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和普及,能够提供亚米级精度,具备独特环境感知和云计算能力的高精度地图,逐渐受到了资本的热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将高精度地图视作抢占自动驾驶赛道的流量入口,整车企业也越来越关注高精度地图的实际应用,纷纷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
在自动驾驶技术日益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高精度地图究竟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与普通导航地图相比,高精度地图的研发和使用存在哪些挑战?近日,在高德地图第三代车载导航系统发布会上,高德地图汽车业务中心副总经理江睿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详解了高精度地图技术的落地难点和未来的想象空间。
行业需求驱动技术进步
1月22日,高德地图发布了第三代导航系统,小鹏汽车成为全球首家搭载这一导航系统的企业。据悉,与普通车机车载导航相比,高德地图第三代导航系统可以实现“人机共导”功能,在导航的完整性、丰富性、可靠性以及精准度和人机交互层面,均有大幅提升,而这一系列功能的实现,离不开高精度地图的支撑。
公开资料显示,高精度电子地图也称为高分辨率地图,是一种专门为无人驾驶服务的地图。与传统导航地图不同的是,高精度地图除了能提供道路级别的导航信息外,还能够提供车道级别的导航信息。正因如此,行业内也将高精度地图称之为“看不见的传感器”。业内普遍认为,对于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汽车而言,高精度地图已经成为了必备选项。
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日趋成熟,百度、腾讯、高德、滴滴、美团等纷纷布局高精度地图业务,高精度地图领域俨然成为了互联网巨头公司竞逐的新战场。
据了解,高德地图于2018年进入高精度地图市场,并规划了分步走的发展路线图。如今,随着其第三代导航系统的落地,高德地图已经在高精度地图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鲜度、精度、广度是高精度地图的三大核心要素。”江睿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要想在这三个维度上进行更新迭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他看来,高精度地图导航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前端应用,是智能汽车的高速发展,催生了高精度地图市场规模的壮大,也加速了高精度地图的迭代和能力的提升。
江睿透露,与小鹏汽车这类智能汽车公司的合作,可以促进高德高精度地图能力的进一步突破。据悉,除了小鹏汽车外,高德地图第三代导航系统也将应用在更多的品牌车型上。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前是人在驾驶车辆,现在则是车辆在辅助我们驾驶,最终会演变为由车辆独立完成驾驶。”江睿强调,未来整车企业将为用户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而这个愿景也在驱动着高精度地图公司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
规模化应用
需行业共同推进
由于高精度地图在自动驾驶行业的不可替代性,近年来国家已经逐步放宽了对地图产业发展的政策限制。尤其是2020年,为进一步顺应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对高精度地图的需求,我国在建设方向、准入门槛、地图测绘安全等方面均为高精度地图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引导。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地图白皮书(2020)》显示,除了政策上支持外,高精度地图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克服成本较高、融合定位难、缺乏行业统一规范等问题。
江睿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与标准地图相比,高精度地图从采集到制作再到正式发布,整个流程是完全不同的。在数据采集方面,高精度地图最重要的核心功能是要将“导车”与“导人”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两套数据进行耦合的难度非常大。在引擎方面,高精度地图需要将原本道路级别的引擎升级为车道级别的引擎,这也会带来非常庞大的工作量。在环境感知层面,高精度地图在收到车辆视觉感知的信号后,会根据感知情况给出相应的导航规划。
“高德地图第三代导航系统实现的是跨越式升级。”江睿表示,从渲染、定位到路径规划、引导等,这代导航系统均进行了更加精细化升级。
功能上的迭代无疑为高精度地图的应用普及带来了更多市场空间,但实际上,从目前应用情况看,高精度地图也在面临着一定的规模化使用瓶颈。
“尽管目前很多智能汽车均配备了车载导航功能,但我们发现仍然有不少用户选择了手机导航的方式,这个现象暴露了高精度地图规模化应用的一大难点。”江睿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车载导航与手机导航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产品,手机应用的迭代速度非常快,但汽车是牵涉驾乘者生命安全的产品,要想实现高频次的更新,还需要多方的配合。
江睿认为,在车辆智能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车载导航并非是驾驶者的“必选项”。如今,伴随着整车智能化的提高,高精度地图也可以进一步发挥出自身优势,让用户的驾驶过程变得更加放松、便捷。
“我并不认为在驾驶过程中,车载导航一定要完全替代掉手机导航。”江睿认为,高精度地图的应用,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的出行变得更加顺畅、自然。在他看来,高精度地图的进一步应用,需要多方携手推进。
江睿透露,目前高德地图的高精度地图已经完成了对高速和城市快速路段超38万公里道路的采集,正在进入稳定的定期更新状态。同时,高德地图也在对主城区的城市道路进行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