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上海金融景气指数:金融国际化增速高于过去5年均值

9月19日,上海金融景气指数(第十三期)在沪发布。结果显示,2018年上海金融景气指数达到6114点,同比增长13.2%,处于景气区间。沪上金融业在金融市场、金融国际化和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值得注意,上海的金融国际化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增速高于过去5年历史平均值。

上海金融景气指数共包含六个一级指标,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金融国际化、金融创新、金融生态环境等维度,对上海金融业整体景气程度进行分析研判。总体看,上海金融市场日趋成熟,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逐渐形成,高质量金融人才持续增加,金融国际化快速发展,金融创新成为强大推动力,金融生态环境取得重大进展。

在六项一级指标中,2018年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1.30%。2018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1645.78万亿元,维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已经形成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保险、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与场外衍生品等在内,较为完备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不断拓展。

同时,指数团队对上海金融各细分行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金融从业者认为,2018年上海金融业景气度发展状况较前一年有所改善,其中金融国际化、金融创新有较大改善。

此外,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上海金融景气度,指数报告将研究成果以灯号图的形式予以呈现,2018年金融业整体呈“绿灯”信号,运行态势良好。其中,金融国际化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增速高于过去5年历史平均值。

在国际对标方面,上海金融景气发展程度继续领跑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城市,香港和孟买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解读指数时表示,2018年,上海金融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债券、货币及信贷等市场保持合理增长。综合客观指标、主观问卷以及国际对标分析来看,上海金融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各类从业者给予积极评价。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较为普遍,建议继续通过减税修复实体经济盈利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内部考核中落实“竞争中性”,建立对中小微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机制。

当前,随着要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深度城市化、大消费时代以及一路一带建设有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三驾马车”, 上海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将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徐玉长表示,中国经济信息社将充分发挥在指数研发、数据采集、信息传播、聚合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和上海金融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为提升我国金融软实力和影响力贡献力量。

在活动现场,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振,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裁石践,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力俭,中国银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分行副行长邬琼华,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华东主管合伙人胡小骏,上海临港奉贤园区副总经理曲霞围绕金融改革开放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主题,开展了深入讨论。

上海金融景气指数由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编制,指数从2010年设立以来,已累计发布13期,在业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是反映上海金融业发展情况的“风向标”和“晴雨表”,见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奋进征程。(朱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