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新公布的消费数据看,消费正持续改善,但消费回暖力度不及预期,结合国内外因素看,下阶段面临消费意愿降低、消费支出减少等压力。业内人士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宏观政策应以更大力度积极保就业稳收入促消费。
居民消费改善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表示,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多项政策促进下,居民消费持续改善,市场销售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看来,消费回暖力度不及预期。李奇霖表示,当前需求恢复程度明显不及生产,总体低于市场预期,经济供过于求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总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从-7.5%回升到-2.8%,实际增速从-9.1%回升到-3.7%。名义增速回升幅度明显更小,显示实物性消费品通缩压力加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受居民担忧情绪影响,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复苏较慢,相关行业复产水平仍然偏低。
持续反弹有压力
结合国内外因素看,下阶段消费反弹存在一定压力。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还在不断显现;国内散发病例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居民消费的信心和服务业的恢复。
李奇霖表示,当前经济正在复苏,其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后期将会显现。此外,国内疫情局部升级,也会压制居民在外餐饮和消费意愿。
“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率上升,这对消费支出增长是不利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下半年消费复苏总体力度可能较为温和。
中信建投宏观经济与固定收益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表示,5月汽车社零同比增长3.5%,排除2019年6月“国五转国六”所导致的异常值,当月汽车消费创下两年以来最好表现。未来汽车消费进一步走强的空间可能有限,社零修复并增速转正或主要靠地产系消费的积压需求释放和餐饮、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场景恢复的带动,但餐饮和交通行业或仍难以快速好转。年内消费增速有望转正,但增速中枢可能偏低。
政策力度需加大
业内人士认为,下阶段应加大政策力度扩内需、促消费。
孟玮表示,要大力挖掘释放内需潜力。重点以高质量的供给来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积极推进家电、汽车等更新置换和回收处理,顺势而为促进消费新业态加快发展、完善提升,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的撬动牵引作用,加快推进短板领域建设。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表示,建议从三方面集中力量推进消费领域改革。一是加大对企业直接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稳消费;二是重视“新消费”乘数带动作用,促消费。建议对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新消费产品加大价格补贴力度,提升居民的当期消费意愿,激发产品的更新换代需要;三是通过改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挖掘新消费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