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招商 >

除了学区房,上海中招改革还将触动什么?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会成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良方吗?

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从2022年起,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类型。

从“效率优先”到“注重公平”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是此次上海中招改革的重头戏,这是2018年公布的‘上海中考改革方案’中确定的招生录取新办法。”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冯涛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具体来看,包括‘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和‘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两类,合计占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总计划50%至65%。与改革前相比,名额分配比例进一步扩大。”

根据《实施办法》,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以区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录取;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录取。

“从某种程度讲,名额分配到区,对初中生人数较多,但目前初中强校相对不多的区较为有益。名额分配到校,对目前师资、配备等方面相对不够强的学校更有益。”冯涛举例说,“从全市排名看,一所普通学校的第一名,可能比不过生源占优势学校的第十名。按照过去的中招方案,重点高中可能会录取分数更高的第十名,而名额分配到校后,这个录取机会就给了普通学校的第一名。”

“总体而言,此次中招改革更加看重‘公平’,相对降低了对‘效率’的追求。”冯涛进一步指出,“此前社会选拔人才的观念,一直希望把最有潜质的人才选拔出来,给其最好的教育,希望其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但目前来看,这个选拔机制实际上存在部分失灵和扭曲。一些学生之所以上了更好的高中和大学,不是因为自身最有潜质,而是因为接受了更好的小学和初中教育(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的父母的财富积累)。这次中招改革,是对‘效率’的修正,对‘公平’的重申。”

在就《实施办法》的问答中,上海市教委也明确强调了“公平”。市教委指出,此次中招改革实现两个主要改革目标:一是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积极探索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大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每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兼顾各类型初中学校的发展机会公平;二是进一步改变原有的“见分不见人”的招生方式,破除招生过程中的唯分数论,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多元综合评价录取体系,引导初中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促进高中学校研究和建立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体系。

事实上,不仅是上海,浙江省教育厅近日发布了关于征求《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告。文件提出,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完善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分类型、可选择的初升高考试招生制度,优质高中70%以上的招生名额要按学生比例分配到初中。逐步实现中考全省统一命题。坚持深化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建立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与积分入学制。

冯涛表示,“上海此次中招改革的方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长三角其他地区也在做类似布局。这很可能是教育部今年在中招方面有这样的统一精神,长三角各地的中招政策都在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前进。”

素质教育还要改变什么?

上海的中招改革,有望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不可否认,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客观存在,并不会因为政策调整而改变。

以学区房为例,在新政之下,各区第一梯队学校对应的学区房热度或有所下降,但受益于新政学校的对口房源可能受到更多关注。“此次中招改革后,普通初中对学生和其家长可能会更有吸引力。因为相比‘凤尾’,‘鸡头’考上重点高中的概率增大了。同时,可能产生购买学区房的‘转移效应’,即换区购买学区房。目前来看,中招改革后,徐汇区学区房的热度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闵行区受到的影响应该不大。”冯涛说。

在冯涛看来,上海的中学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拥有全国数一数二的师资和硬件,中考竞争也很激烈。但在地方公立大学里,上海生源和外地生源之间存在微妙差异。“最明显的结果是,上海本地生源考研成功者寥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国读研热,不仅耗资巨大,而且由于海外硕士学历贬值,这批学生在就业方面也面临困难。这显然不是从小就重视培训的上海家长想看到的结果,其中当然存在外部因素,但仍值得上海对中学教育反思。”冯涛说。

“在使用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方法招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即综合素质考察最终都是通过量化指标来评价的,家长很可能会对照量化指标来培训或者做准备,最后还是回到应试教育。”冯涛强调,“实现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到选拔和评价的非量化,若这一关解决不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很难实现。”

冯涛认为,相比专业素质,基本素质更需要着重打造,“包括积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爱心、不功利的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健康的审美观等”。

“专业素质可以通过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课来培养,但基本素质的养成,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学校教育的潜移默化也是重要变量。因此,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将目光放长远,如果父母过于焦虑,这种心态一定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冯涛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