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央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对资管新规后所规定的标准化资产进行进一步确认和补充。
此前资管新规规定,标准化资产需要满足以下五条:(1)等分化、可交易;(2)信息披露充分;(3)集中登记、独立托管;(4)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5)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此次认定规则进一步明确了以下标准化资产和非标资产的分类:
其中,存款(包括大额存单),以及债券逆回购、同业拆借等形成的资产除外暂不列入非标资产。
认定规则的出台明确了此前较为模糊的银登中心、北金所等产品(统称“非非标”)为非标资产,认定标准较为严格。资管新规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净值化估值打破刚兑,目前银登中心、北金所等大部分债权投资计划的交易转让都在交易对手之间协商确定,在资管新规认定的五条标准中,达到第四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较为困难。不过此次认定规则同样明确,符合相关要求的机构,可向人民银行提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申请。近期上海保险交易所下属中保登将对外发布第三方估值体系,保险资管逐步开始净值化管理,未来符合认定规则后,仍有纳入标准化资产的机会。
是否认定为标准化资产通过期限约束和比例约束直接影响机构的配置行为,投资非标资产需要期限匹配,并占用非标比例。期限方面,理财新规十五条规定,“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而标准化资产不受此影响。比例方面,“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也不得超过本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理财子公司不受总资产影响)。”“同一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的全部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资金不得超过其管理的全部资产管理计划净资产的35%。”
认定规则对资产的影响有限。由于此前较为模糊的“非非标”资产此次明确纳入非标资产,标准化资产较非标资产供需边际变化,短期边际利好标准化资产,但由于涉及规模相对有限,对各类资产的趋势影响不大。长期来看,本次规则延续了资管新规“净值化”、“破刚兑”的思路,有利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长盛基金固定收益部)(CIS)