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多增持,牛市多减持。”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一轮大涨行情后产业资本减持潮也接踵而至。
据统计,今年以来,超过1/3上市公司发布了拟减持公告,这一数量已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7月份以来减持明显升温,产业资本增减持呈“冰火两重天”。本轮减持潮下,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等热门板块减持规模居前,68只翻倍牛股宣布减持计划;从减持原因来看,绝大部分股东因自身资金需求主动减持,被动减持大幅减少。
本轮减持潮对市场的影响几何?对此,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大部分表示,从本轮市场大涨的推动因素看,牛股减持潮短期或加剧个股波动,但中长期无碍结构慢牛走势。
增减持冰火两重天
近日来发布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多。据统计,8月份以来,已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拟减持公告,拟减持市值合计达453亿元,已超过上月同期拟减持规模。相反,发布拟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数量屈指可数,为个位数。
据统计,2020年以来,超过1/3上市公司发布了重要股东拟减持公告,这一数量已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
记者发现,从7月中旬开始,A股市场迎来一波减持大浪潮。以拟减持总股份数量乘以公告当日股价进行估算,7月份上市公司拟减持规模达1118.86亿元,远高于今年其他月份。与之相应的是,7月中旬A股市场各大股指均升至阶段高点,不少个股股价创新高。
从已完成减持的情况也可以明显看出,产业资本减持明显升温。据统计,7月份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达967.56亿元,月度减持规模创年内新高;同期,净增持规模达94.46亿元,不到减持规模的十分之一。
“从目前相关减持案例来看,产业资本减持的动因呈现多元化。”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告诉记者,首先,7月以来股市短期内快速上涨,部分高管借良好市场情绪与市场流动性高位套现;其次,部分个股遭爆炒使其估值脱离基本面虚高明显,部分高管不看好未来走势,趁着股价处于相对高位“获利了结”;此外,受海外疫情与经济严峻形势影响,部分股东和高管对公司未来发展转趋悲观。
热门板块减持规模居前
本轮减持潮产生于市场大涨之后,热门板块成为减持潮的主要推手。
从发布的拟减持公告来看,今年领涨的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等行业拟减持规模也位居前列,分别为717.13亿元、686.6亿元、424.64亿元;而今年涨幅落后的钢铁、采掘等行业拟减持规模则较小。
今年大牛股之一西藏药业于8月7日晚一纸公告称,公司股东华西药业计划减持部分公司股份。而年初至公告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已超5倍,8月4日公司股价盘中创历史新高,随后呈现调整态势。
免税概念股王府井在股价大涨4倍后,于7月13日晚公告称,公司股东京国瑞基金本次减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减持数量不超过1552.5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除西藏药业与王府井外,还有不少大牛股遭遇减持。据统计,今年公告减持计划的公司中,230多家公司在宣告减持计划前股价累计涨幅超50%,其中68家公司年内股价涨幅已翻倍。
另外,清仓式减持案例频现。如道恩股份、迈为股份、春秋电子、宇信科技等,在清仓减持计划公告前,公司年初至今的股价涨幅已翻倍。
一边是大手笔的清仓减持,另一边增持计划寥寥无几,甚至不少公司增持计划遭遇延期。
热闹背后乱象频现
一般来说,在公司股价不断上涨的前提下,股东、高管们会在持股获利与减持变现之间进行取舍。当股价达到预期价位时,就会有减持的动机。
从减持目的来看,因经营发展需要、自身资金需求或安排、实现股东良好回报等主动减持案例居多;相反,因股权质押等导致的被动减持案例明显减少。
另外,部分拟减持股东表示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英飞特于8月5日晚公告称,公司多名重要股东表示,由于个人资金安排,计划减持部分股份以满足个人资金需求,对公司发展前景持续看好。
当然,在一些公司的减持中也曝露出一些乱象,最明显的是,减持新规下仍有不少上市公司股东“不惧红线”违规减持,由此引发的“道歉信”不断。
8月10日晚,中简科技公告,股东范春燕及其一致行动人常州三毛纺织集团在减持至总股本的5%时没有告知上市公司,且未暂停减持操作;股东共青城新涌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减持至总股本的5%时虽编制并向公司出具了《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但未暂停减持操作。
此外,还有不少公司股东“不宣而减”。*ST麦趣8月7日晚间公告称,控股股东新疆麦趣尔集团公司的证券账户存在距离减持计划披露日未满15个交易日即减持的情形,公司与股东麦趣尔集团进行了核实,本次减持是被动减持所致。麦趣尔集团就本次减持行为致以歉意。
据不完全统计,近来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增减持频发,如安井食品、华信新材、弘讯科技、巨星科技、维宏股份、瑞普生物、宏大爆破等多家公司均因违规减持发布“道歉”公告或被出具警示函等。
减持潮影响几何?
产业资本减持潮被不少投资者视为市场调整的信号。
周茂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减持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号层面,“减持潮”大多体现了产业资本的心理价位,但并非真实的价位;大多情况下对应的是市场局部高点的信号,并不会对市场产生趋势性的影响,最多只是形成局部的冲击。理论上减持与增持是市场基础机制之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形成共振才会对大盘行情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本次减持潮的影响,周茂华还表示,相比2015年牛市行情,本轮牛市并没有出现大规模非理性加杠杆行为(场外配资乱象),股市整体估值并未出现明显拖累基本面的泡沫化倾向,人民币资产处于全球价值洼地,本轮股市走势与基本面较为匹配。随着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国内有望延续中长期结构慢牛行情,本轮牛股减持潮更倾向于对个股产生影响。
从客观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大幅减持对二级市场股价影响并不显著。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统计,以首次公告日至今的市场表现来看,拟减持个股区间平均涨幅近20%,其中海汽集团、英科医疗、光启科技等公司发布拟减持公告以来,股价不改上行趋势,不少公司涨幅仍实现翻倍。
“最近,国际国内环境让市场投资逻辑产生巨大改变,比如半导体、国产替代产业方向估值升至历史最高,而之前的文娱、游戏等热门反而估值下调,产业资本也可能注意到了这些变化,进行一定的调仓。本次产业资本减持潮在某种程度可能体现了这样的操作。”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表示。
虽然大股东更接近核心,但亦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性,投资者应结合市场环境,更多关注公司质量,寻找股价上涨逻辑,保持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对于业绩保持高增长的股票,如果重要股东能够释放一些筹码,反而对公司股价活跃有所帮助;而对于无业绩支撑,偏概念炒作的股票,股价高企后可能会“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