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围市场扰动不断的背景下,汇聚诸多高手的私募基金们,选择继续加仓A股!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股票私募仓位连续两周上升,截至7月31日,整体仓位指数升至76.29%,环比加仓0.61个百分点,创出近四年来新高,该仓位水平在历史上仅次于2015年。
私募们一边选择加仓,另一边更是积极备案发行新产品、募集资金,为接下来的行情准备“子弹”。
数据显示,上周共有682只私募产品完成备案登记,备案产品数量连续4周突破600只,多家知名私募上周密集备案了一批新产品。其中,百亿私募礼仁投资上周一口气备案了14只产品,高毅资产新进基金经理吴任昊在上周也发行10只产品。
不过,近期内外资金开始持续分化,北向资金持续流出,对于接下来的市场,私募们观点也开始有所分化。
内外资金持续分化,股票私募仓位创近四年新高
7月底,中美互相关闭大使馆,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200点。进入8月份,随着美国开始对中国科技公司连续施压,封杀Tiktok,外部冲击不断,市场风险偏好也有所降低。
上周市场大幅震荡,北向资金持续流出,上周净卖出44.49亿元,已经连续四周净流出,四周累计净流出规模达526亿元。
另外一边,国内融资资金则持续净流入,上周融资余额规模增长316.12亿元,达到14036.23亿元,四周累计净买入规模达到1023亿,和北向资金流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招商策略研究指出,从两者的历史关系来看,如果北上资金卖出,融资余额流入,则市场多伴随而来明显调整;反之,若北上资金买入,而融资余额流出,则市场往往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
汇聚诸多高手的私募基金们也不惧外部冲击,选择加仓做多A股。
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数据显示,股票私募仓位连续两周上升,创出近四年来新高,历史上仅次于2015年的仓位水平。
截至7月31日,股票私募整体仓位指数为76.29%,环比加仓0.61个百分点,其中54.20%的私募仓位超过8成,仅5.07%的私募仓位低于2成。
分规模来看,百亿私募加仓幅度最大,环比加仓1.32个百分点,其中68.31%的百亿私募仓位超过8成,仓位低于5成的百亿私募占比仅为5.74%。
私募积极发行新产品,连续4周突破600只
私募基金经理们一边选择加仓继续看多市场,另一边则积极备案发行新产品、募集资金,为接下来的行情准备充足的“子弹”。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上周共有682只私募产品完成备案登记,备案产品数量连续4周突破600只。其中,证券私募备案产品555只,在新增备案产品中占比79%,可见投资者认购私募证券类产品的热情。
不少知名百亿私募上周密集的备案一批新产品。其中,百亿私募礼仁投资单周一口气备案了14只基金产品,数量在私募中排名居首。截至目前,礼仁投资今年已经备案49只产品。
作为高瓴资本旗下的私募投资平台,礼仁投资于2018年7月在天津登记备案,不到2年时间,礼仁投资的管理规模就突破了百亿大关,成为国内最年轻的百亿私募。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新加入百亿私募高毅资产的基金经理吴任昊,在上周备案发行了10只产品,截至目前吴任昊已经累计备案了12只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吴任昊拥有19年投资从业经验,在加入高毅资产前,任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权益投资总监。在中国A股和港股市场深耕多年的吴任昊,拥有丰富的投资实践和从业经验,曾管理超百亿美元组合。
对于当前市场,上周吴任昊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估值水平角度来看,市场两极分化比较明显,有一些领域、一些标的看起来有些过热,但总体上还是冷热并存的。科技、医药、消费是投资人的必答题,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但不是任何时点都必配,而是必须要有持续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答案。
此外,衍复投资、迎水投资、盛冠达资产、沣京资本、观富资产备案产品数量均超过5只。宏锡基金、伊洛投资、白鹭资产、正圆投资在上周也成功完成两只产品的备案登记。
私募:外部冲击扰动,“补短板”势在必行
对于后市行情,私募基金经理们态度有所分化。
磐耀资产表示,指数再次接近3400点,来到7月密集成交高位区,但无论从盘面、政策还是外部因素来看,都不支持强力突破,依然是结构性的行情。
市场整体内部估值分化达到极致,市盈率75/25分位数比值来到了近10年高位,来到15年疯狂牛阶段。从行业来看,分裂也十分明显。确定性景气度行业来到了历史估值高位,传统行业处于极低估状态。
和聚投资则表示,在中美科技脱钩的大趋势下,“补短板”势在必行。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竞争力尤其是自主可控能力刻不容缓。中长期仍然看好科技股的投资机会,尤其是信创领域,2020年是全面展开的第一年,未来将有一批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成长起来。科技领域将是我们长线关注和布局的方向之一。
纯达基金认为,市场对美国仍在尝试推进的刺激法案给予了较为乐观的预期,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将继续提振市场的风险偏好,疫苗研发的积极进展也使得市场信心未受冲击。
政策端发力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释放内需潜力和产业升级趋势不改,经济相对具有韧性支撑,市场向下空间有限,短期新股发行频率提高和产业资本减持规模加大以及地缘摩擦风险仍会扰动市场的修复节奏,北向资金流向的变化仍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