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郑雅烁)在11月8日2019可信区块链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表示,区块链应辨识场景、务实推进。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去追赶技术时髦,要正确认识区块链技术的适用场景,也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上链。
狄刚从区块链的概念、技术及应用场景三个角度介绍了区块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他说,要明晰概念,“币”和“链”不能混为一谈。现在区块链异常火热,一夜之间百花齐放,受到全国高度关注,但需要理性客观认识,区块链并不等同于比特币。虽然区块链发端于比特币,但数字货币并不一定基于区块链技术。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密码学、对等网络、共识机制等多种传统技术的集成创新,不能夸大和神化其概念和作用。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对区块链的认识往往不统一,“你说的区块链往往不是我说的区块链,因此对区块链既不要误读也不要曲解,尤其对任何先进技术的作用要相信但不迷信。”狄刚说。
狄刚表示,要扬长避短,对区块链要取其精华、回避短板。区块链以大量冗余数据的同步存储和共同计算为代价,牺牲了系统处理效能和部分隐私,并不适合零售支付等高并发的支付场景,也要注意对商业信息和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但借助集体维护、多方协作、可证可溯、可信共享的技术优势,有望在存证、确权、贸易金融等公共服务领域,探索多方共建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加速数据的可信共享,重塑多方的协作机制。
“我们需要找对应用场景,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而去追赶技术时髦,要正确认识区块链技术的适用场景,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区块链,也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上链。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中性特征,采用什么技术,首先考虑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采用区块链技术之前,先想想不用区块链会怎么样,是否存在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技术。利用区块链技术会带来新的好处,现在很多案例并不单一采用一种技术,区块链往往结合其他技术混合使用、或者用于局部场景,针对不同的问题。实践证明,混合采用不同技术可以达到综合效果最优。”狄刚称。
狄刚还表示,区块链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子工程,要务实推进。发展了十年的区块链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面临效能、安全、标准、合规等多方面挑战。因此,既不高估其现在的作用,但也不低估未来的潜力,而应该冷静思考、潜心实践,如何让区块链化解行业痛点,让区块链深度服务于实体经济。从实施路径看,区块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应客观认识不存在任何可以包打天下的技术,对于区块链也一样,应该综合考虑市场发展、风险管控、法律合规等多个维度的要求,链上链下联动、技术业务结合、创新与管理并重、充分发挥区块链+的数字赋能潜力。
1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属机构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与香港金管局旗下的香港贸易联动平台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启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与香港首个跨银行贸易联动区块链平台的跨链对接工作。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于2018年9月4日在深圳成功试点上线。截至2019年10月末,参与推广应用的银行达29家、网点485家,业务量约合7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