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共享办公,大家一定会想到WeWork,特别是WeWork上市失败,还有WeWork与日本软银之间的恩恩怨怨。尽管在疫情影响下WeWork也遇到一些困境,但该公司仍未放弃上市计划,最新消息指出,WeWork希望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的方式来上市。
到了2021年,WeWork和一些共享办公企业依旧存活在这个市场,那么,共享办公是否将迎来春天?
软银“不抛弃,不放弃”
据海外媒体报道,一份向潜在投资者展示的一份文件显示WeWork去年亏损了32亿美元,但较2019年的35亿美元有所收窄,原因是他们将资本支出从2019年的22亿美元削减了近98%至4900万美元。据悉,WeWork正在寻求10亿美元的新融资,并希望以90亿美元(包括债务在内)的估值来上市。WeWork目前正在与一间名为BowX Acquisition Corp的特殊目的公司进行谈判,后者去年8月融资了4.2亿美元,前NBA球星奥尼尔是后者的顾问之一。
早在2019年,WeWork就宣布了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当时估值为470亿美元,新估值不及当时的五分之一。不过,在经历了上市失败和共享办公整个行业的震荡之后,WeWork再次提出上市计划,还是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不过截至发稿,WeWork和软银未正式回应。
在2019年WeWork上市失败后,大股东软银集团对这家深陷法律和财务困境的初创公司进行了纾困,提出了一项95亿美元的拯救WeWork计划,包括从其他股东手中购买30亿美元股份,并向WeWork提供65亿美元的债务与股权融资。不过,这项计划并未能顺利进行。当时,软银愿景基金因为接连出现投资不利而出现巨额亏损。2020年4月,软银宣布撤回以30亿美元收购WeWork股份的邀约,这对WeWork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因为,只有在软银完成收购之后,WeWork才能从软银这里获得11亿美元的债务融资。
日前,软银集团与WeWork创始人亚当诺伊曼及该公司委员会达成一项和解协议,软银将从其他投资者手中购买价值约15亿美元的WeWork股份,包括诺伊曼持有的近5亿美元股份,软银与WeWork投资者之间的法律纠纷得以解决。
所以,在一些投资人看来,经过两年多的自救以后,WeWork又要冲击上市,这是投资人孙正义“不抛弃,不放弃”的结果。只是,SPAC已经成为众多初创企业上市的首选路径,但SPAC市场持续“疯狂”也开始引发一些担忧。有市场人士表示,与传统IPO的数据披露要求相比,选择通过SPAC上市的初创公司,可以在对自己未来的业绩做出乐观预测的同时,面临更小的诉讼风险。SPAC上市可以帮助初创公司通过向市场展示未来预期收益而获得更高的估值,但这类上市企业不适合散户投资者,因为其无法充分意识到对这些企业“打新”的风险。
共享办公开始改变
2020年,整个共享办公行业悲喜交加。除了优客工场上市给行业带来一丝暖意外,整个行业陷入长久的沉寂。而且,自WeWork上市折戟后,共享办公行业也进入融资寒冬。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国内共享办公领域的融资事件屈指可数,获得资本加注的企业多数都是老股东出手相救。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报告显示,不同领域发展不平衡情况更加突出。其中共享住宿、共享办公、交通出行等领域市场规模同比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29.8%、26%和15.7%。
共享办公市场规模下降的原因,市场普遍认为在疫情之下,共享办公的需求端和供应端均发生变化,让本就亏损的共享办公企业雪上加霜。需求端,很多企业客户选择线上办公,或者向线上办公转型,对共享办公的需求越来越小。也有不少企业原本在共享办公空间办公,因公司业务遭到冲击从而选择低价转租、退租,供应端主要是因为共享办公的“二房东”模式难以支撑其发展。
深圳一家共享办公空间吴家明/摄
不过,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在接受调查的联合办公租户中,45.4%的人认为与疫情暴发前相比,联合办公空间的空置率有所上升。同时艾媒咨询也提到,在2020年,国内的联合办公市场增速将放缓,但市场规模仍将扩大,预计达到1368.2亿元人民币。
近两年时间以来,一些地产巨头开始进入这个战场,比如万科推出了“牛小时”,金茂资本推出办公空间品牌J SPACE等。此外,中粮、普洛斯等地产商纷纷推出全新的共享办公品牌。不过,记者发现,与创业公司相比,目前进入这个市场的地产企业大多利用自有物业来试水,而这也是开发商跟创业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有投资人也告诉记者,如今一二线城市的写字楼空置率上升,在此背景下一些共享办公品牌开始做出改变,例如清退亏损门店、转型轻资产、发力总部定制业务等。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租户研究主管Shaun Brodie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有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国内联合办公行业的发展。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因素包括:整体经济复苏和对联合办公的需求;联合办公在办公租赁开销和地点选择上的优势;创造新的收入点和实现多元化利润的新途径;更智能的联合办公空间;提高对联合办公工作方式的认知度,以扩大潜在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