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对深圳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既是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还是深圳本土创投业的20周年。在深圳成长的40年历程中,深圳本土创投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深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深圳本土创投亦发挥了重要的资本的力量。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证券时报正式推出“与特区共成长——对话鹏城资本人物”系列报道,顺着深圳创投的成长足迹,回眸深圳特区成长的历程。
中国本土创投的20年,既有投资覆盖全领域的综合性大机构,也诞生了很多细分领域内的垂直投资机构,它们长期深耕某一专业领域,形成“小而美”的特色。多种不同风格和策略的机构,共同构成本土创投丰富多彩的版图,在扶持中小企成长壮大的同时,创投机构也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根植于深圳本土的倚锋资本就是长期聚焦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机构,截止目前,其投资的46个医疗健康领域的项目无一失败。尤其是科创板首批100家申报企业命中微芯生物、普门科技两家公司后,倚锋资本名声鹊起,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而亚盛医药、前沿生物、和元生物、和铂医药等,也是其颇具代表性的投资企业。
倚锋资本董事长朱晋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做医疗健康投资要坚持真正的价值投资,更重要的是要特别有耐心,10年的时间陪伴企业成长可能仅仅是个起步。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DNA,倚锋资本的DNA是不断地纠错,在每一次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省,提炼出更好的投资理念。
从实业出身的朱晋桥,也更能理解被投企业的难处,更能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形象地比喻两者之间的关系“懂你的人比你爱的人更重要”。一个好的资本,就是最懂企业的人。
从华为供应商到做投资的跨界
外界印象中的潮汕人,都特别会做生意。朱晋桥年轻的时候怀揣着十几元来到深圳打拼,最开始干的也是实业,他在90年代曾经给华为做工程和智能布线的供应商。但不安分的性格,让他想有更多的尝试。机缘巧合之下,他走上了投资之路,第一笔钱就投向了迈瑞医疗。
“早在2001年的时候,我就琢磨着想改行干点其他事情,于是以个人名义投资了迈瑞医疗,到2007年就逐渐退出,赚了第一桶金后觉得这个事情可以继续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干。”朱晋桥说。
倚锋资本董事长 朱晋桥
谈到对迈瑞医疗的投资细节,背后还有一点小故事。当朱晋桥准备第一次个人投资试水时,其实有三个公司为潜在对象,一个是赛格车圣,当时做汽车的导航、防盗等业务,另外一个是迈瑞医疗,第三个就是腾讯QQ。
“我当时在这三个公司里选择了迈瑞,其实那个时候腾讯也很缺钱,要是我选择QQ,坚持到现在的话,已经是第二大股东了。但那个时候腾讯还是亏损的,我还是比较谨慎的风格,看了三个企业最终选择了营收还有应收账款为正的迈瑞。”他颇为感慨地说道,“现在想起来,如果每个公司投第一笔资金的三分之一,也是不错的选择。尽管没投到腾讯,但是投到了迈瑞,也就让我走向了医药、医疗健康产业这样一个赛道上,并且专注地在这个领域不断地深耕细作。”
从实业到投资的转行,朱晋桥坦言受到了深圳“敢为天下先”精神的影响,而他透露了另外一个小细节,就是电影《阿甘正传》的影响。阿甘那种专注、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特别受鼓舞。2007年倚锋创投正式成立,从股东自投转型为团队共投开始,就一直把重点放在医疗健康产业。2012年开始成立基金,2013年第一期基金开始投资,专门投原创药,当时就选择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微芯生物。
2013年的时候,国内做新药研发的企业是极少数的,最多也就几十家。而通过和微芯生物的鲁先平博士一年多的跟踪接触,朱晋桥发现其综合能力专业知识都非常过硬,结合投资团队的对其临床数据的分析,是新的靶点方向且拥有全球战略,做的东西非常靠谱,朱晋桥就投下了第一笔钱,后续又连续多次投了微芯生物,到2019年成为科创板上市的明星医药企业。
其中一个插曲是,鲁先平博士在美国博士后毕业后在当地大药厂工作,决定在回国创业的时候选择深圳、成都还是上海,其实是比较犹豫的。“我们在投资的时候曾经一起聊过,鲁先平当时从国外到深圳的航班晚点了,一直到晚上快十二点,深圳招商局的官员还在五洲宾馆等他,引入海归创业团队的决心很大,而这种真诚让他非常感动,随后决定留在深圳。” 朱晋桥告诉记者,“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深圳的官员非常接地气,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和这种务实的精神以及市场化的氛围是密不可分的。”
医疗健康投资的独门方法论
扎根于深圳的倚锋资本也自然带着这样的观念。在朱晋桥眼中,来到深圳就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拼搏精神。按照城市来区分,目前倚锋资本投资的项目深圳排第一,上海、苏州等其他城市也有很多。而深圳今年也恰逢特区成立40周年,看到在对特区40年40人的表彰中被投企业迈瑞医疗李西廷和微芯生物的鲁先平都获选,朱晋桥也很激动。
谈到深圳在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方面的优势,他认为,深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提供了高效的政府办事效率和强有力的招商力度,且医药企业的创业政策、对海归科学家的支持均是非常优惠的,这些都为医疗健康企业发展提供了好的土壤。目前深圳已经形成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全国龙头地位,有了迈瑞医疗、普门科技等明星企业的带动,形成了产业集聚的效应,而现在坪山区正在大力发展原创药的研发,未来这两个方面都将迎来春天。
倚锋资本的投资也主要围绕这两个领域,医药公司占70%左右,医疗器械公司占比约30%,近几年也在平台性的公司多进行布局。如任正非先生所说“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指挥战斗”,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才能获得成功。
朱晋桥介绍,目前的投资团队尽管只有20多人,“医”和“药”有两个团队在做研究,背景都是海归的专业人士。他们当中有来自于哈佛、斯坦福、牛津、中科院等海内外顶尖院校的博士,对项目的分析,药理的研究非常专业;团队里还有两位医生,从市场应用前景的角度来看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
华为有句内部的名言:“领先半步是先驱,领先一步是先烈”。他认为,医药投资也一样,药理再好,没有站在医生的角度看有没有病人用,也不行。“医”和“药”,讲起来很简单,有了药理贴近市场找到合适的应用,这是最佳的投资方式。
“经过近10年的磨合,投资团队在专业领域越来越细分,在原创药里面,我们所投的项目创始人基本99%都是从美国的大药厂回国的海归科学家,通过前期全方位的深入研究,选择标的,与其建立联系以后,我们对企业平均有近一年左右的考察期,调查过一年才开始投资。”
他举例投资亚盛医药时候,七年前就第一次与亚盛董事长杨大俊博士有了接触,在调研的时候就特别有感触,做原创药物的这些科学家,在我们投资的时候都将近50岁了,做原创药是一个积累,跟IT界不一样,原创药行业50岁的人就相当于IT界的30岁的人。
“顺利的话,从临床前拿到生产许可证至少要有16年,其中还有多少波折和困难都难以想象。为什么这些科学家还敢于去做这种即使成功也需要16年的事情,这是需要有情怀和有耐心的。”他说,“希望能对科学家们多一些宽容,给他们多一点耐心,现在是‘知本经济’时代,要尊重知识分子和创新,有创新国家就有希望,才有更好的未来。”
坚持自身投资逻辑 避开过热赛道
公开资料显示,2010-2019年10年间上市的原创药物,美国贡献70.3%,欧盟17.9%,日本7.9%,中国贡献为3.3%。而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让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也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契机,为以后中国药企成长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有影响力的品牌起到了加速的作用,而注册制的全面落地,更是为这些企业插上了资本腾飞的翅膀。
朱晋桥认为,疫情百年一遇,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不是常态化现象,今年以来的确医药行业受到全民的关注,医药的细分领域和赛道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重点关注。但是投资不能什么火热就做什么,投资生物医药要坚持真正的价值投资,既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也需要洞察未来的前瞻性。
“我们一般而言不会和其他机构抢项目,今年医疗健康行业的很多公司由于资本涌入,估值非常高,但我们投的项目都是一年前所谈好的,有了非常充分的交流和一年多的谈判期,双方互相认可。我们所投的这些企业家也不会水涨船高,基本上是比较理性的。对于那些热门的赛道,我们会去避开,在别的细分领域里面再去分析下一步会有哪些新的机会。”他特别强调,“不管有没有疫情,只有坚持原创、大力创新,坚守主航道的企业才能走得长远。在疫情迷雾下,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投资人,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他继续补充,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去年5月份倚锋资本投资了上海一家做病毒载体的企业——和元生物,当时基于对病毒行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进行了首次投资,但那时候还没有疫情。到今年所有机构都知道和元生物是做病毒的载体后,蜂拥而至。在今年5月份完成了新一轮的跟投以后,7、8月份的估值就超过了40倍,但倚锋布局的时间刚好提前了一年半左右,这和我们对于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提前一两年左右布局的逻辑是相吻合的。
刚刚过去的9月,证监会同意前沿生物科创板IPO注册,倚锋资本也即将收获第三个科创板IPO项目,此外,和铂医药也已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得益于多年以来的前瞻布局,倚锋资本将在明年迎来IPO的爆发期,预计会有近20个项目实现退出。而倚锋的目标是未来3到5年甚至10年,一定会在医疗健康里面的赛道上不断优化,提前去布局,贴近真正服务到病人的市场,做出让老百用得起的救命药。
医疗健康投资是一个漫长的陪跑过程,作为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近20年的投资老兵,同时朱晋桥也呼吁希望在政策层面能对真正做长期投资、支持早期创新企业的机构给予更多扶持,尤其是在税收方面有更多的优惠,未来世界的医药大舞台上才能更多的出现中国医药企业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