施,2021年除了要继续延续这些政策措施外,还要加大教育文化培训、医疗保健、旧城区改造及安居工程、“新基建”等方面的支出。从理论上讲,这些领域的产业链较长,所产生的循环积累作用比较明显,对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大,未来空间广阔。”
“2021年,消费受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影响仍较大,疫情依然影响着人们日常消费支出。”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副秘书长孙文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存量角度看,‘有钱有闲’的老年人也有优质客群,老年消费有待于挖掘。从增量角度看,一方面可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可鼓励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