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招商 >

开局首季看经济:制造业基建投资迎修复 投资恢复性增长后劲足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十四五”开局首季,我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显,多项经济指标都释放出投资回暖的信号。纵观一季度投资趋势,由于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受疫情扰动、专项债额度下达偏晚、季节性扰动等多因素影响,一季度投资呈现出房地产投资为主力,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在3月加速修复的态势。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展望二季度,房地产投资高位趋稳,基建投资迎来阶段性回暖,制造业投资将持续发力。整体来看,我国投资恢复性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投资动能不断增强,但仍需注意输入性通胀风险,关注中小企业盈利能力。

地产投资将保持韧性

今年1~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但在增速上低于市场普遍预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两月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为负,推动前两月投资的主力是房地产投资。

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8.3%,两年平均增长7.6%。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1.9%,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长51.2%,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增长11%。

对于房地产投资在今年开局的抢眼表现,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房企在去年下半年以来融资端持续收紧的情况下,选择了加大施工力度,以加快资金回笼。

“整体来看,房地产行业在2021年初继续保持了较强的韧性。”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今年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基本消除了疫情的负面影响。其中,住宅投资10387亿元,增长41.9%,整体投资持续处在高增长区间,成为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中最显著的助推因素。尽管近期对房地产融资的监管明显加强,但其负面影响在下半年才会有明显显露,预计3月房地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强韧性。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房地产政策加码下房企资金来源受限,但房地产竣工周期开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因素将对房地产投资形成较强支撑,预计3月份房地产投资仍将韧性较足,增速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制造业基建投资回暖

尽管在前两月表现偏弱,但近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公布,以及3月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都表现出我国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正在加速修复。

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9%、56.3%和55.3%,比上月上升1.3、4.9和3.7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扩张态势。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均高于临界点。

在程强看来,前两个月制造业投资表现偏弱,在于出口的超预期需求暂未充分反映至企业的扩产意愿当中,加上年初投资强度通常较弱,每年1~2月的制造业投资强度通常仅为3月的70%~75%左右,因此该值在年初的波动也相对较大。随着3月疫情扰动的消退以及出口的持续高景气,预计3月制造业投资将有较明显回升。

在基建方面,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反映我国经济活力的“挖掘机指数”在今年2月实现同比增长205%,较1月97.2%的同比增速有明显提升。与之呼应的是,2月春节前后各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特别是许多工地响应“就地过年”倡议,在春节期间持续开工。

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也指出,3月份天气转暖,企业集中开工,建筑业施工进程加快,3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上月7.6个百分点,升至62.3%。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5.7%,较上月大幅上升11.2个百分点,表明随着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显效发力,行业生产活动总体加快。

不过,伍超明认为,3月基建投资增速虽然在天气转暖施工加快以及项目申报完毕后也将向上修复,但3月新增专项债规模偏少、财政紧平衡特征下基建投资回升幅度有限。

制造业投资

或成二季度看点

整体来看,我国经济持续回暖,投资向上修复的趋势不会改变。多位专家都认为,一季度投资增速恢复整体难以超预期,而二季度基建投资将迎来阶段性回暖,制造业投资或将接棒房地产投资,成为投资主力。

程强认为,二季度海外经济恢复的预期将开始逐步兑现,对中国的出口形成利好。伴随着出口的持续高景气和内需的稳定恢复,制造业投资将持续恢复动能。

在伍超明看来,二季度制造业投资将在国内需求加快向消费端转移、国外经济复苏加快、上中下游利润分配格局改善、技术升级周期启动的叠加影响下迎来明显修复。基建投资将在地方项目申报工作顺利完成、专项债进入发行高峰的带动下迎来阶段性回暖,但受制于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偏弱、专项债分流作用、优质项目缺乏等因素,整体回升幅度温和。而房地产投资在监管货币政策边际趋紧、竣工周期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位趋稳概率偏高。

此外,程强提醒,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性通胀风险仍在,预计PPI高点或出现在第二季度,大约在5%~6%左右,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购进价格涨幅快于出厂价格,这可能对中游企业利润产生一定的压缩,进而影响制造业投资的恢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